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爭議觀察

在台灣經濟競爭力不斷下降,服貿協議為台灣業者所提供的商業先機瞬間即逝的情況下,民進黨綠營政治勢力何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對服務貿易百般刁難,拖延生效?細加探究,實有其深刻的政治、經濟與社會背景。台灣社會要求加快審議進程的呼聲高漲,民進党依然繼續百般拖延

(一)島內要求快速通過服貿協議的呼聲不斷高漲。

由於今年島內經濟表現欠佳,特別是台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不斷下滑,島內要求加速通過服貿協議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其一,工商界人士奔走呼號。隨著本次“立法院”休會期日益臨近,島內工商界要求加快服貿協議生效步伐的呼聲日高。台企聯、島內6大工商團體等先後大陣仗拜會“立法院長”王金平及朝野各黨團,並舉行記者會,呼籲各政黨基於“為台灣好”,早日讓服貿協議生效。有的工商界人士甚至公開批評民進党危言聳聽,用公聽會拖延審查不是“愛台灣”。一些中小企業代表也表示,服貿協議對台利大於弊,加之台商“不怕有競爭,只怕沒市場”,要求朝野應緊鑼密鼓讓服貿協議過關。至於民進黨所強調的會“受嚴重沖擊”的旅遊業、美容美發業、洗衣業、中藥業、殯葬業等,這些行業中的不少代表也都站出來反駁民進黨,表示台灣市場已飽和,陸資人島意願不高,即使人島,他們也對自己的服務深度完全有信心;相反,大陸市場實在太大,機遇實在太難得。而一些服務行業之所以有反彈,並非認為服貿協議不好,而是不滿事先毫不知情、事後也看不到相關檔,擔心陸企利用資金優勢在島內挖人才、削價、削質量、削水準,擔心台當局的配套救助措施及落實能力。

其二,專家學者憂心台灣失去商業先機。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中心主任劉大年認為,面對當前的嚴峻情勢,台灣必需勇敢投入區域經濟整合,如果由於“恐中”、“排中”、 “反中”意識形態等原因,對服貿協議爭議不休,這不僅影響島內服務業,也會影響外國與台灣簽相關協議的意願。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鄭博文指出,服務貿易協議不過關,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相關談判將更形困難,台灣經濟更難起飛。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擔心,中韓FTA預計子2015年完成談判,如果服貿協議遲未生效,勢必壓縮貨品貿易談判時間,讓台灣失去與韓國的競爭優勢。陳水扁主政期間的“財政部長”、台首任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顏慶章認為,如果ECFA後續的服貿、貨貿等四個子議題走不下去,將來台灣很難在WTO交代,如果台灣不實現貿易自由化,會“自己將自己孤立起來”。

其三,國民黨持續對民進党施壓。為讓服貿協議早日過關,馬英九多次與島內業者、學界、党內人士座談,並一再通過媒體向民進黨喊話,稱區域經濟整合是大勢所趨無從回避,服貿協議是“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有利增強台灣競爭力,繼續拖延審查只會使ECFA給台灣創造的優勢喪失,屆時,受打擊的不是國民黨,而是台灣的產業、台灣的未來。台“行政院長”江宜樺在批評綠營基於政治因素攻擊、阻撓服貿協議的同時,疾呼“立法院”加速審議服貿協議。台“經濟部”則從專業角度分析早日通過服貿協議的好處,呼籲民進黨縮短公聽會時程。一些國民黨“立委”更揭露民進黨公聽會存在說明人重複、議題重複等問題,直批民進黨刻意拖延公聽會時程,是“假公聽之名,行抵制之實”,其結果是拖垮臺灣經濟。就王金平也批評民進黨的公聽會時程安排過松。

(二)綠營抵制心態依舊。

雖然一些民進黨“立委”也認為服貿協議對台灣有利,但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在面臨各界要求加快審查進程的呼聲時,依然基於意識形態而採取各種抵制措施。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不僅拒絕國民黨有關“公聽會與審查並行”、重新協商公聽會進程等提議,而且還以各種理由詭辯。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稱,如果馬英九當局希望加速區域經濟整合,則應致力爭取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議(TPP),而非服貿協議。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吳秉叡稱,服貿協議“不能要民進黨硬吞下去”。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高志鵬堅持,服貿協議應開完公聽會再逐條逐項審查。而負責舉辦8場公聽會的民進黨“立委”段宜康更稱,他是按朝野協商的結論“有節奏地排”,呼請國民黨尊重議事規則,也希望當局不要把公聽會當成走過場。他還辯稱,因現在的重點是審查預算,因此公聽會只能兩週一次,不可能在“立法院”本會期結束前開完公聽會。

就在綠營“立委”極力拖延公聽會時程的同時,綠營重量級人物也在一旁幫腔。一向以專業理性形象對外示人的蔡英文稱,要從結構性角度看待服貿協議,不能過於倉促;服貿協議對台灣是好是壞,要全面評估,征詢台灣各個產業和相關業者意見;未完成溝通就審議,缺乏理性基礎。台聯党主席黃昆輝更在高雄舉辦“反服貿救台灣”活動,沿街挨家挨戶發送傳單。黃還誣稱,大陸剛開完十八屆三中全會,岡比亞就與台灣“斷交”不是偶然,而是大陸給馬英九施加壓力。馬英九的大陸政策就是“磕頭”政策,讓中共予取予求。兩岸已簽許多協議,雖然其中很多對台灣有利,但服貿協議縱使對台灣少數企業有利,到頭來也是“看得到吃不到”,相反,開放大陸人來台開店搶生意、搶工作,“只會輸入更多大陸黑心商品及黑心商人’,台灣人不只生意、工作沒保障,未來對台灣食品、用品安全的威脅將更嚴重。

服貿協議在台灣受阻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原因

在台灣社會各界要求“立法院”盡快審議通過服貿協議的呼聲越來越高漲之際,一向自稱緊跟民意的民進黨敢於與主流民意相悖,看似不合情理,但細心觀察,其實是有其深刻的社會、經濟與政治背景的。

(一)民進黨既有“恐中懼統”、“逢馬必反”心理,也有部分“合理”藉口。

民進黨高雄市議員連立堅曾在一場座談會上以綠營代表的身份發表看法表示,民進黨堅持反對通過兩岸服務貿易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政治、經濟上的“恐中懼統”。他稱,綠營很多人對台灣繼續向大陸開放有疑慮,並不只是政治上擔心“統戰”或“加速統一”,也擔心大陸這麼大的經濟體跟台灣這麼小的經濟體在一起,會讓台灣經濟承受不起。因為經濟學家常講,如果一個高水位的小水庫跟一個湖或海連通吋,水庫閘門開多大它的水位就會降多少。進一步說,一個經濟開放就已對台灣產生很嚴重的影響,如果兩岸開啟政治談判,影響更難想像。二是基於沒有參加服務貿易協議溝通談判而反對。綠營很多人認為,國民黨在與大陸商談服貿協議時,完全沒有與綠營溝通,所以讓他們覺得這是“黑箱作業”。三是基於選票考慮。藍營選民雖占50-55%,但服貿協議所開放的資本密集行業中從業人員相對少;綠營選民雖僅占45-50%,但較易受服貿協議沖擊,尤其是旅行業、美容美發業、洗衣業、中藥業、殯葬業等,其就業人口最多,更容易受到沖擊,而且這些行為政策影響力弱,不易受到優惠待遇。雖然面對大陸競爭,這些行業會努力提升自己,但一些實力不濟的企業可能在還來不及做提升努力時,就已被消滅。另外,由於大陸長期採取計劃經濟,很多服務業被壟斷,台灣旅行業、印刷業、環保業、零件業到了大陸未必能像在台灣一樣完全做到公開的競爭,獲得預期利益。

(二)馬英九當局及其執政團隊存在一定問題。一是相關議題溝通宣傳不夠,讓台灣一些階層和產業存在不同程度的疑慮。雖然在兩岸談判過程中不能透露相關內容,但馬當局相關部門在事後也沒及時說明,而是被動地在島內形成一定社會輿論後才去澄清,導致出現一些觀念已先人為主的現象。對此,不僅國民黨內部在反省,就連水扁時期的“財政部長”顏慶章也認為,馬當局沒有及時對外界說明情況也是主因。台“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認為,島內部分業者之所以反對服務貿易,主要是資訊不清楚:首先,服務業是開放資金,不是開放勞工,根本不會出現大量大陸勞工、白領人島“搶飯碗”的現象;其次,大陸資金人島也不可能夾雜龐大資金進行所謂低價銷售、搶占市場,把台灣中小型企業擊垮後再壟斷市場,而此次服貿協議真正開放的只有28項,且經台“經濟部”評估,島內這些市場已經飽和,不太會成為外資、陸資的投資目標;第三,當局已有開放之後的救濟補償機制,相關主管機關也在編列預算,如果受損,可申請救濟、補償。而對島內業者到大陸可能遇到的問題,服貿協議第三、第四條已標明,台灣業者如果遇到不公平競爭,可以向島內相關主管機關提出,再依服貿協議第十八條啟動兩岸聯系機制立即協商解決。二是國民黨事先准備不足,談判有誤,讓民進黨鑽了空子。按照以前慣例,兩岸簽署協議在台“立法院”只需“包裹表決”,但對兩岸服貿協議,正是由於起初國民黨內部也有異議,因而才讓對該協議的審查變成了“逐條審查”,經朝野協商,在審查前還需國、民兩黨各舉辦8場聽証會徵求意見。但朝野協商時,也未約定在多長時間內辦完公聽會,因此才能讓民進黨名正言順地每月舉辦兩場聽証會,從而讓公聽會欠妥不決。

(三)與島內特殊的政治與社會現象有關。前臺“立委”朱高正等認為,到內各界因為服貿協議吵成這樣,有關方面的原因:一是當前島內政治氣候使然。很多人對馬英九當局缺乏信心,進而對馬當局能否推出相應救濟或配套措施產生懷疑。二是島內社會長期形成的亂象使然。台灣社會已養成習慣,為了爭取權益,可以不擇手段、不講道理,從而一味五條件要求大陸讓利。三是一些人的墮性作風使然。這些人反對服貿協議,是因為他們根本不願學習新事物,不認真瞭解真相,既不瞭解服貿協議對兩岸雙方而言都不是完全開放,也不知道兩岸對他們所擔心的不正當競爭有法律禁止,反而經過煽動,還讓部分人的擔憂顯得很離譜。四是情結性反應使然。島內某知名評論家發文,指馬英九當局簽署兩岸服貿協議是“和平賣國”,估計這個評論家就是因為討厭馬英九,才故意寫文章講些話。張顯耀認為,服貿協議在島內引起廣泛爭議,主要是因為兩岸關系目前仍是一個非常敏感複雜的議題,這是兩岸情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