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亨項目有補償橫琴作用惟缺少優惠條件 翠亨項目有補償橫琴作用惟缺少優惠條件

就在行政長官崔世安宣佈參加第四屆行政長官選舉、爭取連任的翌日,二零一四年粵澳合作聯席會議在澳門舉行,宣佈了系列的新措施,尤其是特別重視在重點合作區域的各項合作中,作出先行先試的創新,不斷提升兩地居民的民生福祉,以及加快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升兩地綜合的競爭力方面,似是對崔世安參選宣言的正面積極回應,因而在客觀上,也就具有為崔世安的宣佈參選第四屆行政長官爭取連任「造勢」的作用。使這場例行性的粵澳合作聯席會議,增添更多一層政治意義。

也確實是「事有湊巧」,本年度的粵澳合作聯席會議輪到在澳門舉行,而且其舉行時間,也恰好是在第四屆行政長官選舉拉開帷幕之際,因而即使是未有刻意安排,也在客觀上發揮了為崔世安「站臺助選」的作用。而且會議的內容,有許多是與崔世安的參選宣言所突出的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相關的,因而也就起到了預想不到的「呼應」作用。

實際上,二零一四年粵澳合作聯席會議對粵澳合作新一年的重點工作安排,就有許多是與崔世安參選宣言的內容具有高度的重疊性的。尤其是在崔世安所說的澳門居民 熱愛生活,對安居樂業、生態優化有更高的期盼,希望下一代有更良好的成長環境,因而承諾將優先處理住屋、交通、環保、社保系統和人力資源等民生大事,不斷 提升民生綜合水平,及大力推進「一個中心」、「一個平臺」的建設,促進澳門社會的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粵澳合作新一年的重點工作 安排,都或直接或間接地有所呼應。比如發揮經濟合作的獨特優勢,加快經濟適度多元化:總結「CEPA」 成效,率先推動粵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澳門發揮中葡商貿服務平臺的功能,積極打造「三個中心」;加強旅遊業、文化創意及會展等產業方面的合作;又如重社會民 生合作,助粵澳民生改善,持續加強高等教育、文化、環保、食品安全和能源等領域的合作等。架協議》的更有序和有效落實,當中特別重視在重點合作區域的各項 合作中,作出先行先試的創新,不斷提升兩地居民的民生福祉,以及加快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升兩地綜合的競爭力。

本年度粵澳合作聯席會議上的「亮點」,是粵澳雙方就合作建設中山翠亨新區取得重大突破。澳門、中山正式決定共建「粵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示範區將不僅僅是單純的產業合作園區,而是一個「全面合作」 的 示範區,無論在開發主體、合作領域等方面都有更多的創新。為此,澳門特區政府與中山市人民政府在聯席會議上簽訂協議,將在翠亨新區合作建設「粵澳全面合作 示範區」,示範區的建設著力於全方位促進澳門與中山互補共贏,不僅協助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更著重進一步改善澳門居民的民生福祉,並促進雙方在經 濟、社會、文化、生活等方面深度融合。合作將突破「產業園區」模式的窠臼,立足於中小企業轉型發展的迫切需要及澳門相關社會民生需求,拓展教育、旅遊、文 化交流、商貿服務、產業等方面的合作。

有關粵澳雙方合作建設中山翠亨新區,並由澳門、中山共建「粵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的內容,本來並沒有在被寫進《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之內的,實際上這項新構思也是在《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簽署之後才出臺的。但其中的一些新提法,比《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中的一些內容,更為適合於澳門。尤其是在澳門不少人埋怨橫琴新區對澳門中小企業進駐所設的「門檻」過高,南沙卻又距離澳門偏遠,而且還是港澳共用,澳門未必能與香港競爭之下,翠亨新區就正好適中,而且其中的各項措施更適合於澳門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及澳門居民的提高生活品質。因 此可以有理由揣度,廣東省委和廣東省政府就是看到了在發展新趨勢之下,《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不足之處,尤其是橫琴新區並未能按照原意充分發揮其應有作 用,而為澳門「度身定做」的新構思。職是之故,這也可算是對橫琴新區所作出的彌補措施。一個「全面合作」,一個「示範區」,其心照不宣的奧妙就盡在不言中。

翠亨新區還有一個心理上的好處,就是一是中山,二是國父孫中山。前者,在歷史上,澳門就是中山市的前身--香山縣的一部份,有著極為深遠的歷史淵源;後者,是感情上的:翠亨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鄉及出生的地方,而澳門則是孫中山先生當年進行革命活動邁出第一步的地方。兩者相結合,可以使得翠亨新區與澳門特區的情感更為融合,如魚得水。

廣東省委、省政府在《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簽署之後,批復中山市委、市政府發展翠亨新區的請示報告,當然是有著也是為了廣東省發展的全局考量。但也不排除,正如前面所述,是針對橫琴新區的情況,對澳門作出的補償。起碼是對中小企業進駐的「門檻」適度降低,因而給澳門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以至是生存下去,帶來了希望,並真正達到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供助力的原始目的。

實際上,當初《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之所以對空談了二十多年的橫琴發展一錘定音,尤其是國務院批給橫琴享受「比特區還特」的優惠政策,就是考慮到,澳門特區在落實貫徹中央賦予「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任時,遇到土地匱缺的難題,因而希望能充分利用橫琴與澳門接壤的有利條件,並向橫琴授予近似澳門特區的優惠政策,以利於澳門的中小企業能在此繼續經營,並形成博彩業以外的各業多元經濟。但事後在執行過程中發生偏差,橫琴新區利用國家給予的特殊優惠條件,作為吸引內地大型企業尤其是財雄勢大的央企央企的豐厚條件。而另一方面,又籍口土地開發成本昂貴,及維護整體規劃佈局,而對澳門中小企業的進駐設下較高的「門檻」,因而使得中央政府原來的設想落了空。

因此,翠亨新區的「橫空出世」,對澳門中小企業未能進駐橫琴新區的補償作用就十分明顯。遺憾的是,澳門與翠亨並不接壤,中間相隔的數十公里地域實行內地的稅制,儘管有相當部分是處於經濟特區的範圍內,由於經過三十餘年的改革開放,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實際上已經在全國各地普及化,沒有特殊可享。

這就使得澳門特區與翠亨新區的合作遇到了新問題。其一、除非是廣東省政府能夠向中央申請到,翠亨新區享有與橫琴新區同等的優惠待遇,否則就與在廣東省其他地方投資的待遇並無區別,吸引力不足。其二、澳門中小企業在翠亨新區投資發展所產生的產值,並沒有計算在澳門特區的身上,這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及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並沒有產生直接的作用,充其量等於是剛改革開放時,澳門工廠內移的重演。  

實際上,澳門的中小企業,屬於工業生產的,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年間,已經差不多都已內遷發展了。餘下仍在澳門經營的,大多是具有澳門特色的行業,如特色飲食尤其是小食等,但近年也受到博彩業的嚴重擠壓,而逐漸消亡。當這些中小企業也遷到內地去,也就無法對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作出貢獻。

如何處理好這個問題,確是需要動腦筋。或許正因為如此,翠亨新區才提出了不同於一般產業園的設想。

(發自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