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重鎮三沙兩年大變樣 軍民聯手固海防

填海造陸忙建設 軍民聯手固海防

中國最南端的地級市一晃已建市兩年。2012年6月21日,海南省三沙市獲准成立,市政府駐在西沙的永興島。同年7月24日,三沙市正式掛牌成立,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海域。兩年來,這座中國最年輕且人口最少、陸地面積只有約10平方公里但管轄海域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城市,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戰略意義,正經歷著為人矚目的發展路徑。6月底7月初,《環球時報》記者再次隨“瓊沙3號”補給船登陸永興島,探訪三沙市。儘管南海最近幾個月並不平靜,但島上軍民都充滿信心,生產生活井然有序。

“瓊沙3號”改為每週一班

據三沙市人民政府網資料,截至2013年12月,三沙市常住人口1443人,流動人口2000餘人。軍人、漁民、三沙政府和各類事業單位駐島工作人員以及民工,成為島上的四類主要人群。三沙市的普通民眾及非緊急公務的官兵,上下島仍乘坐往返于海南文昌清瀾港與永興島之間的“瓊沙3號”補給船。專司海南到永興島人員交通和物資補給運輸任務的“瓊沙3號”一票難求,最終拿到的船票上印有持票人姓名、身份證號碼、島上單位等信息。《環球時報》記者上下永興島的艙位都為001號艙,為二甲板八人艙室。船上有些人並沒有艙位,晚間便坐在餐廳打盹。

“瓊沙3號”船長黃心芳今年已經61歲,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三沙建市以前,“瓊沙3號”的船期約一個月左右一班,最多一個月兩班。而如今,“瓊沙3號”保持一個星期一班。“儘管船多了,但是建市後,上下永興島的人也多了。船票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更難申請了!”漁民符策海說道。作為永興島漁民,符策海和其他漁民需要向永興島居委會提出船票申請,再由居委會上報相關部門審批。據《環球時報》記者瞭解,目前,只有中國大陸公民才能登陸永興島。

“瓊沙3號”上堆積著大量物資,有家禽、蔬菜、瓜果、桶裝飲用淡水,以及各類建築材料、電瓶車等。黃心芳說:“目前島上有海水淡化設施,也有地下水開採,但飲用水仍然需要島外供給。”他還告訴記者,預計今年底,正在建造中的萬噸級“三沙1號”補給船將投入使用。屆時,“瓊沙3號”不會立即“退休”,而是與“三沙1號”對開,更大程度上為上下永興島的軍民提供便利。“瓊沙3號”船約航行15小時抵達永興島西漁碼頭。船未正式靠岸,島上各單位的迎接人員與車輛已在碼頭等待。

在建項目讓永興島像個大工地

永興島作為三沙市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此間變化更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當“瓊沙3號”快抵達三沙市時,能看到永興島附近海域有一些較為大型的施工船。正在施工的西漁碼頭上,白底紅字的巨幅標語十分醒目,上面寫著“軍民融合發展,共建美麗三沙”。作為一個剛滿兩周歲的城市,建設中的三沙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大工地。

《環球時報》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經過填海造陸,原來2.13平方公里的永興島實際面積已達到2.6平方公里。現有機場跑道,即是填海造陸的成果。“瓊沙3號”停泊的西漁碼頭,此前並不存在,也是通過填海等手段建立起來的。負責西漁碼頭生活給水管、消防管電力安裝的一名建設者告訴記者,自建市以來,目前島上大約有20個項目在建,包括填海擴建機場,軍用和民用碼頭施工等。記者沿著西漁碼頭向西南方向海岸一路行走,見到岸邊停靠著大小不一、功能不同的施工船,船上裝有起重機等設備。岸邊有堆成小山狀的碎石和沙子,各種鋼筋、鐵管延伸到海裏,機器的轟鳴聲蓋過了海水拍打海岸的聲音。

目前島上公路設施比較完善,已建成北京路、海南路、宣德路、永興路、永樂路5條主要道路,部分路段仍在擴建中。北京路1號是三沙市委、市政府等機關所在地。在這條主路上,包括工商銀行在內的多個建築正在進行門面擴建或整修,一名施工工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按要求各門面將統一建成海南騎樓的式樣。北京路另有一段已經在2013年底建成一條小型商業街,被當地人戲稱為“三沙的王府井”。在那裏,人們可以購買各種商品,還可以享受美容美髮等服務。

在三沙市公安邊防支隊不遠處,有一片泥沙空地。今年6月,三沙市第一所學校在這片空地開始動工。據瞭解,學校建成後,將開設小學一到六年級的課程,此外,還會接納幼兒園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目前三沙駐島軍民的適齡兒童多在海南或者戶籍地求學。對此,三沙市永興事務管理局的一名陳姓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夫妻平時都在三沙工作,兩個小孩則在海口讀書,以前是放暑假才接過來。像我們這種情況的人這裏還有很多,建學校實在是個好事情,孩子今後可以留在身邊照顧了。”

兩年來,三沙市的各項基礎設施有了極大的改善,嶄新的市人民醫院已經建成,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手機信號已覆蓋永興島、琛航島等島嶼及其附近海域。鑒於島內後勤補給,特別是住宿仍是棘手問題,三沙市政府及相關事業單位目前在島內多採取輪值制度,即在島上留有少量工作人員值班,大部分員工仍在海口等地工作。除部隊招待所外,島上僅有一座西沙賓館可以提供臨時居住,許多島上工作人員多居住在工作的大樓內,即一樓辦公,二樓三樓作為宿舍。為解決島上人口的住宿問題,島上有多幢居民住宅樓正在施工中。在漁民村附近,也有正在蓋的樓房。島上漁民多居住在部隊遺留的平房或自己搭建的各種小木棚內,居住條件比較簡陋。

在永興島上,最常見的交通工具是能乘坐多人的電瓶車。一名海軍軍官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島上供油比較緊張,主要供給部隊,一般政府機構通勤、百姓出行多使用電瓶車。島上供電網絡已初步形成,包括柴油發電和太陽能發電項目。黎大寧是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西沙海洋科學綜合實驗站常務秘書,這名2011年畢業於華南農業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是應聘來到永興島的,他告訴記者:“當時島上供電還相當不穩定,時常發生斷電,空調沒法使用,而如今,電力供應已非常穩定。”黎大寧說:“三沙建市以前,島上很多工作人員吃完飯就散步,現在,大家吃完飯便接著幹活,精氣神都起來了!一來因為工期趕,島上人手有限,大家的責任都很大;二來也是因為大家覺得有盼頭了!畢竟以前沒人知道這裏,現在大家都知道三沙,覺得是一個機會,都想展示一下自己,參與到三沙的建設裏來。”

三沙民兵幫海監船驅趕越南非法漁民

行走在永興島上,很容易便能發現“軍事重地”的牌子,提示人們“未經批准嚴禁進入”或“嚴禁拍攝、攝像和測繪”。據《環球時報》記者瞭解,駐島部隊會定期進行實彈演習。南航雷達站一名士官說,南海上空有多條重要國際航線,每天有數百架次的飛機飛過,近年來,只要天氣晴好,美國偵察機必定出動,在南海公海海域上空巡邏,為此,他們要進行不間斷的監測,做各種分辨。一名駐島已有9年的士官很有信心地說:“三沙建市,意味著中國政府加強了在南海的戰略部署,所以我們戰備更為嚴格,肩上的責任也更重。不同於尋常兵種的‘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對於雷達兵而言,隨時隨地都在戰鬥。”

地理位置上,三沙市東面是菲律賓,西面是越南,南接印度尼西亞、文萊等國。今年5月以來,越南船隻多次衝擊位於我國西沙海域的“981”鑽井平臺,越南漁船也時常進入中國海域進行違法捕撈。對此,島上軍民都感到非常憤慨。作為2009年以前駐島的漁民,符詩永同永興島上另158名漁民成了永興島居委會的成員。符詩永同時也是島上的民兵,有多件部隊作訓服。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今年6月,他和其他民兵共同乘坐海監的衝鋒舟驅趕進入中國海域的越南漁船。“過去,中國政府會把非法侵入我們領海的越南漁船直接抓到永興島上進行關押。最近,在多數情況下,改為驅趕為主。”另有漁民透露:“我覺得有時進入中國領海的並非越南漁民,其中有人穿著皮鞋,卻打扮成漁民樣子,漁民怎麼會穿著皮鞋捕魚呢?”

談起成立兩年的三沙市,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世存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三沙建市更大程度上是起象徵和法理意義,宣示我們在南海的主權,但希望靠此一勞永逸地解決南海爭端帶來的各種挑戰是不現實的。三沙市政府的功能和權限,還是以發展西沙群島地區經濟和海洋保護為主,主權維護更多是中央層面的決策。針對越南漁船頻繁侵入中國海域進行騷擾,吳世存表示,部分侵入漁船有一定的越南政府背景。此前,中國政府將對方船隻和人員帶回扣押,但越南政府並不派人前來擔保也不支付罰金,反致中方被動,耗費人力、物力和財力,如今以驅趕為主,也是一種更為低耗、更為合理的選擇。

李前三是來自瓊海市潭門鎮的漁民,他告訴記者,剛來到永興島時,滿地都是雜草,現在島上已是另一番面貌,“祖國建設哪里,哪里就要富裕起來”。作為生活在海疆一線的漁民,李前三及島上其他漁民都非常關注南海局勢,也很有信心。李前三說:“三沙建市兩年來,這片土地有了更高關注度,我們的魚也有了更好的銷路。偶爾還會有國內遊客支付不菲的酬勞,租我們的漁船去周邊小島潛水、觀光。我們的日子在一步步好起來。”

漁民們說,三沙市政府支持漁民常駐三沙。有漁民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政府今年已發通知,給每位駐島漁民相應補貼,每人每天35元錢。也有的說會漲到70元錢,但需要駐島6個月以上才能發,每年12月統一結算。儘管發展南海是大勢所趨,但也有漁民擔心,過多的工業建設會破壞西沙的漁業資源。吳世存表示,島上建設並不會影響遠洋漁業捕撈。他建議,三沙可做好規劃,未來發展可適當開發旅遊業,但“西沙生態非常脆弱,不顧現實地一味投資可能會造成海洋生態環境被破壞”。三沙建市後,西沙群島部分海域已正式開放旅遊。多位經營西沙旅遊的負責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向中國公民開放西沙旅遊,也是中國政府宣示主權的一個方式。”

(王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