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黑幫 難守江湖

300年前,他們被稱為洪門義士;30年前,他們是活躍在香港電影裏渾身刺青的“古惑仔”;他們出門前常拜黑鞋關公保平安,也常被拜紅鞋關公的警察追捕。對絕大多數內地人來說,香港黑社會只是在港劇裏才有的概念,似乎與現實生活相去甚遠。然而3月底,香港黑幫組織“和勝和”在深圳意外“翻船”,黑社會這個名詞,再度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浮出水面。

圍捕

3月28日晚,深圳福田口岸附近的一家酒樓被以婚慶名義包場。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場婚宴。半個月前,香港最大的黑幫組織“和勝和”選舉幫派掌門人,又稱“坐館”,一位名叫“肥堅”的頭目被選為四大“坐館”之一,準備高調慶功。為了躲避香港警方追查,他們假借婚宴之名,將慶功宴設在深圳,筵開21席,廣邀同門和其他江湖人物北上出席。

慶功宴開始後,主持人向同門和其他幫派公佈肥堅當選新任“坐館”,隨即,現場開始舞獅助興,旌旗揮舞,鑼鼓齊鳴。然而,正當這場江湖盛宴進入高潮時,大批警察忽然將酒樓重重包圍,不准任何人進出。身穿防彈衣、手持衝鋒槍的350名特警沖入會場,逐一包圍各席賓客。在場黑幫人員在包圍中不敢動彈,均未做出激烈抵抗,被全部控制。

原來,香港警方刑事情報科經過9個月的臥底,共掌握了80名有黑社會背景人士的犯罪證據,並截獲線報,得知黑幫分子將在深圳開“慶功宴”,於是與深圳警方聯合部署了這場拘捕行動。香港方面派出10名高級警官,包括俗稱“O記”的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刑事情報科和新界南總區重案組等人員;深圳警方則派出特警、警察,直搗夜宴會場,將在場人員“一鍋端”。被捕者全部接受尿檢,以檢查是否吸毒,其中的黑幫骨幹還被要求留下指紋、拍下照片存檔。深圳警方透露,3月28日深夜,160名被捕人士被多輛大巴押走。而據香港媒體報道,有14名“有臉有面”的黑幫“大佬”被通宵扣查。

一天后,有關香港最大黑幫被“連窩端”的消息,鋪天蓋地出現在內地與香港各家媒體上。目前,該案仍在調查中。

“和勝和”

“和勝和”是香港目前最大的黑幫,會員人數達3萬人。它原本是香港黑社會“和字系”的一個支流。“和字系”最初創建於1846年,當時,部分洪門(發源於清代早期,最初為反清複明秘密團體)弟子聚集在香港中環的和記客棧,以此為據點成立“和字系”幫會。後來,一些人開始自立門戶,又發展出許多分支。

19世紀90年代,大量廣東人到香港打工,團結成幫,一般自稱或登記註冊為“工人自助幫會”、“同鄉會”、“宗親會”。1909年前,前身是“勝和同鄉會”的“勝和堂”在香港九龍的深水(音同埠)區九龍仔成立,並不斷壯大。1909年端午節,廣東洪門天寶心派遣勇義堂頭目“黑骨紅”(另一說為“黑骨仁”)來到香港,他發現香港各小堂口並無組織,於是提議聚合各幫人馬,並傳授洪門的洪拳、組織及幫規,協議和平共存。為確立“以和為貴”精神,大家提出在各堂口的名稱上,再一律加上“和”字,“勝和堂”遂成為“和勝和”。

1925年,省港大罷工爆發,工人大批失業,“和勝和”借此急速擴張,從一個小堂口壯大而成為主導“和字系”的社團。1949年,國民黨兵敗,戴笠令軍統麾下的“14K”進駐香港,開展反共活動。“14K”得到了國民黨方面的經濟和人力支援,迅速崛起,與“和勝和”、“新義安”一起在香港黑道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上世紀70年代,“和勝和”曾在香港風光一時,力壓其他兩幫,但由於骨幹轉投“新義安”,此後多年,“和勝和”一直屈居香港第三大黑幫。1997年香港回歸,“新義安”和“14K”因為各自的原因,雙雙走向衰落,聲勢不再。“和勝和”得以一家獨大,一躍成為香港第一大黑幫。

不過,“和勝和”在10年前遭遇了滑鐵盧。2003年2月13日深夜2時許,“和勝和”一名自稱“佐敦之虎”的男子英傑,在佐敦道被警員截查。面對警員,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黑社會成員竟公然叫囂:“12點以後我說了算!”一句話激起警方大搜捕,自那之後,“和勝和”力量大不如前。

在香港的眾多幫會中,“和勝和”以“民主選舉”黑幫老大的制度著稱。黑幫內部高層一人一票,選期可達一年。在這一年內,候選人要向20名有投票權的元老及前任老大“買票”尋求支持。黑幫的“選舉”對於幫會來說是很嚴肅的大事,為拉選票,往往爭得不可開交。此次在深圳被捕的“新當家”肥堅,就是在選舉中獲勝,才得以成為新任“坐館”。肥堅三十幾歲,之前在黑幫江湖上的知名度不高。據稱,肥堅性格低調務實,本來在旺角、油麻地、佐敦從事色情業,主要業務是佐敦的“樓上吧”生意。“樓上吧”是香港近年出現的一種新型酒吧。由於店鋪租金昂貴,不少酒吧便搬到了樓上,節約成本,吸引年輕人光顧。由於其隱蔽性高,也逐漸成為犯罪活動的滋生地。近年來,經營“樓上吧”成為黑幫的主要收入來源,因此,包括前坐館“大飛”在內的幫內高層對肥堅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帶領兄弟開拓新財源。萬萬沒有想到,肥堅還沒來得及風光上任,就落入警方手中。

“三合會”

包括“和勝和”等組織在內的黑社會在香港一般被稱為“三合會”。上世紀80年代,香港警方曾估計,一些大幫會的幫眾可達20萬之多。現在正式黑社會身份的人已經沒有想像的那麼多了,眼下最活躍的幫會只有12到15個。

與“和勝和”並稱為三大幫會的另外兩大幫會是“新義安”和“14K”。 “新義安”又稱潮州幫,成員估計約有2.5萬人。1947年,“新義安”的前身“義安工商總會”因為從事黑社會活動,被港英當局取消了社團註冊,國民黨將領出身的“龍頭老大”向前將組織改名為新安公司及其分支永安公司,這就是今天的“新義安”。“新義安”組織嚴密,等級嚴格,只尊一個“龍頭大哥”,由創辦者家族中人世襲,下分各區,一級管一級。“新義安”在香港的活動區域主要有港島、九龍、新界及離島等。

“14K”原名“洪門忠義會”,由國民黨軍官葛肇煌創立。1945年初,他潛入廣州接收洪門組織——“五洲華僑洪門西南本部”,並自稱洪門護法。“14K”在港一度可算是會員最多的黑幫。不過“14K”管理鬆散,分組派系眾多,經常因爭奪利益內訌,不少地盤已被其他黑幫侵吞。

一直以來,香港黑幫賴以生存的產業主要是盜版、走私、賭博、毒品、高利貸、色情業等,但凡有利可圖的活動都有黑社會參與,各幫派有固定地盤。色情業是黑幫的一個金礦,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2004年,旺角蘭街一條短短的街道,全盛時期色情場所林立,“北姑”(香港人對內地到香港從事色情行業女子的稱呼)一個月掙5萬到10萬港幣不在話下。黑幫與發達的香港演藝業也一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很多大家熟悉的明星、巨星據傳都與黑幫有關。這一次“和勝和”在深圳“翻船”,被圍捕的人中,香港影星陳惠敏就赫然在列。陳惠敏曾在過往的電影作品中扮演古惑仔,媒體普遍認為他與黑道有聯繫。

近年來攪動娛樂圈最大的黑幫新聞,是影星劉嘉玲被脅迫拍攝裸照曝光事件。上世紀90年代初,香港著名電影製片人蔡子明的一部電影等著劉嘉玲開拍,劉嘉玲遲遲不來,蔡子明大為光火,於是派人教訓了她。最終劉嘉玲演了配角,她飾演的角色很快在戲裏被人打死。不久後,蔡子明因一部電影的拍攝糾紛,被黑幫大佬陳志明派人暗槍打死,而陳志明此後則從江湖中銷聲匿跡。劉嘉玲事件12年後,她受虐裸照刊登在《東週刊》,引發演藝圈集體抗議。

黑幫的存在,始終是香港社會的定時炸彈。1956年,香港發生“九龍暴動”, “14K”等黑幫團體成員參與了暴亂。暴亂之後,警方對黑幫組織打擊逐漸加大,各幫派活動明顯收斂。但在60年代到70年代,黑社會問題又變得嚴重起來,這主要是因為警匪勾結愈演愈烈。在當時,警方甚至會協同幫派頭目控制地盤。

上世紀90年代初,香港曾發生多宗由黑幫挑起的嚴重劫案,犯案首腦包括用AK47自動步槍連環械劫金行的葉繼歡,身綁炸藥綁架富豪的張子強,暴戾兇悍的季炳雄等,再加上澳門濠江“崩牙駒”湊熱鬧,一幫人把香港搞得烏煙瘴氣,警方疲於奔命。那時的策略是,只要黑幫在警方可控制範圍內,不要太過分,都會暫緩處理。

當然,與影視作品中動輒槍林彈雨的黑幫爭鬥場面不同,在現實當中,黑幫真刀真槍火拼的場面並不常見。據香港的社會學者介紹,遇到糾紛,黑幫們會用“曬馬”(粵語,指炫耀武力)的方式進行談判,但這不是媒體渲染的火拼,只是互相炫耀武力的行為。一般雙方都不攜帶武器,通常最終以動員人數多寡,甚至陣容整齊程度來判定勝負,這說明他們本身並不想打架。曾有媒體報道,黑幫鬧事是這樣的:有時大佬們到夜總會談判,鬧得特別凶,拍桌子砸杯子,其實事先都溝通好了,各自出多少錢,砸爛幾個杯,請幾個小姐在旁尖叫作驚恐狀,最終講和,歌唱“友誼萬歲”——就是演給小弟們看的一場戲。

轉型

回歸後,警方面對黑幫,有了更強的底氣。據稱,曾經號稱香港第一大黑幫的“新義安”,在1997年前後,被“曉以大義”,最後不少大佬退下火線,或轉而發展其它行業。在“新義安”逐漸萎縮後,“14K”及“和勝和”成了警方的頭號打擊目標。警方針對兩幫派主要收入來源,重力打擊盜版、黃賭毒、走私。“14K”成員“鬍鬚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說:“回歸後的香港,暴力是沒有出路的。過去,只要不砍死就好辦,現在砍傷一個人都很難脫身。”

而對屢教不改的,香港警方也在內地警方配合下,加大了打擊力度。1998年,惡名昭著、綽號“大富豪”的黑幫頭領張子強被廣東省公安部門抓獲,這個曾綁架李嘉誠兒子李澤钜、勒索10億元钜款的黑幫頭目最終在內地伏法,此舉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2010年10月,香港警方展開一項代號“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