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創意產業之石可攻澳門文化產業之錯 英國創意產業之石可攻澳門文化產業之錯

國家「十二五」規劃向澳門特區提出的三個經濟發展定位--「支持澳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加快發展休閑旅遊、會展商務、中醫藥、教育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加快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是針對澳門特區目前博彩業發展一枝獨大,擠壓其他各項產業,而且在周邊國家地區紛紛開賭、世界經濟發展不穩定的情況下,單一依靠博彩業的風險甚大等特點,而總結提煉出來的,具有很高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為此,特區政府聞風而動,強化諮詢機制,借助各行業的智慧力量,制定相應政策架構,以響應及落實中央政府賦予澳門特區的上述三大任務。

其中,「文化創意產業」擁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在上述三大任務中,與「積極適度多元發展」及「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這兩大任務密切相關。在澳門文化底蘊豐富,「澳門歷史城區」已被收錄進「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而其他產業發展又面臨土地及人才嚴重缺乏的情況下,更形突出,也更具優勢。尤其是進一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將可沖淡外人對澳門是「賭城」的固有印象,強化「澳門歷史城區」的形象,因而可以在落實「加快發展休閑旅遊、會展商務、中醫藥、教育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的任務中,發揮「排頭兵」的作用。

為此,特區政府十分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在原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當選第三任行政長官之後,以其熟悉並重視文化事業的特有優勢,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就將重點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列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並將發展文化產業作為特區政府推動經濟多元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手段。因此,先後成立了文化產業委員會和文化產業基金,並在文化局內增設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加強了對文化產業政策的調查研究,及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領導,並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建立起財政支援機制。今年五月間,特區政府又公佈了《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框架》文件,澳門特區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已經基本成形。

但在全球的文化創意產業已經興起,並在產業轉型中發揮著較大的作用,成為逐漸取代某些傳統產業,在總體經濟中所佔份額漸趨增大之下,世界各地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趨勢,既有著共通性,也有著自己的特有個性。因此,進一步促進澳門特區文化創意產業既快又多更好地發展,借助他山之石,就可以攻澳門之錯。最近,文化產業委員會組織委員到英國參訪,參訪了一些機構,聽取當地扶持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經驗的介紹,就收穫甚豐。

盡管英國和澳門特區的國(區)情不同,但在也具有許多共同的特點,尤其是愛丁堡,作為一個類似省級行政區域的首府,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博物館眾多,並每年定期舉行世界性的節慶活動等,就與澳門特區有著某些共通之處;但其因勢利導地做大做強世界性節慶活動,使之成為「國際品牌」,卻又是比澳門特區走在前面,頗為值得借鑒。而英國的文化產業政策,雖然是國家性的,但對於實行高度自治的地方行政區域澳門特區,也同樣具有參考價值。

實際上,文化創意產業這個概念,就是源自於英國,是一九九七年由英國首相布萊爾工黨內閣率先創造的,並使英國成為全球第一個推出文化創意產業的國家。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已成長為英國僅次於金融服務業的第二大產業,每年創造超過七個百分點的國內生產總值,其年均增速達五個百分點以上,遠高於其他產業。英國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過程中,強調用政策來打造「創意」,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並形成了創意產業理念,其實踐內容涵蓋了廣告、建築、藝術和古玩、工藝品、設計、影視與廣播、軟體和電腦服務、音樂、表演藝術、出版等十三個文化產業。

被譽為「英國文化創意產業之父」的英國經濟學家約翰•霍金斯認為,英國文化產業之所以大獲成功,除了文化積累之外,注重開發創意是一個重要推動。創意產業因投資少、見效快、利潤高而著稱,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則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因此,英國政府將「創意」定義為具有原創性的技術和發明,能通過開發知識產權獲得經濟效益。一九九八年英國政府出臺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積極採取措施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這些政策包括組織管理、人才培養、資金支援等,並對文化產品的研發、製作、經銷、出口等實施系統性扶持。

英國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經驗是,其一,為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英國政府成立了由文化、媒體和體育部牽頭,由外交部、貿工部、地方政府等組成的創意產業工作組,對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實施跨部門協調,以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其二,重視教育,打造創意英才。英國政府推動成立文化創意產業高等教育論壇,為相關高校和文化產業界建立合作紐帶,充分利用高校資源為業界培養創意英才。英國產業技能委員會還在高校為電影、電視和多媒體行業舉辦為期三年的人才再造工程。其三,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融資支援。英國政府與行業共同推動成立了眾多基金,建立政府、銀行和行業基金及創意產業之間緊密聯繫的融資網路,幫助創意產業解決最初的融資困難。其四,幫助文化創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英國政府為推動文化產品出口,成立了創意產業輸出顧問團,對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諮詢建議,並就促進創意產品出口、打造英國文化產業品牌等提供政策意見。

在參訪中,令筆者感覺最深的是,愛丁堡政府成立了「愛丁堡節慶公司」,將愛丁堡每年藝術節十二個節慶統管起來,總管其國際行銷、城市行銷及研究發展,使得愛丁堡以藝術節為主軸的十二個節慶活動,就像巴西的嘉年華,甚至是「奧運會」、「世界盃」,世界各地的知名藝術團體千方百計地「擠進來」,以能參與活動為榮,而且還是自行承擔費用。澳門可否也仿效這一做法,加強每年的系列節慶活動的國際行銷,在現有基礎上(格蘭披治大賽車),將各項活動打造成國際品牌,讓世界各地的相關團體慕名而來?有利條件是,其中不少活動是屬於社會文化司主管的業務範疇,將之如「愛丁堡節慶公司」般統管起來,順理成章。但也有若干項目如美食節等,是屬於其他政務範疇主管,如何統合?雖然不能照搬愛丁堡的經驗,但也可從中吸取適合於澳門而且有用的元素。

筆者注意到,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機構,儘管也有獲得政府資助,但卻頗有信心能逐步減少政府資助,增加產業收入,直到自主獨立。而且,將資助政策轉為向獎勵政策發展。這是正確的方向,可以減少對政府的依賴性,增強自已實業能力和創意性。當然,澳門特區起步遲,可以先行試行資助政策一段時間,在擁有較為豐厚的基礎後,逐漸過渡到獎勵型。

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正在進行,我們希望,崔世安在其爭取連任的競選政綱中,對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有更高更好的論述,從而促使澳門特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產生更大的成效,在完成國家給予的任務的同時,完成澳門特區的產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