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軍訪台:低調的基層之旅

抵台時桃園機場出口大廳,一邊是拉著橫幅歡迎張志軍的中華統一促進黨和中華生產黨,一邊是舉著牌子抗議張志軍的台聯黨議員候選人。

“大家好,你們辛苦了”。一下飛機,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用並不十分標準的台語表示了對記者們的問好,也開啟了為時三天的赴台之旅。這是兩岸分治65年以來,大陸國台辦主任的首次赴台,也在臺灣“陸委會主委”王鬱琦訪問南京之後完成了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的第二次會面。三天的行程中,張志軍身段極為低調,深入臺灣基層,展示更為細膩的對台工作作風。而臺灣方面降溫的抗議也體現了兩岸關係一年多來的一些微妙變化。

降溫的抗議

一邊是拉著橫幅歡迎張志軍訪台的中華統一促進黨和中華生產黨,一邊是舉著牌子抗議張志軍“滾回去”的台聯黨議員候選人。在張志軍抵台前兩個小時,桃園機場出口大廳就已經被擠得人滿為患,雙方人士互不相讓,為了爭奪有利地勢幾乎大打出手。

但當機場顯示屏顯示張志軍班機抵達後半小時,抗議張志軍的台聯黨議員候選人們首先撤離。作為視街頭抗議為家常便飯的長年在野小黨,台聯顯然已經知道張志軍肯定從另外的通道離開了機場。而主要由陸配組成的中華生產黨,以及主張“一國兩制”解決臺灣問題的中華統一促進黨則顯得更為執著,一直等到電視新聞稱張志軍已經離開機場後,才從機場大廳散去。

而在距離桃園機場僅幾分鐘車程的酒店外,警察正在零零散散的佈置蛇龍和拒馬。除了酒店一角有主要以反服貿學生和個別其他團體的抗議之外,酒店外可用“冷清”二字形容。在超過三十幾度的熱浪下,抗議者的聲勢也顯得有些萎靡,大量手握齊眉棍的警察顯得無所事事。而在警察背後,還有上百位年紀在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小夥嚴陣以待——他們為了保證張志軍第一天行程的安全,搭乘著由中華統一促進黨組織的四五輛大巴車而來,每輛車上都寫著“歡迎張志軍主任訪台”的標語。

“差太多了”,經歷過2008年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的羅鼎鈞向《鳳凰週刊》記者說,“陳雲林來的時候,包括更早時國台辦副主任唐樹備來的時候,抗議民眾都把整個機場附近的路全部封死,甚至還會有人躺在路上阻止車輛通過,連一般民眾都會受到影響。”

張志軍此次訪台遇到的抗議降溫,很大程度上與民進黨沒有動員抗議行動有關。2008年時任海協會會長的陳雲林首次訪台時,民進黨曾經發動數萬人的“圍城行動”,將陳雲林圍困在飯店直至深夜,並且在街上製造流血事件,蔡英文也在此事件後被國民黨冠以“暴力小英”之名。但在2012年大選失利後,民進黨開始調整兩岸政策,不僅開始主張和大陸進行交流對話,甚至在張志軍抵台前夕,剛剛再次當選民進党主席的蔡英文還表示:“願意在不設前提的情況下和張志軍在民進黨部碰面”。

早先接受《鳳凰週刊》記者訪問時,曾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擔任“陸委會副主委”的童振源便表示:“2013年起,兩岸交流的一個新的動向便是民共交流的升級,不少綠營人士甚至綠營中的獨派大佬都開始登陸,和大陸進行溝通對談,大陸也非常樂見這種情況的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民進黨不僅“缺席”了這次張志軍的訪台之旅的抗議活動,甚至還做了很多積極的工作:張志軍此行會見了民進黨籍高雄市長陳菊,在高雄張志軍險被抗議民眾潑漆之後,陳菊表示,“這不是待客之道”。在6月30日的“立法院”質詢過程中,民進黨籍的不少“立委”還以沒有做好接待工作為由,對高雄市警方和“陸委會”大加撻伐。

基層走透透

張志軍在台最後一天的行程被安排在台中大雅的惠明盲校,台中市長胡志強在接見張志軍時,便開玩笑地向隨行記者們抱怨道:“張主任雖然只來了兩天,但老人也見了,大學生也見了,農民也見了,漁民也見了,我也只好安排他見見小孩子了”。

此次張志軍的訪台之旅,被定義為“下基層”之旅。張志軍在台三夜,沒有像以往大陸官員赴台一樣接受當地人士的酒會宴請,所安排的行程也都十分“接地氣”。在訪台的第一站,張志軍去的是新北市汐止的厚德裏,去參觀當地的居民活動中心和號稱全台第一家的公托幼兒園。在場一位超過七十歲的老人向記者表示,“昨天就聽說會有大陸的重要客人來,但是沒有想到真的選擇我們這樣一個小地方。”

在臺灣走訪期間,張志軍幾乎每到一處都會向記者表示:國台辦有200多位同事來過臺灣,唯獨他這個主任沒有來過,如果再不來,就怎麼也說不過去了。在歷次國台辦官員訪問臺灣時,臺灣基層都是走訪的重點。

在臺灣甚至有這樣的政治傳聞:走遍臺灣島內所有300多個鄉鎮的政治人物只有三個人,一個是老“總統”蔣經國,一個是省長宋楚瑜,一個是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大陸開放臺灣農產品進口以來讓利頗豐,但時常有臺灣農民表示並未有太大收益,此問題便是由國台辦親赴南部調研之後才得以解決。張志軍此次在高雄期間,陳菊便希望兩岸交流時大陸能多顧及當地農民:“過去臺灣農產品外銷大陸時,有許多政治人物從事買辦、居中牟利,讓一般小農無法得利,非常可惜;兩岸間農產品交流,不應該有任何買辦文化,更非利益掛帥”。

在臺灣師範大學政治系教授曲兆祥看來,張志軍行程中最值得關注的實際上是在鹿港天后宮的參訪行程。曲認為,張志軍選擇參觀媽祖廟,是在文化上貼近臺灣民間的一次嘗試,“觀察一個無神論的官員如何參拜媽祖實際上也是很有趣的事”。但可惜的是,因為爆發了流血衝突,張志軍最終取消了鹿港天后宮的行程。

對台工作更加細膩

在接到“總統府”方面打來的電話時,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楊景堯十分驚訝,不知道為何自己會位列張志軍與臺灣學者閉門會議中的參會名單上。在和府方反復確認後,楊景堯得知與會名單都是國台辦敲定的,而非臺灣方面。

張志軍此行,國台辦找到包括楊景堯在內的十位臺灣學者進行會談,名單中不僅有主張兩岸和平統一的新同盟會會長許曆農、中國統一聯盟會長紀欣等,還有來自綠營的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顏建發。

“閉門會議結束之後就有記者紛紛給我打來電話,問現場是不是很火爆。實際上整場會議都很和諧,大家對彼此的看法也都很包容”。會場上,一直研究大陸高教問題的楊景堯不僅向張志軍表達希望擴大兩岸文化、教育領域交流的意見,還提出了諸如拓展臺灣國際空間,允許臺灣參加聯合國各個委員會的建議。“國台辦對臺灣的學界很瞭解,請來的學者不一定是最出名的,但基本上都是各自領域最熟悉兩岸情況的,最起碼比臺灣官方的人要瞭解。”

6月初,臺灣《經濟日報》報道,因為臺灣爆發大規模反服貿運動,大陸方面近期已經暫停了各項兩岸協商,包括兩岸貨品貿易談判、爭端解決機制,以及航空、觀光、海運與郵政協商等。臺灣媒體認為,這是2008年兩岸恢復制度化協商以來,罕見的協商中斷情況。大陸甚至因為反服貿運動改變了對台政策的方向。

張志軍來台之前,便有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臺灣官員向《鳳凰週刊》記者表示,“太陽花學運”在台餘波未盡,民間社會“反中”情緒仍在高位,其實現在並非大陸官員訪台的最好時機。台“陸委會主委”王鬱琦在“立法院”備詢時也驗證了上述觀點。

但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認為,大陸對台政策不會發生轉變,而是會更加的細膩。根據王鬱琦在台“立法院”的備詢發言,張志軍來台時有意和“陸委會”進行政治領域的談判,但最終還是聽從了“陸委會”的意見,沒有安排政治性的行程。張在台的三天行程中,在高雄會見陳菊時所表示的:“尊重臺灣人民對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的選擇”可以說是唯一具有政治意味的表態。

(馬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