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速度”

一項覆蓋面如此之廣的“中國提議”,從習近平首次提出到21個意向創始成員國在北京達成備忘錄,只用了一年的時間。並且再用一年的時間准備,亞投行將於2015年底前投入運作。這樣的效率,被一些分析人士看作是一項新的“中國速度”

一個月來,圍繞著印度尼西亞是否因為美國的壓力而未能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創始成員國,各種猜測不斷。11月25日,印尼財政部長班邦在籌建亞投行備忘錄上簽下他的名字,用實際行動給出了一個明確的回應。

班邦代表印尼政府在雅加達的這次簽字,意味著印尼成為亞投行第22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一個月前,10月24日,21個亞投行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標志著各方共同決定成立亞投行,並將加快推進亞投行法律協議的磋商進程。

在備忘錄簽署後,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幾個歐洲國家、澳大利亞、韓國和印尼等國很早就表示對亞投行的提議感興趣,但均因遭到美國的反對而顯得態度遲疑。

印尼先前沒有出現在意向創始成員國的名單上,引發的關注和猜測更多。去年10月,正是在出訪印尼並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出了亞投行倡議。而此前一直積極參與籌建進程的印尼,11月時只派出了代表觀摩了在北京的簽字儀式,並沒有簽署。在印尼簽署備忘錄後,就外界的猜測和質疑,印尼和中國官方都給出瞭解釋,因為當時印尼政府處於換屆過程中,其在國內的一些程式尚待完成。

在11月中旬,一位不具名的中方資深外交人士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采訪時就表示,“印尼很快就會簽字的”,外界的很多猜測並不符合事實,其實,印尼派出代表觀摩簽字儀式,其態度已經很明確了。

這項覆蓋面如此之廣的“中國提議”,從習近平首次提出到21個意向創始成員國在北京達成備忘錄,只用了一年的時間。照各方簽署的備忘錄,亞投行總部將設在北京,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並且再用一年的時間准備,將於2015年底前投入運作。

這樣的效率,被一些分析人士看作是一項新的“中國速度”。而和之前中國經濟發展所創下的多項被外界所稱道的“中國速度”相比,這項“中國速度”的意義在於,會快速推動區域合作的深化。

兩大“中國提議”一年內落地

除中國外,亞投行的另外21個意向創始成員國包括:孟加拉、文萊、柬埔寨、印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老撾、馬來西亞、蒙古國、緬甸、尼泊爾、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卡塔爾、新加坡、斯裏蘭卡、泰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和稍晚些時候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的印尼。

在中共十八大召開後的兩年時間裏,上述21國中,習近平等新一屆中國領導人已到訪的國家超過半數。尚未訪問的國家中,中方與其高層互動也很活躍,有的對方領導人到訪了中國,而中國領導人對這些國家的訪問也多已提上日程。而從地理分佈上看,2l國全部是中國的周邊國家,在地圖上串聯起來,如同展開在中國西北和東南部的雙翼,並與習近平在一年前相繼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所覆蓋的區域有著很高的契合度。

去年9月,在以中國最高領導人的身份首次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並訪問中亞四國時,習近平提議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個月後,在訪問印尼、馬來西亞並出席APEC會議期間,習近平又首次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和建立亞投行倡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l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結合,後被概括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而回顧習近平等中國領導人這一年來在亞歐非三大洲的出訪行程,他們訪問了上述“一帶一路”所經的多數國家。

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寫進去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後,這個戰略構想變成了既定的國家戰略。決定中提出:建立開發性金融機構,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這個簡短的表述其實已經為“一帶一路”戰略指出了兩個當下的主要實施路徑,在習近平等中國領導人的出訪中,關於這兩個路徑,也向外界不斷傳遞著越來越明確的信息。頻繁提及“加快互聯互通建設”,幾乎是習近平等中國領導人此後一次次外訪中的“規定動作”,多數時候,還伴隨著建設融資平臺的提議。

兩個主要實施路徑相輔相成,互聯互通建設的進展,是加深貿易往來、實現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基礎條件;而融資平臺的搭建,則是為加速互聯互通建設保駕護航,提供資金支援和保障。

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要創新合作模式,加強“五通”,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習近平去年9月在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時,還進一步提出的“五通”模式,被看作是加強互聯互通的一個清晰的實施框架,在此後的一年裏不斷得以明確和具體化。

“雖然外界短時間內很難清楚地知道中國為實施‘一帶一路’所做的部署,但這不意味著中國沒有為貫徹這項戰略去做很多具體的事。”美國著名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亞洲項目部主任包道格對《中國新聞週刊》說。

今年9月,在習近平主席結束又一次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之行,並對塔吉克斯坦、馬爾代夫、斯裏蘭卡等中亞南亞四國的訪問後,外交部部長王毅對媒體談起習主席此次出訪成果時說:“一年來,‘一帶一路’已從理念設計、總體框架到完成戰略規劃,開始進入務實合作階段。”

王毅這番意味著“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已開始“落地”的話其實賣了今關子。僅僅過了一個月,當中國等2l國財長和授權代表齊聚北京簽下籌建亞投行備忘錄時,“一帶一路’進入務實合作階段”有了明確的現實注解。而關於中國為貫徹“一帶一路”戰略做了什麼,外界這才得到一些較為具體的答案。

“中國提議”成為。區域議題”

提倡實現APEC全體成員參加的亞太自貿區(FTAAP)構想,寫進了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宣言。

10年前的APEC會議上,建設亞太自貿區的概念就被提出,但在付諸實施上遲遲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此番中國在“主場”將這一概念再次啟動,對於區域的未來發展以及組織本身的國際地位,都會產生推動作用。而在峰會前,曾傳出美國因為擔心FTAAP會影響其“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進程,而對中國啟動FTAAP的倡議持保留態度。但在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會議上,中國收獲的這項成果,這被新加坡《聯合早報》認為是“更反襯了中國的外交影響力”。該報在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閉幕後發表的社論稱,“峰會無論從形式或實質上都是成功的,對中國而言尤其如此”。

如果說FTAAP概念的被啟動是一項在務實層面取得的成果,意味著中國嘗試從國際規則的被動接受者、融入者到主導制定者的角色轉變,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系對話會的特別安排,以及“亞太夢”概念的首次提出,則不僅豐富了APEC的內涵,也展現出中國雄厚的外交實力和遠大的戰略視野。

11月9日,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習近平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發表的主旨演講中說,“亞太發展前景取決於今天的決斷和行動。我們有責任為本地區人民創造和實現亞太夢想。”

約半年前,在亞信峰會上(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習近平主持會議並發表題為《積極樹立亞洲安全觀共創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講話,不僅提出“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還同時提出核心為“持久和平、共同發展”的“亞洲夢”。從習近平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後不久就提出的“中國夢”,到今年分別在兩個“主場外交”場合提出的“亞洲夢”和“亞太夢”,中國開始更加積極發揮國際領導力的角色,並尤為重視自己在周邊和區域議題上的話語互動力。

今年3月的兩會期間,王毅在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時指出,今年中國外交的一大特點是“主場外交”,在上海和北京,將分別舉辦兩場大型國際會議,一個是亞信峰會,一個是北京APEC會議,都是今年中國外交的重頭戲。

在習近平提出“亞太夢”的前一天,11月8日,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系對話會成為今年中國既定兩場“主場外交”之外臨時增加的一場。會上,除了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上海合作組織兩個國際或區域組織外,還有孟加拉國、老撾、蒙古國、緬甸、塔吉克斯坦、柬埔寨、巴基斯坦和東道主中國。這8個國家,又幾乎都是亞投行的意向創始成員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了對話會,並對“互聯互通”的內涵予以全新詮釋。他表示,要建設的互聯互通,不僅是修路架橋,不光是平面化和單線條的聯通,而更應該是基礎設施、制度規章、人員交流三位一體,應該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領域齊頭並進,“這是全方位、立體化、網絡狀的大聯通,是生機勃勃、群策群力的開放系統”。分析稱,按照習近平的這一全新闡述,“互聯互通”既涉及道路等基礎設施的“硬聯通”,也包規章制度方面的“軟聯通”,還將推動人員流動的“人聯通”。

如果說籌建亞投行備忘錄的簽署,意味著“一帶一路”戰略在搭建融資平臺這個主要實施路徑上取得標志性成果,那麼半個月後,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系對話會的舉行,則讓中國等多方在另一個主要實施路徑--加強互聯互通上的努力,亦在秋天的北京收獲了成果。

而在搭建金融平臺上,此次對話會又出新舉。習近平宣佈,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

不論是籌建亞投行備忘錄的簽署,還是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系對話會的舉行,如此多的國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排除主要分歧和障礙接受一個全新的戰略概念和提議,使得其能成為區域國家共同關注並不同程度開始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