鄧小平首次亮相聯合國受讚譽

1974年4月6日至19日,鄧小平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赴紐約,出席關於討淪原料和發展問題的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蟻。這是鄧小平自“文革”初期被打倒以後,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首次亮相,自然格外引入矚目。

毛澤東告誡江青“不要反對”

1974年4月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是一次重要的國際會議。當一年前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吋,石油輸出國組織為支持阿拉伯國家,採取了石油提價的措施,這表明了第三世界國家以原料為武器,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鬥爭更加高漲。也可以說這是第三世界國家在完成政治獨立以後,爭取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國由誰率團出席的問題既重要又敏感。當時,周恩來病勢加重,全國四屆人大即將召開,國外紛紛猜測中國政壇上的格局變化。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當然也看到了這一點。

3月20日,外交部關於出席聯大特別會議代表團人選的請示報告呈送到毛澤東面前。年邁的毛澤東仔細地審閱報告,當即拍板:由鄧小平擔任代表團團長。同時,他又覺得有必要再聽聽其他人的意見。於是,他囑咐:這件事先不要說是他的意見,可以先在外交部給中央的報告中提出來,報請中央政治局批准。此時,江青也在揣摩毛澤東的意向。這一天,她寫信給毛澤東,請求會面。毛澤東看穿了江青求見的真正意圖,立即寫信答復:“不見還好些。過去多年同你談的,你有好些不執行,多見何益?”寫到此,毛澤東覺得還未達意,隨即又批評道:“你有特權,我死了,看你怎麼辦?你也是個大事不討論、小事天天送的人。”

3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舉行,由於會前周恩來做了工作,除江青外的與會政治局委員都贊成由鄧小平率代表團出席聯大。江青一看自己徹底孤立了,在會上吵吵鬧鬧,聲稱對這件事“保留意見”。大家出於對毛澤東的尊重,以沉默態度相對。會議的情況於第二天匯報到手澤東處,他感到很惱火,本來他已決意讓鄧小平率團出席聯大,只是為了聽聽大家的反應才不便明說。可是在政治局絕大多數同志已經同意他的意見後,江青還在胡鬧。於是,他馬上寫信告誡江青:“鄧小平同志出國是我的意見,你不要反對為好。小心謹慎,不要反對我的提議。”

首次提出中國永不稱霸

3月底的一天,外交部長喬冠華等人到鄧小平住處請示出席聯大會議的准備工作。鄧小平直人正題:“重要的是要有一篇好的發言稿。”

在討論發言稿的結束語時,鄧小平胸有成竹地提出:“應該講這樣幾句話:中國現在不是,將來也不做超級大國,……如果中國有朝一日變了顏色,變成一個超級大國,也在世界上稱王稱霸,到處欺侮人家,侵略人家,剝削人家,那麼,世界人民就應當給中國戴上一頂社會帝國主義的帽子,就應當揭露它,反對它,並且同中國人民一道,打倒它。”

毛澤東於4月4日收到報告後,對發言稿等表示滿意,於是,他在這份第六稿的發言稿上批示:“好,贊同。毛澤東” 4月6日上午7時許,病情惡化而又通宵未眠的周恩來,仍抖擻精神跨上紅旗牌轎車,親往首都機場為鄧小平一行送行。機場上聚集了數千人的隊伍,紅旗招展,鑼鼓喧天,這是-次非同尋常的歡送儀式。

當時,連擔任美國代表團團長的基辛格,也對鄧小平知之甚少。

4月10日下午,隨著主持會議主席的宣佈,鄧小平步履矯健地走到了演講台前。

首先,鄧小平分析目前國際局勢的特點,指明了國際關系變化中的“實際上存在著的互相聯系又互相矛盾著的三個方面、三個世界”。只見鄧小平抬起頭,面向大會主席說:“主席先生,原料和發展問題的實質,就是發展中國家維護國家主權、發展民族經濟、反對帝國主義、特別是超級大國的掠奪和控制的問題。”他抬高聲音說:“這是當前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反殖、反帝、反霸鬥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這論斷性的語言真可謂一針見血,一語中的,完全體現了鄧小平的講話風格和特點。

鄧小平雙手撐在講臺上,兩眼注視著會場,一字一句地說:“我們認為,第三世界的國家要發展自己的經濟,首要的前提是維護政治獨立。……歸根結底,政治獨立和經濟獨立是不可分的。沒有政治獨立,就不可能獲得經濟獨立;而沒有經濟獨立,一個國家的獨立就是不完全、不鞏固的。”“我們發展中國家不僅在政治上應該互相支持,在經濟上也應該互相幫助。我們之間的合作是真正平等的合作,是具有廣闊的前景的。”

鄧小平的長篇精彩發言結束時,全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很多國家的代表、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的代表紛紛走到中國代表團的座位前,和鄧小平團長以及喬冠華、黃華副團長熱烈握手,表示祝賀。

4月14日,美國國務卿兼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美國政府代表團團長基辛格,舉行宴會招待鄧小平率領的中國代表團。看起來是一般禮儀中的相互往來,實際上主要是要與鄧小平商談中美兩國關系如何實現正常化。

開始,基辛格表示美國政府正在為美中兩國實現正常化竭盡全力,“但一時想不出辦法來”。他說完此話後,眼鏡後的兩只眼睛注視著鄧小平的面部表情,試圖尋找出對方贊許甚至熱情的表示來。然而,只見鄧小平夾起菜,不慌不忙地送到嘴裏,表情也只是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其實,鄧小平十分清楚:半年前就是面前這位國務卿受尼克森總統委派,第六次來到中國,設想中美關系正常化的辦法,作出了一定的承諾。今天的表示,可能是美國總統又面臨了什麼新的困難。所以,鄧小平不露聲色。

無奈,基辛格只好繼續講下去,他說,總統表示要在任期的頭兩年削弱美軍駐台灣的軍事力量,美中兩國互設聯絡處;後兩年採取日本的方式,實現美中關系完全正常化。最後是“同中國建交,與台灣保持某些民間往來”。既然基辛格已經代表美國政府推出了有步驟地實現中美關系正常化的底牌,其中不乏表面上過於主動之意,鄧小平應該有所表示了:“博士,中國政府希望這個問題能較快地解決,但也不著急。我們能夠體諒美國政府的困難。”鄧小平不卑不亢、不急不緩地回答,令基辛格暗暗稱贊。

周恩來“最好的代理人”

4月16日晚,鄧小平、喬冠華乘坐的專機,在茫茫的夜空中東行,離開了紐約,第二天上午,抵達法國巴黎,在歸國途中暫作休息。在巴黎期間,鄧小平除同喬冠華前往總理府拜會了法國總理梅斯梅爾之外,還特意由中國駐法國大使陪同前往巴黎市內義大利廣場,去查看廣場旁邊S街5號的一個小咖啡館。原來,這裏是五十多年前鄧小平、李富春編印《少年》(後改為《赤光》)雜志的所在地。據蔡暢回憶,在這裏“鄧小平、李富春同志是白天做工,晚上搞黨的工作,而周恩來同志則全部脫產”。“當時,《少年》刊物是輪流編輯,鄧小平、李大章同志刻鋼板,李富春同志發行。”但是,歲月流逝,景物不再依舊。

4月19日下午,首都機場上一片歡騰,周恩來、葉劍英等又來到這裏,熱烈歡迎代表團的勝利歸來。世界輿論普遍關注著鄧小平率團參加聯大會議之行,特別是4月10日鄧小平的發言,全面闡述了毛澤東關於“三個世界”的理論及中國政府對外政策,更使一些有識之士認為:鄧小平不僅代表著新中國的形象,且無疑也是周恩來總理的一位“最好的代理人”。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更注意到了5月12日周恩來、鄧小平陪同毛澤東會見巴基斯坦布托總理的情節,並加以議論。他講:按照多年來周恩來陪同毛澤東會見外賓的坐法,布托坐在毛澤東的左手一側,周恩來坐在毛澤東的右手一側(除譯員外),但這一次坐在“周恩來座位”上的卻是鄧小平。周恩來坐在了布托一側稍遠的座位上。

這樣,從率團出席聯大8個多月後,鄧小平很快地被進一步推向了中國政治舞臺的中心,開始了大刀闊斧的“全面整頓”。

(宋毅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