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倫指垃圾分類回收不善 如何實現十年環保規劃

【本報訊】立法議員施家倫指出,澳門現行的垃圾分類回收不切實際,又無指引,居民對垃圾分類回收意識低,當局有何善法解決這問題,這問題若不能解決,怎能實現澳門環境保護十年規劃。

施家倫指出,2012年9月7日,環保局公佈了《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推進節約循環社會”作為三大主線之一被寫入了這份規劃。這份規劃明定五個關注領域及對應的重點行動計劃,其中就包括“推進居民生活垃圾、工商業垃圾分類回收,出臺相應的垃圾分類規定和指引”,承諾在近期將“開展資源廢棄物分類回收與可回收產品使用宣傳”,“以鼓勵方式增加公眾參與回收的意欲”。

施家倫說, 設置公共分類回收垃圾桶與使用分類回收垃圾車,是推進垃圾分類回收工作與提高市民垃圾分類回收意識的最常用、最有效方式。目前,歐洲國家、鄰近的香港特區也都正在施行這種環保的垃圾處理方式。然而反觀澳門,市民現時不僅很少能在街面上看到有公共分類回收垃圾桶的影子,而且也根本未見有關垃圾分類之規定和指引的出現。

施家倫說,即使少數地段設有公共分類回收垃圾桶,但由於設計上的非人性化,這些垃圾桶非常不利於市民們養成垃圾分類回收的意識。有市民反映現時皇朝區專門用以回收玻璃樽的垃圾桶,其入口呈扁形,圓形切面或方形切面的玻璃樽很難扔入桶內,這些垃圾桶容積都遠小於普通的壓縮式垃圾桶。

保說,當局在簽訂《新清運服務合同》中沒有要求專營公司使用具有分類回收功能的垃圾車,現時亦沒有出臺有關垃圾分類之規定和指引,最近有不少市民發現了一個滑稽的現象:有些地段已經設置了分類回收垃圾桶,但收垃圾的工人居然將垃圾桶裡不同類型的垃圾倒入同一輛沒有分類回收功能的垃圾車內。試問這種做法,何以還能引導市民建立環保意識?

施家倫質詢當局:

一、就目前公共分類回收垃圾桶數量少、設計欠缺人性化考慮的問題,當局會作何改進?

二、就清潔專營公司垃圾車如何適應垃圾分類回收的問題,當局如何解決?

三、當局未來將會制定哪些指引和具體政策落實《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實現“節約循環社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