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黎智英創辦澳門萍果日報計劃流產 幸好黎智英創辦澳門萍果日報計劃流產

前日,香港各大媒體都以較大篇幅刊出新聞,謂繼早前「壹傳媒股民」爆料爆出目前廉署調查的「黑金」事件後,這名網民再度上載多過萬個電腦檔案,再度揭示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在非法「佔中」行動出錢出力。其中一個電郵爆出黎智英透過助手Mark Simon,向曾是「佔中十死士」之一的徐少驊承諾,願承擔「佔中」行動在《蘋果日報》和多份報章刊登廣告的支出,涉及款額達三百多萬元。此印證了黎智英是「佔中」的幕後推手,圖透過金錢資助,影響「佔中」行動。另外,密件亦披露,黎智英計劃於緬甸仰光競投兩幅土地,打算發展成酒店及綜合大樓,涉及金額二千一百四十多萬美元。Mark Simon透過緬甸商人Phone Win認識當地政要,Phone Win去年六月透過電郵向Mark Simon指,可安排到他及其團隊會見緬甸三軍總司令敏昂萊及國防部長韋倫,提醒Mark Simon帶同勞力士手錶送給敏昂萊。

這是黎智英再次被揭發向反對派捐款。只不過是,今次被揭發的捐款標的是「佔中」行動。讓我們澳門人感到興趣的是,在黎智英的捐款名單中,是否有澳門的的團體或個人?由於被曝光的電腦檔案多達萬個,而香港媒體在對其進行解讀時只是關注其涉及香港的事務,而且可能無暇顧及在這些電腦檔案中涉及澳門事務的部分。當然,不排除是西方某些專門推動「顏色革命」的機構或基金會,交給黎智英代為派發的只是面對香港的團體和個人,並不包括澳門的團體和個人。倘果如此,澳門某些團體和個人所領受的捐款,應是另有「白手套」中介人士轉交,而不一定通過黎智英。

其實,即使這個研判符合事實,黎智英也差點成為西方某些機構或基金會在澳門的代理人。實際上,在澳門回歸後不久,經過賭牌開投而有新賭場落成,經濟開始好轉之後,當香港一些媒體要在澳門搞「澳門版」,或加強澳門報導之際,黎智英也計劃挾著在台灣成功創辦《萍果日報》的經驗,跑來澳門創辦《蘋果日報》的「澳門版」或《澳門蘋果日報》。據說,黎智英不但是已經在澳門搭建了基本班子,也已設立了籌備辦公室,並透過代理人向政府新聞局諮詢刊物登記手續,及物色印刷廠。後來,因為沒有任何一家印刷廠願意為其印刷報紙,而政府新聞局也未正面積極回應其進行刊物注冊的諮詢,因而才胎死腹中。

倘當時黎智英能夠成功創辦《澳門蘋果日報》或《蘋果日報》的「澳門版」,今時今日,某些西方機構或基金會透過黎智英中介轉發的「民主基會」捐款的對象,可能也包括澳門的某些團體和人士。甚至,澳門反對派舉辦的一些大型群體活動,也由黎智英在背後「發力」,「民間公投」就不會搞得那麼「寒黪」。

這是澳門特區之幸。否則,澳門的社會政治環境也必將會發生重大變化,黎智英就必將會「身體力行」地將推動攪亂香港的行為模式也引進澳門。而《澳門萍果日報》或《蘋果日報》的「澳門版」,就將成為反對派的重要輿論陣地,並成為反對派的「司令部」,將因背景不同而較為分散,互不服氣的反對派攬聚在一起。《澳門蘋果日報》或《蘋果日報》的「澳門版」就將會在澳門遇到重大社會政治議題時,以發表社論等形式,火上加油的手法,煽動群眾的情緒,號召他們上街遊行,並將遊行的「火鳳凰」LOGO夾在《澳門萍果日報》或《蘋果日報》的「澳門版」中,鼓動讀者帶上LOGO去參加遊行。就將會在攪亂尚算平穩的澳門的同時,煽動帶有「獨立」——「主權在民」意味的「自決公投」。就將以捐助金錢的「物質刺激」手段,鼓勵某些反對派人物,擲蕉、衝撞及毆打政府官員,頭戴「V煞」面具攪亂政府宣介政策的會場……。

甚至,不排除在澳門特首選舉或立法會選舉之時,黎智英也將會利用《澳門蘋果日報》或《蘋果日報》的「澳門版」,來創辦澳門版的免費報紙《爽報》,到街頭及各社區派發,為某些特定參選人造勢宣傳,以衝擊澳門媒體的客觀平衡報導。甚至不排除黎智英籍著《澳門萍果日報》或《蘋果日報》的「澳門版」在澳門立足「企穩」之後,將會向與其政治立場「志同道合」的媒體,大手筆地捐款,以俾其擴大發展,使《澳門萍果日報》或《蘋果日報》的「澳門版」攪亂澳門的意圖,多幾個「戰友」。

而從黎智英捐助二千萬元給陳日君,以供後者可轉手資助內地的「地下教會」的情勢看,倘若黎智英創辦《澳門萍果日報》或《蘋果日報》「澳門版」的意圖成功,就將有可能會在澳門的的天主教友中,特色代理人物,或是邀請曾任澳門慈幼中學校長的陳日君重返澳門,透過其介入內地的宗教事務,支持和資助「地下教會」,以此破壞目前澳門教區與內地宗教行政主管部門較為融洽的關係。甚至是利用陳日君在梵蒂岡教廷的職務,將澳門作為指揮內地「地下教會」的「司令部」。這並非是杞人之憂。近來澳門教區的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印刷品,已有吹捧陳日君及支持內地「地下教會」的趨向。倘若黎智英的《澳門萍果日報》或《蘋果日報》「澳門版」能夠出版發行,就勢必會同流合污。

黎智英當時要在澳門創辦《澳門萍果日報》或《蘋果日報》的「澳門版」,並非單純從「生意經」著眼,其意圖就是要攪亂澳門。實際上,澳門回歸以後,社會政治較為平穩,這是澳門之福。但有人卻老是看不順眼,希望能把澳門也攪亂,以製造「一國兩制失敗」的錯覺及輿論。由此,澳門的一些重大活動,香港的反對派都想插上一腳。尤其是澳門特區為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之時,香港一些反對派眼看著進行得很順利,就連平時對澳門社會政治議題持異議的政治團體或人物,都原則上不反對,只是對立法過程及內容提出不同意見。香港反對派人物擔心澳門的順利立法,將會對香港作出正面示範作用,使其失去反對二十三條立法的藉口,因而就要跑過來攪亂。而接受黎智英捐款的名單中,就有這些人的名字。說不好這些人跑來澳門搗亂,也得到了黎智英的財政支持。

當時黎智英的圖謀倘若成事,其對澳門社會的衝擊,還不止於「民主事業」,可能還禍及大眾傳媒事業,對現有的媒體和諧生態造成負面影響。實際上,在台灣,「蘋果文化」就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其一、「狗仔式文化」迫使原本較為嚴肅的主流媒體,也不得不「變陣」,以血腥、色情噱頭來污染,惡化新聞版面和文化環境。其二、對傳統媒體的經營衝造成衝擊。本來,在開放報禁及新媒體興起之後,傳統主流媒體的經營就已十分困難,而《萍果日報》的加入,更是「雪上加霜」。其三、是對媒體人資市場的衝擊。黎智英套用香港的做法,高薪向各報「挖角」,但要求更高,不合意就炒掉。但其原服務媒體機構拒絕接受其「回巣」,而其他受到《萍果日報》衝擊的媒體單位當然更是不會收留,因而造成媒體專業人才流失。或許,《澳門萍果日報》會《蘋果日報》的「澳門版」創辦成功,也將會在澳門發生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