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意外”被選中的政治手術刀

“改變成真,向偉大的市民致敬!”11月29日晚,在他位於臺北市松江路的競選辦公室,柯文哲開始了勝選演說。

當他11個月之前宣佈以無黨籍身份參選臺北市長的時候,當島內將網絡、媒體對他的追捧定名“柯文哲現象”的時候,除了他的支持者,很少人會想到,56歲的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會最終贏下藍營票倉臺北市,而且是大勝近25萬票。

“人生都是意外!有一天上天把任務交到你手中,我們就很認真把它完成。”柯文哲對媒體說。

國民黨方面,12月2日下午,因在“九合一”選舉中慘敗,22個縣市只贏下6個,在國民黨黨政高層會議中山會報上,馬英九宣佈請辭國民黨主席。“我們讓大家失望了。”他說。

“醫患對決”

11月28日晚,柯文哲的競選辦公室,許多年輕的競選幹部和志願者進進出出、互道辛苦,並勸彼此早點回去休息,為隔日的臺灣“九合一”地方選舉投票日做準備,屆時他們將在全臺北市1534個投開票所進行監票。

“回去要讀‘兩個務必’喔!”柯文哲競選總部行政群總幹事、35歲的周德望,對同事笑著叮嚀。

周德望說的,是毛澤東在1949年3月于西柏坡舉行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向全黨幹部提出的“兩個務必”要求——“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而同樣的兩句話,也印在投票前一個半月、柯文哲競選總部發給所有幹部的一封內部信件上。信的標題寫著“此刻,全軍務必要有‘兩個務必’的認識——這是柯P(P指教授之英譯Professor,台大醫院同事對柯文哲的稱呼)給柯辦全體幹部們的指示”。

彼時,柯文哲在本地所做的各類民調中,已經以約10%的領先幅度,拉開其與國民黨提名的臺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之間的差距。

四年前的臺灣五大“直轄市市長”選前之夜,時任國民黨中常委的連勝文,在輔選站臺時,遭到歹徒當眾槍擊頭部。而急救醫療團隊的組織者和指揮者、將連勝文救活的,正是柯文哲。

四年之後,當年的一醫一患,成了競選擂臺上的兩端。

1959年8月6日,柯文哲出生於臺灣新竹市,祖父柯世元是“2‧28”事件受害者。1983年,柯文哲從台大醫學系畢業,同期的台大校友包括剛剛辭職的“行政院長”江宜樺、以兩萬多票驚險連任的新北市長朱立倫,以及台南市長賴清德。

作為台大醫院醫生,柯文哲曾造訪大陸18次,他在台大醫院地下四層的辦公室牆上,還貼著一幅描繪延安景象的版畫。而據財新網報道稱,去年8月,柯文哲造訪西柏坡時,還一個人在西柏坡紀念館的陳列前看了好久。

不過,在臺灣的政治光譜中,喜歡追看《北平無戰事》的柯文哲被認定屬於“墨綠”板塊——陳水扁競選臺北市長、臺灣地區領導人時,柯文哲都是後援會成員;2012年“大選”,柯文哲又為蔡英文積極爭取醫界支持,並任“小英之友會”常務理事,同時,他又是陳水扁民間醫療小組的召集人,多次主張當局讓阿扁保外就醫,“陳水扁在監獄中死掉會造成社會混亂,回家死掉算陳致中(陳水扁之子)的賬”。

但去年8月30日,柯文哲在接受《海峽導報》採訪時又否認自己是“深綠”人士。

2006年之前,柯文哲為人關注還是因為醫術,比如成功救回台中市前市長胡志強夫人邵曉鈴一命。而他開始受到媒體注意,或許與其當年7月15日的報紙撰文有關。

在這篇名為《反省、認錯、道歉,談趙建銘案》的文章中,柯文哲針對陳水扁的女婿、台大醫師趙建銘捲入關說的醜聞,不僅直指其過,也間接批評了陳水扁。自此之後,因勇於對各種事務提出貼近民意的意見,再加上幽默的表達魅力,柯文哲備受媒體青睞。“(我)說話很白目,不會看人臉色,在醫院就是有名的‘大炮’,因為這個,記者很喜歡採訪我”。

“批評者”上位

以其精湛的搶救醫術和犀利甚至狂放的時政批評,柯文哲頗受島內部分網民、年輕人追捧。而這種追捧在柯宣佈參選臺北市長後,掀起一陣風潮,島內媒體稱之為“柯文哲現象”——最典型的例子是,縱使人不能到現場,光是聲音,有柯文哲參與的臺灣電視政論節目比沒有的,收視率要高出50%。

但即使是這樣,仍很少人相信他會贏。

作為臺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臺北市市長寶座向來是島內政治人物夢寐以求的目標。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在入主“大位”前,皆曾擔任此職。因此,島內政壇有“臺北市長一職是進軍‘總統府’的入門券”之說。

而臺北市的選民結構一直是藍大於綠,堪稱藍營鐵票倉,除1994年的臺北市長選舉——臺北市長首次開放民選——陳水扁因為泛藍陣營分裂而當選外,此後四屆都是國民黨當選,而且得票優勢明顯。

另一方面,儘管與柯文哲一樣沒有公務員經驗,但連勝文是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兒子,出身名門,向來被視為國民黨新一代領軍人物,在政壇甚至在娛樂圈都有大名。而且連擔任了臺北悠遊卡公司(臺北的交通卡)的董事長之後,公司扭虧為盈,也讓臺北市民對他頗有好感。

如是背景下,難怪哪怕民調不樂觀,藍營在選前仍有聲音,只要固守基本盤,連勝文“躺著都能贏”。

但連勝文身上的光環,反成了自身最大負累。雖然他不斷表示,成就都是個人努力,沒受父親庇蔭,但他在三十多歲就當了各種金融機構高層,35歲當上國民黨中常委——“背景”未必是原罪,他一路以來卻也並沒有做出挑戰自己背景的事,這讓臺北民眾感覺連與他們不是同一個世界。

一路陪伴柯文哲走來的輔選核心幹部、台大醫院主治醫師許富舜說,臺灣的年輕群體對於近十多年來的薪資停滯、房價高漲、產業轉型躊躇不前、經濟空洞化和社會福利在世代間分配不均等問題,已經蓄積了相當的怨氣,而“當巨浪來襲,他(柯文哲)做的是那個引導水流閘道的人”。

其實,競選中,柯文哲並未提出解決社會不平等的有力政策,但他在競選方式上卻略有些革命性:大量使用新媒體和社交網絡宣傳,不插旗,不用宣傳車,不做電視廣告;按照法律規定申報競選花費,並在募款收入達到8970萬(新臺幣)的法定上限後,宣佈停止募款——這個臺灣選舉史上極為罕見的做法,至少在明面上可以避免受到大財團影響。

於是,在國、民兩大党滿意度普遍偏低的大背景下,擁有無黨籍光環的柯文哲,使民眾眼睛為之一亮,成為許多“投國民黨不開心、投民進黨不放心”選民的選擇。

但贏下這場選戰,僅僅是開始,柯文哲市長之路還很漫長,是“政治名醫”還是只會提願景、卻無可行方案的“空心菜”,將被放大檢視。其口無遮攔的習慣,無行政歷練的硬傷,以及缺乏貨真價實的政策政見,都很有可能讓他在政壇步步坎坷。

或許,柯文哲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選戰才落幕,他就展示出雷厲風行的姿態,先是在官方網站公佈這次的競選經費明細,緊接著兩天內迅速任命了三位副市長中的兩位。而12月1日上午在接受臺灣名嘴周玉蔻專訪時,他又提出,任內臺北市將成為“藍綠非軍事區”,希望能在8年內超越新加坡——儘管市長任期只有4年。

“還沒上任就在想連任?”周玉蔻追問。柯文哲回答:“總要有個目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