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為什麼沒有收回香港:國共各自的考量

1945年香港再次被英國人佔領。1841年英人未經中國政府同意佔領港島,1856年未經中國政府同意佔領九龍半島,1898年租借了新界和離島,但用了10個月才佔領。1941年日本人從英國人手中搶佔香港,1945年英國人可以說又是未經中國政府同意佔領香港。

香港的中文媒體一般稱日本統治的結束為香港的“重光”,這真是對英國殖民者的恭維,因為大家都認為英國殖民者比日本軍國主義者好。

不過那時候差一點兒香港就已經回歸中國了——這對香港之後的幾十年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

根據1941年英國與美國簽署的《大西洋憲章》的反帝國主義原則,美國總統羅斯福在1942年曾取得英國首相丘吉爾的同意,戰後將香港交還給中國。蔣介石知道後,在日記上寫道:總理孫中山革命畢生奮鬥最大的目標,現竟得由我親手達成。

但是丘吉爾很快就反悔。在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蔣介石與丘吉爾為此鬧得不愉快。開羅會議在香港問題上沒有定論,但中英雙方的意圖卻明確了。後來丘吉爾還說了重話:想把香港從大英帝國分離出去,得在我的屍體上踩過去。

日本宣佈投降後,尚在香港集中營的英人很自覺,立即向日治當局要求接收香港。而在菲律賓的英國太平洋艦隊也在日本投降當日派海軍特遣艦全速開往香港,完全不顧盟軍的協定,即中國戰區的日方要向以蔣介石為首的中國政府投降。

當時,蔣介石裝備精良的新一軍及第二方面軍的第13軍,也到了廣東的寶安縣(現深圳市)。如果國軍比英軍更早登陸香港島,歷史大概要改寫。

可是,最支持中國收回香港的羅斯福總統已去世,杜魯門總統改為支持英軍佔領香港,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還告訴蔣介石,英軍是不惜一戰的。蔣介石終於不敢收回香港,可能因為形勢所迫,而他要顧慮的事情太多,包括比香港大很多的東北被蘇聯軍隊佔領這種影響中國大局的事。

那個時候,中國共產黨是什麼態度?

1937年前,殖民地政府對中國共產黨人是不友善的,曾發生多次迫害或驅逐事件。抗戰開始,國共合作,英人態度也有變化。1938年,中共得到殖民地政府同意,在香港建立了以廖承志為代表的八路軍駐港辦事處。

太平洋戰爭期間,共產黨的東江縱隊曾英勇抗日。在戰爭結束那刻,這支縱隊應是除日方之外在香港及東江地區最有組織的武裝力量。不過當時共產黨尚未成為整個中國的合法政府,夾在英軍與國軍之間,共產黨就算從日方手中接收了香港也還是要再交出去。當時,共產黨選擇了跟英方談判。

根據中共黨史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中共黨史資料》,當時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南方局廣東區委,派譚天度為代表,與港督代表進行談判,達成了九點協議,包括英方承認中共在港的合法地位,同意中共在港建立半公開的各種機構,允許中共人員在港居住、往來、募捐、出版報刊、成立電臺,條件是中共武裝要撤出香港。這等於接受英國在香港重建殖民地。

大概是有了這個默契,毛澤東於1946年在延安對英國記者說,共產黨現在不打算立即提出收回香港的要求。到1948年共產黨在內地已勝利在望的時候,香港新華社的喬冠華再次告訴殖民地政府,共產黨不會收回香港。可以看到,共產黨這個決定,的確並不是因為後來朝鮮戰爭爆發才定下的。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英國是最早承認中國新政權的西方國家。

1949年至1951年,中央領導還多次向香港的共產黨解釋為什麼不收回香港,並轉達周恩來的戰略想法,中國必須分解英美,抓住英國人的一條辮子。香港就是這條辮子。

英國在“二戰”後的國策仍是堅定地重占殖民地。蔣介石想收回香港但是不敢,共產黨則沒有急著要收回香港,這才成就了1945年至1997年的香港,真正體現了長期居港的英國新聞工作者理查德•休斯1968年的名句: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

(陳冠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