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仍能守住底線讓北京華府都放心

昨日是林義雄為反「核四」進行絕食的第四天,馬英九上午在「總統府」會見了蘇貞昌。這是馬英九自出任「總統」近六年以來,首次在「總統府」與民進黨主席會面,而且也照足了當年陳水扁在「總統府」會見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的規格。盡管這是一場雙方都只是旨在「做給大家看」的政治大騷,也都無心解決問題,但也透露出某些微妙信息。

正如人們事先所預料的那樣,這場全程對外公開直播的「馬蘇會」,只是一場「表演騷」,分別重申其實大家都已完全清楚明嘹的已方立場,是為了向公眾尤其是己方支持者作一個明確的交代,而不是為了商討解套的辦法。因此,在八十五分鐘的會面中,馬英九與蘇貞昌兩人是你一言我一語地針鋒相對,老是搶著插話對方的講話,就像辯論一樣。因而不少人將之比喻為取代去年九月被蘇貞昌籍著「九月政爭」而單方叫「停」的「馬蘇服貿電視辯論會」,只不過是辯論題目已經轉換為「核四」,而且辯論方式也有所變化,因為脫離了電視辯論的「申論」、「交詰提問」及「結論」等模式,而是直接交鋒。但惟其如此,才顯得更為激烈,咄咄逼人。應當說,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樣「精彩」的面對面爭論了。

正因為是雙方都知道對方都將會堅持己見,都根本不可能作出讓步,因而也就索性「硬碰硬」,寸步不讓,而且語言也極為尖銳,反正就是要讓自己人在「觀戰」中「叫爽」。因此,馬英九和蘇貞昌兩人都只是重申己方的既定立場,未能解決任何問題。唯一的「共識」,就是將「核四」付諸「公投」。但即使如此,雙方仍然存在著極大的分歧。其一,是蘇貞昌要求在林義雄「犧牲」之前進行「核四公投」,而馬英九則是主張在「核四」完工後,由「公投」決定是否投入商業運轉;其二是蘇貞昌主張專為「核四公投」另行立法,並將《核四公投特別條例法案》徑付二讀,而馬英九則堅持應當按照立法程序,先行將該法案付委審查;其三是蘇貞昌要求將「核四公投」的「門檻」大幅降低,甚至降至四分之一,而馬英九則堅持按照《公民投票法》的規定,堅守兩個二分之一的底線。

人們常說,馬英九「無能」,但從馬英九昨日的表現看,卻是「硬」了起來,而且堅守原則底線,絕不屈從於任何壓力,哪怕是倘「林聖人」一旦如其所願「壯烈犧牲」,而引發極為強烈的政治風暴,也要堅決頂住那種以個人立場來騎劫代議政治及經濟發展利益的壓力,哪怕是這種壓力前所無有,並將會強烈衝擊自己的管治權威。但與此同時,馬英九也作出了適當的靈活調整,修正了以往拒絕將「核四」付諸「公投」的態度,以適應社會氛圍。

由此就可以見到,馬英九已經從「太陽花學運」驟然爆發時的完全陷於被動,及頗為僵硬的應對中走了出來,而是在林義雄「禁食」發酵後,反而是頗為主動,而且也是較為靈活。除了是主動探視林義雄,及邀請蘇貞昌到「總統府」會面之外,還與「行政院」、國民黨黨團、「國安會」及國民黨智庫等各方面密集接觸商議,搶在「馬蘇會」前夕確定了由國民黨「立委」林郁方提出的「沒有核安,沒有核四;沒有核安,沒有公投」的十六字方針。由於是黨團決議,而且也獲得了「總統府」和「行政院」的背書,因而應能在最大程度上凝聚國民黨上下的意志,而無懼朱立倫、郝龍斌等人的「口徑不一致」。

其實即使是在「太陽花學運」中,馬英九盡管在初期確是應對失措而坐實對其「無能」的評價,但在原則問題上,他卻也有著「湖南騾子」的強勁,認為是對的就堅持下去。例如頂著「佔領立法院」、「攻佔行政院」及六十萬人在凱道靜坐等那重大的壓力,也堅決拒絕「退回服貿」、「重啟談判」等無理要求。此舉,可能連曾經埋怨馬英九優柔寡斷,「只經不政」的大陸官學兩界,也刮目相看。

馬英九今次面對林義雄「禁食」的巨大壓力,也是堅決頂住了各種可能會「打開潘多拉盒子」的無理訴求,尤其是堅持守住「公投門檻」的「兩個百分之五十」的底線。當然,在具體操作上,也作出了靈活的調整,那就是堅持完成「核四」餘下的百分之二的工程,完工後先通過安檢,不會放置燃料棒也不會進行商業運轉,如果以後要運轉,必須經由「公投」決定。

這等於是「凍結核四」,與民進黨和林義雄主張的「停建核四」沒有多大的區別;但卻可保留著日後倘台灣電力嚴重不足,引發民怨鼎沸時,就可充分利用此民意氛圍進行「公投」,以啟用「核四」。實際上,前幾年台灣電力嚴重不足,發生幾次大面積跳電事故時,反對「核四」的聲浪就受到極大的壓抑。因此可以說,馬英九此舉實際上是實行「拖字訣」,拖過目前的風頭火勢再說,還是要繼續將精力放在處理《兩岸服貿協議》等兩岸議題,以利於促進經濟發展。

馬英九在面對林義雄隨時會「犧牲」的巨大壓力下,為何仍然持有如此堅定的信心?從種種跡象看,似是他判斷將會得到甚至是已經感受到美國的支持。實際上,鬧得正夯的「太陽花學運」,之所以能夠在馬政府並沒有完全滿足學生們的訴求之下,就能順利落幕,就是因為遭受到美國朝野官商的巨大輿論壓力。既然《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與美國的實質性利益並不是很大,而美國仍是發動了興論戰而幫了馬英九一把,那麼,「核四」則是與美國的利益直接相關,包括主要的設備是向美國訂購,美國就更將不會袖手旁觀了。實際上,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扁政府雖然不顧引發朝野對立風暴,而決定停建「核四」;但在美國的巨大壓力下,而不得不乖乖地宣佈復建「核四」,並不斷追加預算。昨日馬英九就將了蘇貞昌一軍,指他在「行政院長」任內,就追加了四百四十七億元預算。民進黨如果激怒了美國,可能並不是好玩的。民進黨的「二零一六」還要不要選?即使能選上,還能「抱美國的大腿」嗎?如果美國又像扁政府的中後期那樣,老是「不爽」民進黨政府,又如何能撐下去?

還有一個極為有利的因素,就是長期以來與民進黨互通幽曲,卻一直看不起馬英九的李登輝,卻間接表達了支持了「核四」的態度。這就不但是從政治上,讓民進黨吃癟,而且在行政和經濟操作上,也提出了「沒有核電,台灣怎麼辦?」嚴肅問題,打破了民進黨以「非黑即白」的方式誤導民眾的思維手段。

如同馬英九在「太陽花學運」中頂住壓力,堅持「服貿」不能退,可能會讓大陸調整對他的看法那樣,今次他堅持「核四公投」的「門檻」不能下調,可能也將會讓大陸放心。因為民進黨當年提出「公投立法」,為的就是「由全民公決台灣獨立建國」,並成為民進黨的「神主牌」之一,因而「公投」牽涉到敏感的「台獨」問題。而馬英九能夠堅持高「門檻」,實際上就是堅持反對「台獨」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