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社諮委促優化青洲配套 倡建青洲至水上街市跨海橋

【本報訊】北區社諮會昨日召開會議,有委員說,跨工區口岸若廿四小時通關,須優化青洲區內配套設施。亦有委員建議興建一條由青洲跨工區至水上街市的跨海大橋,滿足青洲區未來發展需求。

完善區內配套解

北區社諮委委員周宜心、李金戀聯合發言指出,早前有消息指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的通關時間將調整,於每天的凌晨零時至七時開放給在澳工作的外僱出入境,引起社會關注。有居民認同延長跨工區口岸的通關時間可起分流作用,紆緩其他口岸的通關人流及加強本澳承載力,但亦有居民擔心為該區帶來治安、交通、環境等一連串問題,因此促請政府盡快完善青洲區內配套設施,確保居民生活不受影響。

周宜心、李金戀說,由於現階段只延長開放予外僱通關,未能解決本澳居民在拱北口岸關閉後需要進出珠澳的問題,對長期居於珠海的本澳居民說,難為其每日返澳上班,上學節省通關時間。

兩人說,政府有責任優先照顧珠澳居民,釋除居民疑慮,審慎研究24小時通關後對區內居民的影響,針對口岸的通關時間制定相應措施,例如夜間增加警員巡查,確保區內的安全,做好有關政策的宣傳工作,將負面影響減至最低,釋除居民的疑慮。最重要是盡快落實青洲區規劃,優化青洲區內的各種配套設施,改善居民生活質素。政府應在相關措施實行一段時間後,檢討跨境工業區開放時段給外僱通關的成效及影響,並研究24小時通關予本澳居民的可行性。

建議興建青洲跨海大橋

委員馬建章認為,若跨工區實行二十四小時通關,加上粵澳新通道、港珠澳大橋的相繼落成,以及關閘拱北口岸擴建和區內公屋社區相繼落成,屆時青洲區內的人流、車流將大幅增長,青洲區道路勢難滿足需求,對區內的城規,政府必須有前瞻的目光,重新規劃青洲區道絡網路,與建更便捷及有利的設施,解決區內道路交通網絡不足的問題。

馬建章指出,為了配合本澳旅遊城市發展,政府必須進一步完善青洲區內的道路網路,除了重新規劃原路面外,更重要是興建新的道路或設施,以彌補道路不足。他建議興建一條由青洲跨工區至水上街市的跨海大橋,滿足青洲區內未來發展的需求。

馬建章稱,在青洲跨工區至水上街市之間興建一條跨海大橋,不僅減輕青洲區內道路車輛的壓力,也有助會減輕北區的交通壓力。未來粵澳新通道建成後,透過“青洲跨海大橋,更快、便捷地將旅客分流到中區及離島區。同時方便生活在青洲社區或筷子基附近的居民,出行有多條方便道路選擇,對本澳打造宜居宜遊的城市起到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