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又獲新進展

【新華社南京12月9日電】新徵集了7602件珍貴的文物,出版了《南京大屠殺辭典》等七本學術研究著作,為834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找回姓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又獲新進展。

以“國家公祭視域下的南京大屠殺史研究”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9日在南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國家公祭、歷史記憶等熱點問題進行了熱烈的交流與探討。

研討會上,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會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作了名為《國家公祭與南京大屠殺史第三次固化》的主題學術報告。

他指出,南京大屠殺史研究獲得重大進展,尤其是國家以立法的形式設立公祭日,使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成為一項彰顯國家意志的重要活動,國家公祭悼念的對像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

朱成山指出,國家公祭是繼“兩個法庭”(東京法庭和南京法庭)關於南京大屠殺案審判、1985年建立紀念館立碑編史後,以國家立法的形式,第三次固化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它對於凝聚中華民族的力量,反擊日本右翼勢力否定侵略與加害史實的言行具有重要意義。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理事、南京炮兵學院費仲興教授作了題為《南京大屠殺:關於湯山西崗頭的民間記憶》的報告,探討了南京大屠殺的民間記憶問題。

江蘇檔案館徐立剛研究員作了題為《國家公祭的必要性與價值所在》的報告;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顧問、南京師範大學經盛鴻教授論述了設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的意義。

11人獲“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特別貢獻獎”

在首個國家公祭日到來前夕,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等11人9日上午被授予“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特別貢獻獎”,這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第五次頒發此獎,目前共有34人獲得這一榮譽。

此次獲獎的11人分別是:原民建江蘇省委主委趙龍、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趙季平、南京藝術學院原院長鄒建平、日本真宗大谷派僧人山內小夜子、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經盛鴻、南京醫科大學教授孟國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江蘇法德永衡律師事務所律師談臻、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教授陸束屏、民間收藏家張廣勝、美國華僑魯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