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感到鴻鵠將至因而提前訪問美國

正在美國訪問的民進黨秘書長兼駐美代表吳釗燮,針對民進党主席蔡英文何時訪美的問題表示,即使美方沒提出邀請,民進黨方面也希望安排蔡英文訪美,這是必須要做的;現在的問題是民進黨正如火如荼投入選舉,在此情況下無法分心思考蔡英文訪美,必須等到選後才能做好安排。他說,要讓美方親自瞭解到現在的民進党主席,也能讓民進黨聽聽美方意見,但現在不適合談這方面的事。

此外,針對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曾於九月間所說,對於臺灣大選,美方從未保持沉默,二零一六年也不會不作聲,吳釗燮則強調,尚未與卜睿智會晤,但與華盛頓政學界人士交流期間,沒有感受到對方有焦慮狀況,雙方就民進黨的政策與意涵進行意見交換,希望瞭解是否有新的思考或方向;持續穩定與負責的民進黨,能在防務、南海與兩岸議題上展開心胸交換意見。

蔡英文委派吳釗燮訪問美國,主要議題除了是出席十月五日到七日在維州舉行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因而其隨行人員有黨籍「立委」蕭美琴、扁朝時的「外交部長」,及扁朝時的「國安會」諮詢委員、肩負撰寫民進黨《國防政策白皮書》新境界智庫國防小組召集人陳文政之外,可能也是為了執行其民進黨駐美代表的職責,並拜會多位涉台官學界人士,了解美方對民進黨想法,及澄清解釋美方對民進黨的疑慮及誤會。

實際上,蔡英文回任黨主席之後,民進黨與美國的關係備受矚目。因為在二零一二年的「總統」大選中,美方對民進黨頗不友善,擺明挺馬,這使得蔡英文頗有感觸。因而蔡英文回任黨主席後,不但沒有將蘇貞昌任黨主席時的親信、,負責對美關係的吳釗燮「掃地出門」,相反還將其由政策會執行長提升為秘書長,並續任駐美代表,就是為了借助吳釗燮在美國的深厚人脈關係,與美國官學進行溝通,以澄清及化解疑慮。為此,蔡英文還不顧她當年推薦給陳水扁出任「外交部長」的黃志芳,因「巴新案」招致黨內不少人的不諒解,仍然予以信任倚重,讓其出任在「小英基金會」外成立的「台灣公共議題研究協會」的顧問,而且還讓其跟隨吳釗燮赴美出席美台國防工業會議,及拜訪官學界人士。其實,早在今年八月間,蔡英文就已委派蕭美琴、黃志芳及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代主任陳婉宜訪問美國,拜會行政、立法、學界多位涉台人士,了解美方對民進黨想法,可能也是為吳釗燮今次的訪美「打前站」。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回任民進黨主席後,兩次派出黨內高級幹部訪問美國,都有蕭美琴。這除了她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之外,可能也與她在二零一二年「總統」大選的過程中,專責與美方聯絡時,曾經與美方鬧得頗不愉快有關,因而希望她能籍著訪美而化解誤,並尋求新的合作。

蔡英文今次派出不是代表團的「代表團」訪問美國,時機抓得頗為巧妙。這除了恰好此間進行台美國防工業會議之外還因為馬政府在處理「張顯耀案」的過程中頗不理智,放風聲稱該案是由美國提供揭發材料,將美國「擺上台」,傷害了台美關係,在華府內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不滿馬政府;但歐巴馬政府內,仍有幾位關鍵人士對馬政府相當友善。因此,吳釗燮的這次訪美,可能就有著相機挑撥及分化美國官學兩界涉台人員的「任務」。

實際上,馬政府發動「張顯耀案」,端的是弄巧反拙,不但得罪了美國,而且也因曾一度放話張顯耀是「共諜」而讓北京很不諒解,並使得習近平對馬英九的觀感最終「負面定位」,因而曾一度研擬中的在「APEC」會後實現「習馬會外會」的計劃也隨之破局。這正是蔡英文趁機運作的極佳機會。雖然在與北京的關係方面,暫時插不上手,但對美國還是會有機會的。因此,吳釗燮這次訪美背後的涵意,就「點止串門咁簡單」。

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何媒體日前曾報導,美國國務院透過管道邀請蔡英文訪美,但未獲蔡英文正面回應,且蔡英文也猶豫不敢答應時,民進黨中央曾發聲明予以嚴詞否認;也可以理解,為何現在按吳釗燮所言,蔡英文訪美的日期,將會提前到「九合一」選舉之後,——蔡英文已感到「鴻鵠將至」,因而迫不及待也。

我們說蔡英文是「提前」訪美,是指按過去慣例,民進黨在進行「總統」黨內初選後,當選為「總統」大選民進黨提名人的人士,如陳水扁、謝長廷以至是蔡英文自己,才進行訪美之旅;而按吳釗燮所說,蔡英文今次是在「九合一」選舉之後,民進黨尚未進行「總統」黨內初選,亦即尚未確定自己將會再次獲得代表民進黨出征「總統」大選的資格,就迫不及待地訪問美國了。

既然這麼急切,如果不是即將進行「九合一」選舉,肩負輔選重責的蔡英文根本不可能抽身,說不好現在就已經在訪美之途——「打鐵要趁熱」,趁著「張顯耀案」還正「新鮮熱辣」,進行「擴大成功工程」也。

當然,蔡英文之所以要急著訪美,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可能還有其他的原因。比如,她對民進黨「九合一」選舉的結果抱有極大的信心,認為民進黨必會大勝,因而她沒有因敗選而必須引咎辭職的可能;又如,她希望能以其訪美得到部分官學界人士的「祝福」,而以圖正面影響自己在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的結果;再如,趁著「張顯耀案」在華府引發的某些不快情緒,向美方澄清解釋自己的對美以至是兩岸政策立場,以求獲得加疊的效果,徹底扭轉美國對自己的觀感,爭取其對自己參加「總統」大選的支持。

實際上,蔡英文當初對美國在「總統」大選中的作用,並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即使是在二零一二年的「總統」大選中,就在她的民調幾乎要超越馬英九之時,美國連投兩個「震撼彈」,一是強調「九二共識」,二是宣布將「中華民國護照」列為安排免簽入境優惠待遇候選名單,對馬英九的選情給予了較大支持,但蔡英文在「總統」敗選檢討報告中,仍未對此作出認真總結,而是歸咎於兩岸政策。「輸在最後一里路」的說法固然是有其道理,但忽略美國因素卻是顧此失彼。但在「太陽花學運」後,蔡英文卻又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兩岸關係因素不足為慮,美國的因素更為重要。因此,她在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中,將專攻對美關係。

或許,蔡英文有此判斷,還基於在「太陽花學運」的後期,美國官學商界紛紛開腔,譴責學運領袖,而促使學運領袖們撤出「立法院」。而在整個學運期間,民進黨是完全支持學運的,這可能會惹起美國對民進黨的不滿,因而蔡英文也需為此向美國進行解釋一番,予以「補鍋」。這也是她將會提前訪問美國的用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