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雙十」講話不友善並採用雙重標準

由於在「雙十」前,馬英九引項以待的利用北京「APEC」的場合實現「習馬會」的意圖破局,也由於習近平在會見台灣統派團體時,罕見地重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被台灣政媒兩界分析為應對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再加上恰巧在此時香港發生了「佔中運動」,因而人們都在猜測,馬英九將會在「雙十講話」中對此集中作出回應。

果然不出所料,馬英九在其題為《以民主為傲,以台灣為榮》的講話中,除了重申「不統、不獨、不武」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之外,還大談台灣的「憲政民主」,並籲請大陸領導人比照鄧小平三十年前推動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智慧,在處理香港政改問題時,「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在要求大陸實現走向民主憲政,讓十三億六千萬人民享有更多的民主與法治的同時,充分實現十七年前對香港的承諾:「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普選特首,五十年不變」。

馬英九的這番話,就連台灣地區的學者,甚至是其大陸事務智囊,也嗅出某些「特殊」味道。實際上,曾任陸委會副主委的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趙建民就分析認為,馬英九過去談及大陸政治改革時,只表示希望大陸能循序漸進地開放政治參與;而今年的「雙十」談話則是他首次直接呼籲大陸走向民主憲政,他認為這個舉動除了表達支持香港爭取真普選外,也是回應習近平主席日前提及的「一國兩制」。也有媒體分析指出,馬英九搬出鄧小平,更隱然藏著對習近平路線的疑慮,並顯然與習近平作了一次小小的「決裂」,雖並不疾言厲色,但也已是對習近平的相關談話及決策明確地表達了不滿和反對。

當然,賣家已的語氣並沒有預料中的那樣強烈,因而被解讀為他仍然留有餘地,希望在其餘下的任期內,能在其他場合實現「習馬會」。亦即是並沒有最後「決裂」,仍然懷有期待。

但畢竟這是馬英九上台六年多以來,首次在「雙十」講話的正式場合,表達對對岸並不友善的態度,甚至是以隱晦的方式間接月旦大陸最高領導人,因而是開了一個壞的開頭,那就是干預大陸的內部事務。實際上,馬英九過去在歷次的重要講話中,在談及與大陸相關的事務時,只有集中在兩岸關係發展領域上,而沒有針對大陸的內部政策表達態度。同樣,大陸方面對台灣地區的發言,也只是集中在兩岸事務上,而沒有直接談及台灣地區的內部事務。即使是台灣地區的政壇發生重大變動或事件,大陸方面的涉台發言也只是針對兩岸關係的部份。

但馬英九今次卻對對大陸地區的「憲政民主」花了不少筆墨,而且還就香港的「佔中事件」「說三道四」。不知是要強調他的講話「以民主為傲」的主題,還是要針對習近平強調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甚至兩者皆是。當然,他如此關心香港的「佔中」事態,可能也與他在香港有關。實際上,馬英九前日在「僑委會」舉行的「四海同心聯歡大會」上致詞時就聲稱,就特地秀了幾句廣東話,說他在香港出生,也是僑胞。

馬英九此語犯了兩大錯誤。一是強調他是香港出生因而也是「僑胞」,隱然有著「兩國論」的影子。實際上,倘將港澳居民視為「僑胞」,就等於是把香港、澳門都視為外國人,不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固有疆域」的表述,也不符合《港澳關係條例》對香港、澳門人民的定位。當然,也不符合香港、澳門先後回歸後,台灣當局分別將其對港澳業務的主管單位,由「外交部」移交給陸委會,及「僑委會」在香港、澳門分別回歸後,停止向港澳居民發出「華僑身份證明書」的實際做法的意涵。

另一個欠妥之處,是馬英九強調自己在香港出生。本來,這確實是事實,倘若不是台灣地區的政治生態特殊,他這樣說是實事求是的。但問題是,民進黨尤其是「獨派」團體老是拿他在香港出生來說事,頻頻攻擊他是「香港腳」,及「台灣特區區長」。盡管馬英九可以無須畏懼,但也宜盡量避免「授人以柄」。

最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馬英九對破壞民主與法治的「公民抗爭」行為,是抱持雙重標準,自相矛盾。實際上,今年三、四月間「太陽花學運」發生時,馬英九是厲聲譴責,並一再表態支持理性表達訴求、確保議會路線以及捍衛國會自主與民主法治等原則,並表示願意和各個公民團體進行對話,但是反對抗議學生藉由佔領「立法院」議場的方式要求進行和平對話。而香港發生的「佔中」,在性質是也是挑戰法治原則的「公民抗命」活動,並也是佔據公共地方,妨礙更多市民的生活及經營,因而被台灣政媒兩界形容為「港版太陽花」,但馬英九卻是反過來持抱肯定以至是贊揚的態度。既然如此,豈非全盤否定自己不久前對「太陽花學運」的譴責態度?

而馬英九對香港普選的認知,也是有問題的。顯然,他並沒有認真閱讀《香港基本法》第四十五條有關「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的規定,就貿貿然地接受了香港泛民主派及激進學生有違此規定的主張,並拿出了在「雙十大會」上當作是正面的事物予以宣揚一番。

何況,世界上對普選的方式並沒有一套統一的標準,馬英九不能以台灣地區的選舉制度來比照要求香港特區的選舉制度。尤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馬英九偏偏忘記了,當年李登輝推動「修憲」實行「總統」普選時,他是反對修改「憲法」,將「總統」產生方式改為為由選民普選,而是堅持由「國大」間接選舉產生的方式的。正是馬英九的這個「反對普選產生總統」的往事,使他被貼上了「保守」的政治標籤,並在參選「總統」的過程中備受攻擊。當然,民主政制允許任何人犯錯誤,更歡迎任何人改正錯誤,但馬英九卻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再次自打嘴巴,難怪他的民意支持度會跌至谷底。

馬英九在「雙十講話」中,還聲稱台灣地區的民主政治,為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提供了最好的範例」。當然,台灣地區確實是有著多元包容的一面,但更多的卻是藍綠對立,族群撕裂,以政治紛爭代替對話,以衝擊官衙代替民主討論,造成社會紛亂,政局不穩,經濟發展受挫,人民生活受擾。這種「範例」,不要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