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物流發展規劃 增強對整體經濟的支撐保障能力

子悠

據新華社北京10月4日電:近日,國務院印發《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規劃》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佈局合理、技術先進、便捷高效、綠色環保、安全有序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物流的社會化、專業化水準進一步提升,物流企業競爭力顯著增強,物流基礎設施及運作方式銜接更加順暢,物流整體運行效率顯著提高,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由2013年的18%下降到16%左右,物流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撐和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業內專家表示,這是中國物流業進入發展新階段的重大利好消息。面對新的形勢,我國物流業將以品質和效益為中心,尋找戰略突破口,培育競爭新優勢,全面打造中國物流“升級版”,以轉型升級應對物流“新常態”。 中國物流學會常務副會長戴定一說,物流業的核心價值就在於整合,這也是現代物流業區別與傳統的運輸、倉儲行業的主要特徵。當前,創新驅動已經成為我國物流業的重要支撐,領先物流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集成創新、制度創新,打造戰略競爭新優勢。

與內地物流業日新月異的發展,產業規模發展一日千里相比較。澳門的物流業發展,近年來雖然也有進步,但從業界的反應來看,所面對的壓力卻更大。而且社會並未真正重視物流對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撐作用。

2011年6月,《特區政府公報》刊登行政長官批示,設立物流業發展委員會,以協助澳門特區政府制訂、推廣及推行物流業發展的政策、策略和措施。按照行政長官批示,物流業發展委員會由運輸工務司司長出任主席,成員包括交通事務局、經濟局、海關、郵政局及民政總署等政府12個部門代表,以及在物流業及相關領域被公認具卓越成就、聲望和能力的社會知名人士,人數不超過22名。委員會將就物流業發展的政策、基建規劃及相關的法規草案發表意見;協助澳門物流業提升競爭力,尤其在發展協力廠商物流、完善技術標準及優化基礎設施佈局等制定意見書。交通事務局將為委員會提供技術及行政等輔助。物流業發展委員會的成立只是特區政府推動物流業更好發展,進一步服務於本澳長遠發展的其中一個舉措。連同更早時候進行過的發展策略研究,以及與周邊內地省市所進行的合作、探討。雖然不難發現特區政府對物流業推動的決心。但是受限於澳門特殊的環境等因素,本澳的物流業在發展過程中仍面對不少的困難。基於物流業的基礎性作用,如何部署和推進其更快、更好發展,已經不僅僅是政府的工作,更應該成為澳門業界,甚至全社會所應該共同關注的課題。

物流業的發展概況

物流業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受地的實體流動過程。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資訊處理等基本功能根據實際需要實施有機結合的活動的集合。而且物流業還是一個新興產業,不能僅僅等同於運輸業或者倉儲業。第一,物流業是一個複合型產業。它是物流資源產業化而形成的一種複合型或聚合型產業,物流資源有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資訊平臺等,其中運輸又包括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等。這些資源產業化就形成了運輸業、倉儲業、裝卸業、包裝業、加工配送業、物流資訊業等。這些資源分散在多個領域,包括製造業、農業、流通業等。把產業化的物流資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一種新的物流服務業。這是一種複合型產業,也可以叫聚合型產業,因為所有產業的物流資源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通過優化整合,可以起到“1+1>2”的功效。第二,物流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是指為第一、二、三產業的實物生產和服務生產提供服務的產業。我們可以把生產區分為農業生產、工業生產和服務業生產,農業生產產出農產品,工業生產產出工業品,服務業生產產出服務產品。無論是農業生產、工業生產和服務業生產,都需要外購服務作為生產要素投入本企業的生產過程,這些外購服務就構成服務性生產資料。在國際上,一般把50%以上產品用於生產的服務部門稱為生產性服務業,50%以上產品用於消費的服務部門稱為消費性服務業。在發達國家,生產性服務業在整個服務業的比重超過60%,其發展速度也明顯快於消費性服務業,特別是金融、物流、運輸、資訊、商務服務發展最快。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產業結構調整,發達國家紛紛將勞動密集型產業,特別是製造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而自己迅速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從而獲取經濟控制力。許多國際性大城市,在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從高度集中的製造業模式向高度集中的生產性服務業模式轉變,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國際大都市的一個標誌性產業。但需要說明的是,現代物流業也為消費者服務,城市裡為千家萬戶進行消費品配送就屬於這一類。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學技術尤其是資訊技術、通訊技術的發展,跨國公司的出現所導致的本土化生產、全球採購、全球消費趨勢的加強,現代物流的發展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電子物流的興起,基於網路的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促使了電子物流(E-Logistics)的興起,可以說電子物流將是21世紀物流發展的大趨勢。二是,物流規模和物流活動的範圍進一步擴大,物流企業將向集約化與協同化發展,21世紀是一個物流全球化的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將十分激烈,要滿足全球化或區域化的物流服務,企業規模必須擴大形成規模效益。規模的擴大可以是企業合併,也可以是企業間的合作與聯盟。三是,物流服務的優質化和全球化,隨著消費多樣化、生產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時代的到來,社會和客戶對物流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物流服務的優質化是物流今後發展的重要趨勢;而隨著許多大型製造部門正在朝著把全球供應鏈條上所有的服務商統一起來的方向發展,為適應這一需要物流業也必須將服務全球化。四是,協力廠商物流的快速發展,協力廠商物流是指在物流管道中由中間商提供的服務,中間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內,提供企業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務。

另外,物流雖然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物流的發展同時也會給城市環境帶來不利的影響,如運輸工具的雜訊、污染排放、對交通的阻塞等,以及生產及生活中的廢棄物的不當處理所造成的對環境的影響。為此,21世紀對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綠色物流。

今後,物流業進一步的發展方向還包括:資訊化、自動化、智慧化等方向。

澳門發展亟需物流更好支持

曾有經濟專家形象地表示,物流產業乃是現代都市經濟發展的“爐火”、“加速器”。隨著區域協調發展、產業分工協作趨勢不斷增強,生產社會化、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現代物流業逐漸被廣泛認為是繼降低物資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之後的又一個重要的利潤源泉,日趨發展成為國民經濟體系中重要的基礎性服務產業。

物流業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澳門在發展物流業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優勢。雖然澳門處在經濟轉型時期,傳統的製造業逐年萎縮,出口量更是在配額取消後一路下滑,但是澳門的內需依然存在,博彩旅遊業大發展也帶來對物資更多和更高的要求。而未來,中央批給澳門的新城填海區還將帶來澳門城市人口的增多,內需更加擴大,沒有很好的物流配合,如何才能滿足澳門發展的需要?但是實際上呢?澳門社會上上下下都在講多元化發展,但是在實際政策、措施和資源投放上仍然是傾向於博彩、旅遊業,對物流業的重視程度根本不足夠。從世界各地的發展經驗來看,無論是發展哪種行業,物流都應該是“一馬當先”。沒有物流業提供必須的物質資料其餘的都是空談。現在,澳門的物流企業實力逐步增強,目前從事物流業的企業達300多家,但是與國內物流業發達地區相比仍有距離,澳門至今都沒有一個物流中心,無論是博彩業還是旅遊業,甚至是市民生活所需的物資配送都存在不少的制約和瓶頸。

其實,澳門物流業發展的不利因素,不單單是體現在澳門至今沒有物流中心上,按照現時的情況來看,每當颱風天氣或者跨海大橋出現中斷時,澳門半島之外的氹仔和路環就會面臨物資配送的危機,對在離島舉辦的會展商貿活動以及居民生活都會產生影響。

另外,在政策上,由於特區政府未能向內地爭取到足夠通關便利化,澳門物流業界在運輸通關過程中仍然要面對繁雜的手續,即使在珠澳跨境工業區進行倉儲也無法豁免;在人力資源需求上,雖然一般的配送人員能夠勉強應付需求,但是行政、倉儲操作人員則比較缺乏,而運輸司機更是面對博彩企業、公共巴士、政府部門的競爭。

在看到不足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澳門物流業也面對不少的發展機遇。2009年,國務院出臺了《珠三角改革規劃發展綱要》和《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把珠三角城市與港澳加快產業融合和經濟一體化作為重要內容,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戰略定位之一是現代服務業基地。港珠澳大橋、廣珠鐵路和高速公路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橫琴島的開放開發,為澳門發展物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特別是2010年,澳門、江門、香港三地《促進物流業發展合作協定》在香港簽署,將進一步促進江港澳物流業優勢互補、資源整合、體系完善;建立區域物流合作、交流、培訓、人才機制,對推進“澳江港”物流合作共贏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澳門作為泛珠三角主要城市之一,發展現代物流業,特別是加強與廣東和香港的物流合作適逢其時。

發揮優勢 短中長期規劃物流業發展

曾有本澳業者指出:“澳門要真正實現更好的發展,必須對物流業有足夠的重視,並且進行科學的規劃”。而這個短中長期科學規劃,首要的就是要將澳門的物流業界團結起來,清晰瞭解現在澳門物流業的“家底”;再爭取政府的扶持,集中提供適當物流業發展所需的硬體基礎,形成物流中心;長遠來講更要不斷推廣和強化澳門的優勢,把握機遇。澳門的物流企業多但規模小,物流功能多但較低級,珠三角西部中心的區位優勢優越但輻射範圍不廣,企業之間缺乏合作,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和自身發展的需要。所以澳門的物流業尤其要整合資源,立足於企業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