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宣佈參選時間點選擇精準適當

在馬英九第二個「總統」任期剛過半的昨日,突然傳出了 朱立倫預定下週六之前亦即五月底前,甚至有消息是具體到二十八日宣佈是否參選連任新北市長的消息。為此,國民黨黨內人士研判,朱立倫沒有將此動作拖到下半 年,代表他放棄連任新北市長,直攻「二零一六」大位的機會極濃。此一震撼彈投下,不僅對國民黨「九合一「佈局重新洗牌,更提前點燃國民黨內接班大戰。

朱立倫這個宣佈是否參選連任新北市長,實質上是是否參加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的時間點的選擇,頗為精準恰當:倘早了,對第二個任期尚未過半的馬英九極不尊重,有提前「奪權」之意味;倘遲了,影響國民黨新北市長提名的佈局,因為「九合一」選舉在十一月二十五日舉行,倘到了六月間仍未決定人選,就將會顯得太遲。

實際上,按照一般選戰規律,「九合一」縣市長參選人的提名,不宜超過六月分。而且,國、民兩黨縣市長參選人的提名,大多也是在六月底之前完成。而牽動「二零一六」的新北市長,倘是因為朱立倫要直攻「二零一六」而棄選,改由「新人」接續出戰,就應更早。因為「新人」必須要有讓選民們認識,及進行「造勢」的更多時間;倘若在距離「九合一」選舉餘下不到半年的時間予以宣佈,時間上就顯得來不及了。

倘過早宣佈,又將會在客觀上形成「挑釁」馬英九的效應。因為此時馬英九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尚未過半,朱立倫在此時就提出棄選新北市長,等於是急不及待地要「取代」馬英九,更是「蔑視」馬英九「無能」,要讓他提前跛腳。因此,綜合上述種種因素,朱立倫在五月底前宣佈棄選新北市長,是恰當的時間點。至於具體到五月二十八號,可能還含有「貪好意頭」的意思。

環顧目前國民黨浮出檯面,或是曾經喧囂一時的二零一六年參加「總統」大選的具體人選吳敦義、江宜樺、朱立倫、郝龍斌等人之中,朱立倫仍是佳的人選。其中,吳敦義雖然擁有參加直轄市長(高雄市)、「立委」等類型公職選舉的豐富經驗,行政能力也是屬於「高班馬」,但其「政壇孤鳥」的性格,卻並非是代表國民黨參加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的最佳人馬。

應當說,本來馬英九在醞釀二零一二年「總統」大選的搭檔人選時,放棄了四年前幫助他「拼經濟」的蕭萬長,而是改用「拼行政」的吳敦義,就似是有讓其在「副總統」位置上積累養望,以便在二零一六年以「坐正姿態」參選的考量。但從目前情況看,吳敦義並非是最佳人選。首先,從爭取實現國民黨長期執政大局的願景觀察,吳敦義不一定是蔡英文的對手;其次,從馬英九的個人喜惡來說,吳敦義近期為了討好國民黨內各山頭,似是與馬英九漸行漸遠,包括在馬英九密謀發動「九月政爭」之夜,吳敦義就當面否定馬英九直接舉行記者會宣佈的方式。儘管雖然後來的事態發展,證明吳敦義的想法是對的,但卻讓心胸並不寬廣的馬英九感到並不是味兒。既然吳敦義已經有了異心,就已被馬英九從「接棒人」的「預備名單」中剔除出去。

其實,馬英九真正屬意的「接棒人」,是江宜樺。因為江宜樺的個人特質和學經歷,都有著馬英九的影子。這讓被形容為「從鏡子裡找人」的馬英九,極為欣賞及放心。當然,「接棒」的「路線圖」,不一定就是「直取總統府」,可以先行參選臺北市長,然後按照自己及陳水扁的模式,從凱達格蘭大道的東端——臺北市政府大樓,直接走向西端——「總統府」。但後來由於馬政府的民意支持度一直在穀底遊蕩,馬英九急於擺脫困境,就改為任命江宜樺為「行政院長」。這更是讓人們產生「吳江配」的遐想。但江宜樺並未接受過選舉的洗禮,要讓他首次參選就是「總統」或「副總統」的最高層級,未免會予以產生「拔苗助長」的感覺。而且,江宜樺的從政資歷也太淺,難免會讓國民黨內的「大哢」式人物不服氣,而致觸發國民黨的分裂,並成為馬英九低民調的陪葬品。而江宜樺在出任「行政院長」後,在處理一些行政事務上也讓民眾不悅,這讓他仰攻「二零一六」大為「失分」。因此可以說,江宜樺基本上已經是與「總統」大選「有緣無份」。

郝龍斌最尷尬。他於今年十二月初卸任臺北市長後,就將處於「政治失業」的狀態,並失去政治舞臺。儘管說國民黨副主席怎麼也是一個高級黨職,但卻非是進攻「總統府」的墊腳石,不利於他「更上層樓」。而且,他個人的決策品質和行政執行力不高,及與「台獨」勢力明碼實幹對峙的老爸郝柏村的形象,對要獲得過半選票的「總統」大選,也並非的利好因素。

只有朱立倫的前景最佳。學歷高,形象溫和,號召力和協調能力較強,不錯的政績,經歷過多次及各級公職選戰的洗禮,都將為他的選戰加分。盡管他是外省人子弟,但「統獨」形象並不鮮明。更重要的是,其岳父高育仁是台灣地區的本土派領袖,出任過台灣省議會主席,有利於爭取中間選民和淺綠選民的支持。

但問題是,朱立倫並非是馬英九心目中的「菜」。實際上,兩人關係就很微妙,早期「維基揭密」公佈的材料,就有朱立倫多次在美國人面前批評馬英九,早讓馬英九恨得牙癢癢;而且,近年來朱立倫也與馬英九漸行漸遠,甚至公開「唱反調」,這或讓馬英九對他頗有成見。何況,馬英九爭取國民黨長期執政的願景,固然是為了黨的政治利益,但也不排除含有避免被「秋後算帳」的考量。而倘若是朱立倫「接棒」,即使是同政黨的人,卻也不排除仍將會對馬英九的某些行政失誤進行追究。既然如此,就要防範。因此,不久前才有「黨政高層」要將朱立倫「鎖死」在新北市之說,目的就是不讓他參加「二零一六」大選。

但正如前述,環顧國民黨的中生代,在應對蔡英文挑戰的嚴峻形勢下,除了朱立倫仍可一搏掌握,真的沒有更好的人選了。如果說,拒絕推出朱立倫參選是擔心他將會對馬英九實行「秋後算帳」的話,那麼,在排拒朱立倫參選之後,讓條件不如他的人選勉強上陣,就將難免會失去政權,由敵對陣營來進據「總統府」,其對馬英九所進行的「秋後算帳」,更不是「往死裡整」,而非朱立倫式的「和風細雨」?

就此而言,馬英九當然是必須「兩害取其輕」。因此,當昨日傳出朱立倫預定下週六之前宣佈是否參選連任新北市長的消息後,媒體詢問馬英九是否與朱立倫談過連任與否的問題時,馬英九的回以「我想很快就會揭曉,但不便預告」,就是意味深長,折射馬英九終於能夠跳出自己個人喜惡的桎梏。

(發自貴州興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