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博彩或倒逼本澳IT業後來居上

陳觀生

全世界互聯網的用戶逾15.7億,相信這數字仍正在不斷上升。至去年底,澳門互聯網普及率達66%,約有34萬網民,普及程度已晉身世界前列。網絡營商的發展空間是無限大的,因為企業的接觸點是全世界,場地沒有限制。早在10多年前,澳門已提出電子商務的概念,可惜當時社會情況和技術方面未能完全配合,具體實行起來困難重重。而10多年來,中國及世界互聯網發展迅速,當中近期的熱點話題就是以電子商務為主發展起來的阿裡巴巴即將上市,估計市值超1000億美元。澳門其實具有IT業發展的獨特優勢,有條件出現較大型的互聯網企業,本澳過往錯失了一些發展IT業的機會,不過隨著世界互聯網產業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移動網路博彩的興起,或者會倒逼本澳IT產業發展,甚至要後來居上。

IT企業商機無遠弗屆

澳門統計局公佈,本澳有使用互聯網的住戶共15.2萬戶,比率為82.6%,按年微升0.1個百分點。由於智慧手提電話的普及,有79.9%住戶使用流動寬頻上網,按年增加17.6個百分點;另一方面,使用光纖寬頻上網的有8,900戶,按年急增5倍。當中使用網上購物占13.6%,一三年第四季網上購物消費中位數為750澳門元,按年增加30元。

有業界人士認為,本澳互聯網普及程度已晉身世界前列。從數字上看,大部分居民生活離不開互聯網,且互聯網把商業市場變得更加國際化。若能好好應用電子商務,相信定能為內需市場細的澳門中小企業帶來更多的商機。

學者指出,中小企業是世界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動力,在中國大陸有4,200萬家中小企業,歐洲有2,300萬家,美國有2,200萬家,而全球則有超過1億家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代表了50%的國民生產總值毛額,佔60%以上的進出口量,創造了數以億計的工作機會,故中小企業對全球的經濟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能創造就業機會,改善貧窮,它也是產品創新的主要來源,提供適合社會的多元化產品。”

早前有專家提到,為了澳門多元化發展,應推動中小企業發展,但中小企業必須形成競爭優勢。而網上營商具有成本低、方式靈活、可全天候經營等有利優勢。就澳門內需市場而言,雖然目前居民仍習慣親身到店舖購物,但當中也有一股新興趨勢,不少居民同時也會通過國外或國內的網站購物,如Ebay、淘寶網和阿裡巴巴等網站。有外地業界人士指出,對於澳門中小企業來說,可分兩個部分來看,第一部分是面對內需市場的,可以利用電子商務節省經營成本;另一部分是透過互聯網,擴大進出口貿易的商機。無論是對內地、香港或台灣,澳門在大中華經濟區內都有一定的地位。歐美也有一些買家或中小企業,需要有特色的商品或服務,放在網上做國際營銷,澳門中小企業在網上營銷方面是非常有潛力的。透過網上企業間(B2B)的電子商務貿易方式,澳門中小企業可將有特色的本土產品介紹到網上平臺,當外國買家看到產品後有意購買,企業可直接出口到外國。

業界人士指出,其實早在10年前,澳門已提出電子商務的概念,可惜當時社會情況和技術方面未能完全配合,具體實行起來困難重重。時至今日,無論上網技術或是電子交易技術已有很大的提升,電子商務逐漸普及,是適當時候重新思考推動電子商務發展。因電子商務沒有國界地域限制,祇要企業準備好,相信可以隨時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小企要勇於踏出第一步,透過網上貿易平臺進行進出口貿易。他分析道,網絡營商的發展空間是無限大的,因為企業的接觸點是全世界,場地沒有限制,但重點是要控制成本,因為企面對的市場競爭同樣是無限大的。現時的問題在於中小企要開拓思維及國際視野,敢於嘗試,發掘一些新、奇、特的產品,結合傳統行業及適度的政府支持,走進網上商業世界。

澳門為何無大型IT企業?

每次探討澳門經濟如何才能實現多元化,很多人都以澳門地方細、人口少、市場小來作為基調,強調當中有太多的難度。而互聯網的發展,一早已經令經濟社會突破了地域界限,澳門中小企可利用互聯網營銷經商,面向整個國際市場,擁抱國際商機。

資訊業又稱IT業、電腦工業,為一切與電腦相關的軟硬體行業總稱,有硬體製造的類似傳統工業模式也有軟體撰寫和客戶服務的服務業,自從90年代電腦革命後資訊業成為獲利豐厚的行業製造出許多世界首富,諸多國家也將資訊業設定為重點發展專案,資訊業的特性是競爭快、產品生命週期短、人才水準要求高、投入資本金額門檻高。

互聯網產業發展一般有四部曲:第一步:萌芽。互聯網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不斷造就新的商業機會。每當這些機會嶄露頭角,就會被嗅覺靈敏的人發現並加以利用。第二步:壯大。一個模式的出現,並不等於市場的成熟。從出現到成熟,往往要經過一段發展期,快的只需要幾個月(比如團購),慢的卻要等上七八年(比如B2C)。在這期間,很多最早發現機會的網站會因為無法維持而倒下,也會有更多相近的網站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等到市場接近成熟,同類網站數會出現一次大井噴,瞬間增加幾百倍,甚至上千倍。就在此時資本的大量介入,使競爭變得異常激勵。第三步:圈地。市場已經成熟,人們眼裡看到的都是成功以後白花花的銀子。於是群雄爭霸的局面就出現了,大大小小的網站們,有錢的砸錢,沒錢的出力,都想佔有一塊兒市場。第四步:洗牌。市場只夠養活100個人,但是有1000個人想以此為生,那麼自然就要洗牌。對於失敗的網站,用風險投資壘起來的大廈將在瞬間倒掉,數億資金瞬間變為泡沫,數百員工也將面臨失業。原因有太多種,比如資金鏈斷裂,管理不善,產品服務拖後腿,沒搞好政府公關等等,但結果只有一個,他們都失敗了。成功的只有極少數,一個領域往往是一家兩家,在中國,比如C2C的淘寶,B2B的阿裡巴巴、慧聰,IM的騰訊,SNS的人人網,搜索的百度等等,紛紛坐穩了頭把交椅,從此開始大賺特賺,不再留給其他網站任何翻盤的機會。

一般人都將人才短缺、市場狹窄視為本澳IT企業難發展的主要原因,筆者認為,這些看法都不太正確(上文已經分析了互聯網市場不存在市場狹窄問題)。首先應該是本澳整體上對IT業的理念及商機把握不足。當機會嶄露頭角,只有嗅覺靈敏的人,才能發現並加以利用。如世界流量第一網站,市值第一互聯網企業Google是在斯坦福大學學生宿舍創立;騰訊最初是以模仿ICQ起家。其次,本澳過去錯失了多次大力發展資訊科技的機會。早在10多年前,澳門已提出電子商務的概念,可惜當時社會情況和技術方面未能完全配合,具體實行起來困難重重。10多年前,中小企業在網上尋找商機是十分困難的,但是現在這個趨勢已經改變了。澳門雖有很多中小企業,而且有創新精神,但缺乏勇於踏出第一步的企業。再次,政府政策未能重視並及時跟上IT業的發展形勢。有本澳資訊科技界人士認為,儘管澳門市場細,但作為特區,可方便投資者進入內地市場,亦方便投資者走向國際市場。如搜尋器巨擘放棄落戶香港選擇台灣,其實可吸引來澳。但礙於本澳一直實行專營制度,網路基建設施不足,吸引國際資訊科技公司落戶仍有很多需完善之處。最後,才是人才短缺問題。“澳門資訊科技人力資源需求調查二○一三”結果顯示,受訪的101家機構中,資訊科技操作人員月薪介乎2.5萬至3萬的比例,調查反映不同工種均缺人才,以“軟體開發”最缺人,有32%的受訪者已計劃外判。但正因為缺人,資訊科技操作人員薪酬不斷上漲,令本澳IT業對人才極具吸引力。有台灣人力資源公司就表示,澳門短缺的人才剛好是台灣人才強項,加上台灣人才負責、做事認真、中英文能力皆佳等優勢,澳門企業正大舉向台灣理工人才招手,現IT資訊相關職缺開出新鮮人月薪從新台幣4萬起跳,而這不但能累積新鮮人國際工作經驗,也比台灣相似職務的新鮮人薪資高出約15~30%不等,例如在台灣從事電腦組裝/測試菜鳥月薪約2.7萬,對應澳門MIS客服工程師3.4萬起跳,老鳥上看5.7萬;台灣從事網路管理工程師約3.4萬,對應澳門MIS工程師3.8萬起跳,老鳥有機會上看10萬元。

因此,業界人士建議,資訊科技長期缺人,特區政府應創設條件吸引大型資訊科技公司落戶,當行業有前景便可吸引更多人才。他們又認為,本澳不少IT人才畢業後留在外地工作,吸引人才回流也是關鍵。如文萊、斯裏蘭卡人口不多,但有清晰的資訊科技政策。

本澳IT產業或可後發制人

從互聯網發展的整體路徑來看,經歷了門戶時代,到搜索時代,如今已經步入第三時代——社交網路時代。隨著層出不窮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越趨普及,人們生活逐步數碼化,透過互聯網發表社會輿論、上載分享自創媒體作品,已成為不少青年參與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主要方式。

在世界互聯網市場快速增長的背後,不同的細分領域呈現出差異性的表現,電子商務市場的爆發依然迅猛,網路遊戲遭遇發展瓶頸出現下滑,網路團購經歷了從誕生到洗牌的震盪發展歷程,移動互聯網則在調整變化中開啟移動互聯網時代元年。

本澳IT業發展雖然錯過了一些機會,但分析互聯網企業的盈利模式,結合本澳的經濟特點,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未來本澳IT企業或者會有新的機會,甚至在某些因素作用之下,可以做到後來居上。

世界前10名互聯網公司中,谷歌作為全球最大的以廣告驅動的科技公司,它的主要收入來源於穀歌網站上的廣告,其中大多來自于穀歌搜索。2004年的公開上市後,Google的發展方向主要有4個,分別是深度內容搜索、多媒體搜索、個性化與當地語系化搜索、人工智慧。可以說,這4個方向也代表了搜索行業的未來發展之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YouTube都為尋找一個有效的盈利模式而困擾,並長期處於虧損的狀態。近兩年,YouTube才逐漸在用戶體驗、版權保護、廣告商需求和自身盈利四者之間找到了一條比較平衡的運營模式;Facebook以7億的註冊用戶,超越Google的PV流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