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王互訪或可彌補未能實現習馬會遺憾

全國政協昨日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六十五周年大會。習近平在大會發表重要講話,回憶了人民政協的輝煌歷史及其在建立新中國、國家民主政治建設、協商民主制度建設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也為進一步做好人民政協的工作提出了幾個要求。當中,在兩岸關係領域上,習近平強調,人民政協要堅持「兩岸一家人」,拓展同台灣島內有關黨派團體、社會組織、各界人士的聯繫和溝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可能是出於場合、主題及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等的原因,習近平在講話中未有談到作為成立人民政協的籌備會議的「新政協」,及「新政協」與「舊政協」的關係,以至是確定要召開「舊政協」的國共兩黨重慶談判所簽署的「雙十協議」,的那段歷史,從而引帶出國共關係的問題。這可以理解。或許,全國政協還需另行尋找機會,研討「新政協」與「舊政協」關係的議題,並推動人民政協與台灣地區民意機關、代表的交流。尤其是充分發揮現任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所擁有的極為豐厚的台灣地區的血緣人脈關係,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所應有的重要作用。

實際上,人民政協開展對台工作,具有極為有利的條件。盡管全國政協在開展對台工作中,未有刻意強調「新舊政協」之間的關係,但在台灣一些政界人士中,是抱有此濃鬱情結的。——在二零零五年「胡連會」建立起「兩岸論壇」亦即「國共論壇」的機制後,就有一些追求和平統一的台灣政界產生了「新舊政協連結」的聯想。於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召開的「舊政協」,就是蔣介石與毛澤東在重慶進行的「國共和談」所簽署的「雙十協議」的重要成果之一,有國共兩黨及各民主黨派的代表,以及無黨派民主人士參與。雖然「舊政協」所通過的協議很快就被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而破壞,但由中共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共同努力而於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亦即「新政協」,卻為新中國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向全國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及全國人民提供了最大公約數。

這兩者之間雖然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毛澤東在「新政協」的籌備會議上,仍然提到了「舊政協」,並採用了「新的政治協商會議」的提法。這就充分證明了「新政協」與「舊政協」之間,既有著一定的關聯性卻又並非是同一回事。為此,全國政協為了強化「國共平臺」的意涵,可以將「新政協」與「舊政協」掛連起來,以「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邀請參加出席一九四六年「舊政協」的國民黨代表的後人,以及「立法院」中承認一個中國、支持兩岸交流的「立委」訪問大陸,或是全國政協訪問台灣「立法院」,進行聯誼。這對宣揚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國共兩黨都是兩岸和平發展以至國家統一大業的最重要力量的意涵,很有好處。

實際上,由於基於一個中國原則,對台灣「立委」是以「民意代表」來表述,而且也不能將台灣「立委」視為與全國人大代表「對等」,因而由全國政協出面,與「立委」交流,就較具合理性和正當性。而正因為如此,全國政協主席往往也是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的副組長(此前鄧穎超更是組長),因而全國政協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平臺。因此,可以考慮在俗稱為「國共論壇」的兩岸論壇,海峽論壇,紫金山論壇、兩岸和平論壇等的基礎上,增設一個與上述論壇出席者及探討內容有別的論壇,就是由全國政協出面,安排政協委員並邀請台灣「立委」參與的座談研討會,其中也可包括贊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民進黨籍「立委」。使其充分發揮兩個積極作用,一是促進兩岸政治對話的作用,二是試探進行民共交流形式的作用。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從各種情況看,「習馬會」的機會越來越渺茫,關鍵是在於不能為見面而見面,必須拿出有突破性的成果,但似乎馬英九受到各種內外因素制肘,甚至是「不統不獨不武」的自我束縛,即使是能有機會與習近平會面,也未能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產生多大的推動作用,只不過是滿足馬英九自己的「歷史地位」虛榮感而已。

實際上,在鄧小平時期有放棄「解放台灣」,樹立「和平統一」理念,並提出「一國兩制」理論;在江澤民時期有「汪辜會談」並簽署三項基礎性的協議;在胡錦濤時期有「胡連會」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及恢復兩岸協商並實現兩岸直航等重大突破之下;在習近平時期,倘若馬英九只是為了見習近平卻不思尋求突破,還不如不見。何況,二零一六年的「總統」大選充滿著不確定因素,「馬英九後」倘是民進黨再次上台執政,就連兩岸領導人進行會面的政治基礎也將付諸厥如。這卻又確實在客觀上造成習近平未能在兩岸關係領域上取得「兩岸領導人會面」及啟動兩岸政治談判的突破的遺憾,尤其是在習近平在其他各項領域上都取得重大突破的對比之下。

因此,就只能是「東方不亮西方亮」,尋求在其他領域進行突破,以彌補這個遺憾。其中一個途徑,就是推動全國政協與台灣「立法院」的交流。由此,由俞正聲主席出面,邀請「立法院長」王金平訪問大陸,或更進一步,乾脆就是俞正聲訪問台灣,可能就是佳的方式。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在政治上、實踐上,堵塞民進黨「招安」王金平,或王金平主動求降民進黨之路。實際上,王金平目前的處境頗為尷尬。二零一六年的第十屆「立法院長」選舉,因王金平已經破例,做多了一屆「不分區立委」,再加上與馬英九的關係惡劣,因而已不可能再次獲得「不分區立委」參選人的提名。但要他回到高雄市家鄉參選「區域立委」,在選制已經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後,他未必能贏。除非是民進黨不提名,但即使如此,國民黨必「乘虛而入」,提名國民黨籍「立委」候選人。既是為了能多一席就一席,也是為了阻截王金平。

但王金平又不願就此退出政治舞台。因此,前一段時間就有傳說,蔡英文為了加大當選「總統」的機會,爭取中南部淺藍及中間選民的支持,而將會邀請王金平作其「副總統」候選人搭檔。而王金平在不可能再獲得「不分區立委」參選人提名,參選「區域立委」又毫無勝選希望,必將會喪失政治舞台之下,也對此充滿憧憬。

倘在此時進行全國政協與「立法院」的互動,或許將會讓王金平牢記並強化他是國民黨人的信念,至少是打亂「蔡王配」的部署。倘情勢正面發展,馬英九為著自己卸任後的安危著想,防止民進黨再次執政自己將會面臨被關押審判的威脅,也不得不穩住王金平,而樂見「俞王會」。

但問題是,馬英九並非是襟懷寬闊的政治家,而是小心眼及齟齬必報的政客,說不好會起反效果,中共越是看得起王金平,他就越是「武大郎開店」心態發酵,擔心王金平的光光芒會掩蓋自己,而更為打壓王金平。因此,對此還須謹慎分析,權衡得失利弊之後才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