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會:是功成身退還是被廢掉武功?

中國華僑救國聯合總會昨日召開慶祝華僑節暨會員大會,除邀請「副總統」吳敦義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外,還邀請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及「中華廿一世紀智庫」執行長雷倩就兩岸關係前景發表專題演講。林中森在談到未來兩岸交流形式時指出,今年以來兩岸已實現兩次「王張會」,大陸國台辦與台灣陸委會實現直接交流,已經做到官方交流,現在則希望雙方交流能常態化,未來希望有一天兩岸政府與政府能直接對話、直接交流、直接溝通,屆時「海基會就能功成身退」。但林中森也笑稱,「時間沒有那麼快」,在此之前海基會還是必須留在第一線。

「海基會長程目標是功成身退」,此語雖然符合台灣當局當初成立海基會時給其所設定的存續時程規劃,而且也符合人們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良好意願,實際上今年二月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訪問大陸並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進行正式會談,及擔任主談代表的海基會祕書長,從過去相對獨立於陸委會的人選,由陸委會副主委兼任時,人們就已對海基會總有一天將會「功成身退」心中有數,認為「張王會談」及由陸委會副主委兼任海基會秘書長,啟動了兩岸官方正式溝通對話的新時代,這個官方直接打交道的起點,也意味兩岸談判「白手套」時代的盡頭將不遠矣;作為一個階段性的產物,當海基會與海協會的「白手套」功能逐步消失,雖不必然就此退出兩岸舞台,但其角色大為弱化幾乎已成定局。尤其兩岸官方常態性的聯繫溝通機制開始運作,勢必涉及議題商談,儘管雙方強調不會取代原有的兩會談判與簽署協議的工作,但顯然未來兩會將僅止於形式上的儀式;甚至,只要兩岸政治定位問題解決了,「白手套」褪去的那一天遲早會到來。但當由海基會的董事長親口說出來時,卻又令人大吃一驚,這折射了人們對為兩岸交流及協商作出了重大貢獻的海基會的深厚感情。

實際上,海基會成立的背景及任務,就是當時的台灣當局,有意推動兩岸交流及協商,但基於當時的政治氛圍,又不能由兩岸官方進行直接接觸,因而就由海基會來扮演「白手套」的角色,充當兩岸官方的「中介機構」。因此,按照《國統綱領》的安排 ,海基會是在「近程--交流互惠階段」中,「建立兩岸交流秩序,制訂交流規範,設立中介機構,以維護兩岸人民權益」中的「中介機構」。但到了「中程--互信合作階段」,「兩岸應建立對等的官方溝通管道」,海基會這個「白手套」就應是到了「功成身退」的時候了。

現在,盡管馬英九仍然拒絕宣佈恢復「國統會」運作及執行《國統綱領》,但從兩岸關係發展的進度看,已經進入了「中程--互信合作階段」中的「兩岸應建立對等的官方溝通管道」,及「開放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的部分,但尚有「兩岸應協力互助,參加國際組織與活動」,及「推動兩岸高層人士互訪,以創造協商統一的有利條件」部分有待實施。其中,今年兩次「張王會」,應可被視為兩岸已經建立了「對等的官方溝通管道」,海基會的「中介機構」角色也就淡化了。

而從當時台灣方面將陸委會的特任副主委張顯耀兼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的做法,就顯然是要加強陸委會在海峽兩會協商中的功能,其實就是要逐步以陸委會來取代海基會。實際上,自二零零八年兩岸恢復談判後,已經逐步實現並健全制度化,都是由兩岸對口的行政部門的官員進行具體商談,如大陸商務部對台灣「經濟部」,大陸交通部對台灣「交通部」等;而陸委會則是負責部會間的統籌協調及政治政策把關,並未涉及具體談判。但在簽署協議時,卻是由海基會董事長出面,因而有人笑曰,海基會董事長「佔盡便宜」,「貪天之功為己有」。盡管這是笑話,但卻也是較大程度地符合事實。

按照這一發展趨勢,在國台辦與陸委會正式建立聯繫渠道並形成制度後,現在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的「中介機構」角色就將功成身退,由國台辦與陸委會直接出面,除了繼續現有的統籌協調及掌握政策功能之外,還將直接上桌談判。至於海基會現有的台商服務等功能,就由海基會駐大陸辦事處負責。倘海基會撤銷,這些辦事處就自然轉到陸委會的名下。

尤其是馬英九熱切追求「習馬會」,這等於是《國統綱領》「中程階段」中的「推動兩岸高層人士互訪」,當然少不了政治對話;而按「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五項任務,目前尚未開展或進行的第三項「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及第四項的「促進協商台灣民衆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其實就是「中程階段」中,尚未執行的進程任務。倘到了這一步,「中介機構」也就沒有再繼續存在的必要了。

但海基會還有一項極為重要的功能,就是對大陸公證書的認證。即使是在李登輝訪美後的那兩年多及陳水扁當政的那八年,海峽兩會的聯繫及談判被擱置,海基會的對大陸公證書的認證工作仍在進行中,而且由於兩岸人民交流的密切,而顯得「門庭若市」。不過,對大陸公證書的認證工作交由「民間組織」海基會執行,是基於兩岸官方未能直接接觸;既然在兩岸工作發展到兩岸官方可以接觸的階段,就沒有必要再由「中介機構」負責該項工作,直接交由「法務部」屬下的相關機構處理即可。實際上,在大陸方面,公證書的發出及鑑證工作,是由司法部屬下的官方機構進行的,並沒有委托民間機構。

然而,以上所描述的發展前景,是指台灣地區仍由國民黨繼續執政的情況下,這是指戰略上的亦即林中森所言的「長程目標」。但倘二零一六年的「總統」大選,民進黨再次上台,恐怕就不是這個發展方向。因為倘若民進黨仍然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制度化協商也就失去政治基礎,必然會再次停頓,海基會就將重新回到由一九九五年中到二零零八年五月的狀況,兩岸協商的功能完全停擺,更遑論兩岸官方建立聯繫管道。

屆時,倘是有急切需要解決的事項,可能是進行專項協商,就如吳釗燮所指的採用「澳門模式」,亦即由兩岸的行業公會出面,而兩岸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的官員以其顧問身份上桌,在屬於「一個中國」架構下的澳門或香港進行協商談判。這個模式,並非是海基會「功成身退」,而是「被廢掉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