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澳門對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的需要

王希富

由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央宣傳部等24個部門聯合主辦的2014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上周正式啟動。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介紹,今年我國的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主題確定為“保護•運用•發展”。“保護”是知識產權工作的核心環節,“運用”是建立知識產權制度的根本目的,“發展”是知識產權事業的永恆主題。申長雨透露,2013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達到82.5萬件,穩居世界首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02件,提前兩年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在全球的排名又上升一位,位居全球第三;受理商標註冊申請188.15萬件,連續12年居世界首位;作品登記84.5萬件;電腦軟體著作權登記16.4萬件;農業植物新品種申請量達到1333件,林業植物新品種申請量累計突破1200件,都創下了歷史新高。

此間,天津市知識產權局局長齊成喜25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作為中國首家知識產權交易所,天津濱海國際知識產權交易所成立至今,掛牌企業共計79家,融資金額逾2億元人民幣。旨在通過市場化運作,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創新成果實施轉化和二次開發的天津濱海國際知識產權交易所,由北方技術交易市場、天津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等國內外相關投資機構共同籌畫建立,於2011年6月掛牌成立。齊成喜表示,經過近3年建設,該交易所已建成知識產權集成儲備、掛牌交易、資金結算等綜合交易體系,有79家企業掛牌交易,落戶專案129個,融資金額超過2億,並在成都設立了西南業務中心。

在本澳著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同時,筆者注意到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法例在不斷完善,而且資料也不斷顯示整個社會對知識產權重要性的人士也越來越高。這對本澳未來的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但是在法律完善、意識提高的同時,還必須考慮一個知識產權如何向實際生產力轉換,凝聚為具體的商品和服務的問題。畢竟有產出才能實現價值,進而鼓勵發明和創作,形成良性迴圈。參考內地及國外的經驗,筆者認為澳門有需要進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的打造。而且需要強調的是,這不僅有助於本澳知識產權價值的實現,更可從多個方面對本澳發展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知識產權是人們基於自己的智力活動創造的成果和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標記、信譽而依法享有的權利。相對於實物資產而言,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資產,雖然不具有實物形態,卻具有財產價值,它不但可以作為財產出資,而且具有可交易性。知識產權交易是平等主體之間通過市場行為完成的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交易,包括:以轉移知識產權使用價值為核心的知識產權轉讓、許可、信託和以轉移知識產權交換價值為核心的知識產權證券化等。

也就是說,知識產權交易是以轉移各種知識產權利為內容的經濟活動。事實上,知識產權價值就存在於將知識產權商品化和市場化這種轉移過程中,知識產權只有參與交易才能轉化為凝聚知識產權的商品或服務,從而實現其價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知識產權交易越頻繁,其利用效率就越高,越能促進技術創新和技術轉化。

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構建的多重意義

從本質上將,知識產權交易就是為了讓不具有實物形態的無形資產有機會轉化為實際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在實現知識產權價值的同時,豐富市場上的產品和服務,增加新技術的轉化率。以本澳而言,筆者認為,做好知識產權交易工作,具有如下作用:

其一,有助於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正如我我們前面所講,知識產權交易的作用就在於促進新技術、新成果的實際轉化利用。對本澳眾多的中小企業而言,若能在此環節中介入,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引進更多新技術新創新,一方面有助於豐富自身產品和服務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從而增強中小企業的的競爭力。作為本澳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所具備的穩定社會作用也會更加得到體現。

其二,既然是產權交易,出售或以知識產權入股等形式來實現價值的產權持有人必然會在交易過程中受益。一般說來,能夠創造和持有知識產權的多數是專業研究人員或學術科研機構。當他們的研究成果在市場上有機會獲得認可,並取得效益,將進一步激勵他們的研究熱情,創造出更多的成果。形成良性迴圈,進而有助於本澳科學技術及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其三,如果細數本澳產業類型,無疑,全社會正著力推進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與知識產權交易最為關係密切的產業形態。因為,從世界各地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來看,產業融資難是各地普遍遇到的問題,所以產業發展初期,政府必須提供發展基金有助於紓緩文創產業壓力的“沉沒成本”。而且,文化創意產業的資產價值以無形知識資產為主,在資產評估上並沒有統一的標準,更使得文創企業難以突破融資困境。但是如果採取知識產權作價股權等形式進行知識產權的交易,則可有助於產業發展獲得必須的資金。而且還可以從更廣範圍內吸引投資者。

其四,筆者認為,知識產權交易應該成為本澳會展業的新形式,以及本澳作為區域及中葡經貿服務平臺的新內涵。可以說,本澳會展業方興未艾,已經進入穩步上升的階段,但是也應該注意到,本澳的多數會展活動屬於消費者,專業展或者高技術展會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制約本澳會展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的。而知識產權交易為內容的展會活動則一般屬於專業甚至高端的類型。所以本澳完全可以也應該嘗試將知識產權交易主題引入到蓬勃發展的會展業之中。並著力打造出屬於澳門的高新技術展覽和交易品牌。

至於,作為商貿服務平臺的新內涵就更容易理解了,現時本澳在區域以及中葡經貿服務中的平臺作用日益突出。無論是產品的引進還是促進出口都有較為成功的實踐。未來在實體經濟合作的促進之外,亦可在新技術新創新等知識產權交易過程中發揮作用。

本澳平臺構建優勢和挑戰並存

進一步來分析澳門構建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的優勢和挑戰。首先,應該說澳門社會日益完善,並且與國際社會接軌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已經構成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內資的基本標杆。而且澳門獨特歷史原因形成的中西方交流平臺,也為中西文化和科技共融與展示提供了天然的優勢,尤其是資訊的發達、城市知名度的提高,為構建好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再者說,澳門不僅自身有企業社會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對新技術新創新的需要,所背靠的珠三角區域也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在需要引進新技術的同時,其日益強大的科研能力,也在不斷有創新型的產出,豐富著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的內容。另外,正如我們前面所講,澳門方興未艾的會展業也為知識產權交易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合適載體,兩者可謂相得益彰。

至於挑戰,筆者認為,本澳構建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最大的制約應該是在本地科研力量不足,在自身技術和創新產出較少的前提下,真正的內在驅動力略顯不足。另一個在軟體上的挑戰應該是定位和人才的問題。此外,值得指出的是,除了軟體方面的調整,澳門恐怕也存在硬體方面的不足,比如場館等基礎設施。值得慶倖的是,在區域合作、橫琴開發的機遇下,本澳可以嘗試利用外部資源來彌補這一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