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黨魁都有願意面見京官的大動作

台灣地區的藍綠兩大巨頭--「總統」兼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與民進黨主席「兼」將會參與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並很有可能會當選的蔡英文,近日都在為「兩岸(黨)領導人/負責人會面」的議題大做文章。其中,馬英九透過接受傳媒專訪等方式密集放話,強烈表達要求北京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與習近平會面的意願;而蔡英文則因不方便登陸,而公開表示「只要不設前提」,她願意在民進黨中央與訪問台灣的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

馬英九已將推動其能從民調的穀底翻身的助力,寄託在「習馬會」之上。實際上,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已跌至穀底(近日已有反彈),因而即使是訪問大陸及與習近平會面,招惹島內「獨派」嗆聲,也不會導致他的民調跌至再低,說不好還因此而獲得躍升,甚至在國際社會上獲得巨大聲譽,成就他的「歷史定位」,並將會為國民黨贏取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爭取長期執政帶來利多因素。因為民進黨也在調整之中,尤其是再次當選並出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正在調整黨的兩岸政策,力圖證明倘民進黨能再次執政,在兩岸關係領域中「也是行的」,眼看就要侵蝕甚至奪走國民黨在兩岸關係領域的「專利權」。因此,國民黨和馬政府必須作出比以往「國共平臺」更進一步的作為,才能擺脫民進黨的追擊。而與兩岸黨魁會面,則是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民進黨顯然不可達到的事。因此,這是能夠反映國民黨仍然牢牢掌控在兩岸關係領域「專利權」的最有力證明。

然而,鑑於目前台灣地區的政治生態現實和氛圍,馬英九與習近平會面,必須有恰當的身份和時機。倘是以中國國民黨主席身份專程前往大陸,民進黨可能會指是「矮化國家元首」;但倘是以「總統」身份登陸,又將會被大陸方面認為有「兩個中國」之嫌,肯定難以實現。

因此,藉著今秋「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舉行的機會,馬英九以「中華臺北經濟體領導人」身份出席的方式「登陸」,民進黨和「獨派」都沒有反對的理由。而在「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結束後,籍機繼續留在北京的馬英九與習近平,分別以「台灣地區領導人」和「大陸地區領導人」的身份單獨會面,於台灣方面來說,符合「憲法增修條文」和《兩岸關係條例》的定位,民進黨也將無話可說;於大陸方面而言,也不會造成「兩個中國」的困擾,而且還可體現北京尊重「兩岸對等」的誠意。其實,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不久前在與習近平會面時,提出「一國兩區」的概念,就是在為「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定位試探水溫。

遺憾的是,台灣媒體往往將馬英九出席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與「習馬會」這兩個概念混淆起來,老是說「馬英九在『APEC』與習近平會面」,這就顯然是觸到了大陸「兩岸領導人會面不要借助國際場合」的忌諱。準確的表述應是,馬英九藉著「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中國的北京舉行的機會,「下不為例」地以「中國臺北(台灣方面可稱為『中華臺北』)經濟體領導人」的身份與會;而在「APEC」領導人正式會議結束後,馬英九繼續留在北京,並與習近平會面,還不已是「國際場合」,符合大陸方面的要求。

能否籍著「AO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舉行的機會,在「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結束後∣以外的場合實現「習馬會」,就要看兩岸領導人如何發揮自己的政治智慧了。

至於蔡英文願意面見張志軍,這顯然是在她要落實其在二零一二年「總統」敗選檢討報告中,必須調整黨的兩岸政策,以走完「最後一哩路」的結論的行為。

這與蔡英文首次出任民進黨主席不久,當剛任國台辦主任並出任海協會會長的陳雲林,率團到台灣出席海峽兩會協商時,就下令組織動員黨員及支持者,在酒店包圍陳雲林,並演變成街頭衝突暴動,因而被稱為「暴力小英」相比,不啻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由此,展示了蔡英文要贏取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所進行的重要部署。在政治路線上,採取「兩條腿走路」方針,一方面,籍著委任與美國關係良好的吳釗燮出任民進黨秘書長,以搞好與美國關係,讓美國人對民進黨放心,不要再像二零一二年「總統」大選時那樣,向國民黨的候選人馬英九傾斜,至少也要保持中立;另一方面,也要調整兩岸政策,在爭取中間及淺藍選民,尤其是「對國民黨不滿意,對民進黨不放心」的選民,讓他們放心,在仍然不滿意國民黨的情況下,以「換黨換人試試看」的態度選擇投票對象的同時,也希望北京不要擔心並阻擾民進黨再次上臺執政。

在組織路線上,補強民進黨中央的「大陸元素」,除了蔡英文本人曾任「陸委會」主委,並在「行政院」副院長任內,主持「經續會」,將陳水扁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修改為「投資台灣優先,有效開放」,並強勢地主導將原在「兩岸組」遭到刪除的撤銷台商赴大陸投資百分之四十上限規定議題,改置在「財金組」列為「其他意見」的「友陸背景」之外,延攬了也曾任「陸委會」主委(當然更是「駐美代表」)的吳釗燮出任秘書長,傳說還將聘請曾任「陸委會」副主委,近年來多次前往大陸出席各類兩岸論壇的邱太三出任副秘書長。另外,中國事務部也委任「謝系」的趙天麟出任,似是有意適當吸納謝長廷的兩岸關係政策主張。

而在行動上,首個動作就是放話歡迎張志軍訪台,並願意與之見面。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也表達了同一態度。這在民進黨來說,是較為罕見的。

據說,在年底的「七合一」選舉過後,蔡英文還將參照陳水扁在參選「總統」前,主導民進黨制定《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方式,主導民進黨提出新的「國家定位」論述,將《台灣前途決議文》、《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合三為一」,並予以提升,盡量消淡「台獨黨綱」的色彩甚至是「凍結」之。

但這些作為,仍將難以改變北京對民進黨的固有看法,尤其是民進黨黨團在「立法院」杯葛《兩岸服貿協議》,拖延《兩岸協商監督條例》,就令北京看不下去。

或許,這正是蔡英文的「欲縱故擒」之術。待到與張志軍會面,取得某種對民進黨有利的效果之後,下令「立法院」黨團「放行」,給張志軍一個「面子」。當然,這也是為政策突然改變,卻又不致令人們有過於兀突之感,而可自我圓其說尋找理由。或許,民進黨在「立法院」臨時會前舉辦的「共識營」,將會作出鋪墊。

這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機會,既可促進民進黨轉型,日後即使是由其執政,兩岸關係也不會像陳水扁時期那樣惡劣,有利於兩岸關係繼續和平發展;也是破解「太陽花學運」負面效應的最佳切入點,使得兩岸協議得以繼續洽簽及落實。又何樂而不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