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史上不應被遺忘的人物

張伯簡,為“勞動階級”利益立論

張伯簡(1898-1926年)是白族第一代共產黨員。五四運動爆發後,他遠渡重洋到了巴黎,在此期間,學習馬克思主義,堅定了走“十月革命”道路的信念,徹底拋棄了工讀主義不切實際的幻想。1921年冬,他加入了共產黨。年末,張伯簡積極參加建立共產主義組織的活動,他和在德國的中共黨員周恩來、蕭子璋、張申府、劉清揚等聯名寫信給在法國的趙世炎,力促組建“全歐大組織”(即青年團)。此時的張伯簡已具有明確而堅定的革命理想,且是在組織領導下進行革命宣傳活動,跟以往的宣傳活動有著本質的不同。

1924年秋張伯簡回國後,受黨的指派,先在上海和京漢鐵路從事革命活動,以後又在中央宣傳部工作,負責《嚮導》等黨刊的送稿、印刷和發行工作。此時,他已是黨內卓有建樹的革命宣傳家。他在1924年發表於《中國工人》(第2期)的《嚮導週報與勞動階級》一文中指出:向導報的辦報理念就是要建立代表“勞動階級”的言論機關,它的立論完全以工人農民的利益為標準,通過它中國勞動階級能夠更正確地認識“十月革命”的情形,能夠進一步促進中國的無產階級革命。張伯簡的這些理論證明,當時中共在輿論宣傳思想方面已經十分成熟。此後,為“勞動階級”的利益立論,一直是張伯簡開展宣傳工作的堅定立場。

1924年11月,張伯簡擔任黨中央出版部書記。這一時期,他根據莫斯科東方大學的教材和自己的學習心得,譯製了一張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各時代社會經濟結構原素表》。接著,他又編纂了《社會進化簡史》一書。這是我國最早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闡述社會發展史的理論著作之一,在我黨早期宣傳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中起過重要作用。1926年8月中旬,他又全力投入了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但不幸肺病大發,永遠離開了戰鬥的崗位。

李書城,以特殊身份力促黨的誕生

李書城(1882-1965年)是中國近代史上叱吒風雲的反清將領、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驅、辛亥革命的元勳和武昌首義的元戎,在反對北洋軍閥統治和國民革命中都有崇高的地位和驚天動地的表現。他以自己的特殊身份,支持和參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尤其是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出過特殊的貢獻。

建黨之初,亟待建立一個穩定的活動場所以推進革命運動,李書城毫不猶豫地將寓所變成中共早期組織的活動中心,使黨的活動緊緊圍繞這一中心而不斷擴展。他的弟弟、上海黨組織的創建人之一李漢俊,就是以李公館為中心向國內傳輸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資訊並且展開對於基爾特社會主義思潮批判的。李書城為培養胞弟李漢俊是不遺餘力的,並以舉家之財力支持中共早期組織的活動。

在李書城對於中共早期組織種種掩護中,影響最大的就是“關於中共一大會場被搜查之謎”的問題。通常的說法是:1921年7月30日晚,一個陌生人沖進法租界貝勒路樹德裏3號李書城寓所客廳——中共一大的會場,隨即匆匆離去。十幾分鐘後,一批法國巡捕和中國密探搜查了這所房子,這時會議代表已安全撤離,兩天后在嘉興南湖繼續舉行會議。

我們知道,當時黨的早期黨員是在極其黑暗的反動軍閥統治的條件下來籌備組織召開中共一大會議的,之所以在李書城家中召開,原因之一就在於李書城在民國社會中崇高的政治聲望。有這樣一個特殊關係,在李公館開會比較安全。

當年,法租界警察確實搜查了中共一大會場,但只是履行了搜查程序,而對於至關緊要的“會場散落的文件”,“警察們並沒有翻動”。對於樓上住人臥室均未作任何搜查,甚至連房門都未要求打開。對於樓下李漢俊臥室到處散落的中共重要文件也未細看,匆匆而入,匆匆離開。在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那個時代,倘若沒有李書城這樣具有顯赫政治地位的民國元勳、民國政府的高級顧問、高級將領的政治聲望和影響力,中共一大會場被搜查的後果是難以預料的。

1949年,他應毛澤東主席之邀,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出席了開國大典,並出任新中國第一人農業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