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安準確判斷澳門並非政治城市定位 崔世安準確判斷澳門並非政治城市定位

第四任行政長官候選人崔世安在其題為《同心致遠,共用繁榮》的參選政綱中,對在他能成功當選連任後,未來五年澳門特區政府四大領域工作的排列次序,進行了精心的佈局安排。

實際上,與崔世安五年前首次參選(第三任)行政長官的《傳承創新,共建和諧》相比,現在的《同心致遠,共用繁榮》參選政綱,是有其共通性,也是一脈相承的。兩者都是以「序言」、「主菜內容」,及「結語」三大部分組成;而在「主菜內容」方面,則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而作出了符合當時環境的微調。比如,五年前的標題是《傳承創新的路向》,突出了他所當時的地位及抱負,既要繼承前兩任行政長官何厚鏵的成功經驗,也提出自己的創新理念。而今次則因為他是爭取連任,因而是《同心致遠的路向》,團結全體「澳人」同心同德地建設繁榮穩定、和諧宜居的新澳門。

崔世安先後兩份「參選政綱」的另一個共通點,就是在「主菜內容」的部分,都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擺在首位,政治事務屬於從屬的位置。實際上,五年前《傳承創新的路向》的次序是:一、應對環球金融危機;二、提升居民生活質素;三、推進經濟適度多元;四、革新政府管治體制;體現了發展經濟和改善民主優先的理念。而現在《同心致遠的路向》的次序這是:一、宜居篇;二、發展篇;三、關愛篇;四、善治篇。

實際上,澳門從來就不是一個政治城市,因而澳門特區政府的工作重點,應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主。其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這是中央政府一貫以來對澳門特區政府的殷切期望。中共「十七大」報告中就提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面臨的重大課題。」國家「十二五規劃」也專門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列為一章,並指出要支持港澳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支持港澳培育新興產業,深化內地與港澳經濟合作。習近平、胡錦濤、江澤民等國家領導人在會見前後任特首何厚鏵、崔世安時,也諄諄誨導澳門特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這就顯示,澳門特區的工作,應是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重點,與此同時也要兼顧政制循序漸進發展。而中央政府為了踐行「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治國理政方針,更是推出了多項惠港惠澳措施,包括「ECPA」、「個人遊」,及粵港澳合作等,並專為解決澳門落實貫徹「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遇到的具體困難問題,還向橫琴提供了「比特區還特」的優惠政策。

澳門特區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主調,是符合澳門特區的自身特點的。實際上,澳門從來就不是一個政治城市,而是一個經濟城市。無論是在回歸前的葡治時期,還是在回歸後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的「澳人治澳」時代,均是如此。而歷史的經驗也告訴我們,只要經濟上去了,民生獲得較大程度的改善,澳門社會就會呈現和諧安寧的景象,人們也心情舒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較為和睦友善,社團活動也是生動活潑,百花齊放。反之,經濟發展欠佳,民生得不到充分的改善;或是雖然經濟有所好轉,但卻出現了兩極分化,貧富懸殊的現象,有相當部分民眾分享不到經濟發展的成果,就會滋生民怨,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出來,嚴重影響社會安寧。

但是,澳門雖然不是一個政治城市,卻有各方面政治勢力要把澳門特區拉上「政治城市」的軌道。澳門是一個自由港,政治上寬鬆,各種政治勢力在澳門比較容易存身,容易打著經貿文化活動的旗號,暗中從事種種政治活動,包括間諜情報活動,顛覆活動等等。西方國家中的反華勢力,從來沒有放鬆過對中國實行「和平演變」的圖謀,並要在澳門物色其「政治代理人」。對此,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最近澳門特區發生的種種異常情況,就應值得高度關切。

但這仍然脫離不了澳門並非是一座政治城市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從近年「公民運動」的情況看,熱衷於政治活動的,雖然打出了各種各樣的招牌,但這也只不過是「來來去去這班人」,佔澳門居民人口總數的比例很小。不為他們「抬轎子吹喇叭」的,仍然是沉默的大多數。即使是分別號稱有二萬人和七千人參加的「光輝五月」的兩次活動,絕大多數參與者也並非認同這些人順帶捎上的「普選特首」政治口號,而是對「離補法案」中折射的兩極分化不滿,從而勾起他們對自己「上樓難」、「上位難」等的受挫折情緒。因此,後來在這些人雖然是以不同社團名稱,但仍是由其「同一班人」,發動的「六一四」及「六二九」行動,當他們在「實橋實馬」地推出其政治立場,鼓吹不符《澳門基本法》規定,及有違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澳門特區政制法治的決定的政治口號時,參加他們獲得的人也就沒有幾個,基本上就是這幾個團體的成員而已。曾經參與所謂「光輝五月」兩次活動的非團體成員,都避而遠之。

因此,崔世安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擺在其未來施政願景的優先地位,是正確的,是對澳門特區的政治生勢作出了準確的判斷,並沒有被某些「反對派」團體聲嘶力竭地推銷其政治訴求牽著鼻子走,反而是對症下藥地推出了先經濟民生後政治的參選綱領。實際上,在五年前,他並沒有受到氣勢洶洶的「五一遊行」的誤導;而在五年後的今日,他更沒有被「群情洶湧」的「光輝五月」所蒙蔽。因而他還是按照自己對澳門特區社會矛盾的精確判斷,作出了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擺在其施政理念承諾的首位的佈局,今次更是作了靈活調整,針對在澳門特區的社會發展中,經濟發展迅速與部份居民享受不到其成果的矛盾,尤其是遭遇「上樓難」困擾的主要矛盾,將「宜居篇」從「關愛篇」中抽離出來,擺在最前面的位置。

相信,只要「上樓難」這個目前最主要的矛盾能夠得到妥善的解決,其他的各式各樣的怨言,如交通、通脹、上位難、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等,都容易獲得解決。居住正義能夠得到實現之後,其他的各種民生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這就是「主要矛盾解決了,其他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的哲學道理。在今後五年,

澳門特區就必能排除各種政治紛擾,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從而使「一國兩制」事業更為熠熠生輝,中央關於保持澳門特區長期繁榮穩定的期待得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