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兩岸關係回顧

2014年是兩岸關系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兩岸關系遭遇近6年來最大挑戰的一年。一年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進程持續推進,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互訪更取得重大歷史性突破,但受“反服貿運動”等台灣局勢變化影響,兩岸協議生效、談判受阻,兩岸關系進入阻力增大、速度放緩的“調整期”。展望2015年,國、民兩黨將圍繞各自內部整合、兩岸政策,特別是2016年“大選”党內初選展開更為激烈的較量,兩岸關系發展將面臨新的挑戰。

一、習總書記“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的對台政策新論述逐步充實

2014年,兩岸高層互動頻繁,習近平總書記先後會見連戰、宋楚瑜、統派團體領袖、蕭萬長等台灣客人,並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上,適時發表對兩岸關系發展及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等重大問題的觀念主張,系統闡明瞭中共新一屆領導集體對台政策的新策略、新論述。

一是“兩岸一家親”新理念首次提出。2月,習總書記會見國民党榮譽主席連戰,並就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發表“四點意見”:第一,兩岸同胞一家親,誰也不能割斷我們的血脈;第二,兩岸命運與共,彼此沒有解不開的心結;第三,兩岸同胞要齊心協力,持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第四,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共圓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習總書記的四點意見以“兩岸一家親”為主軸,對推動兩岸關系實現持續和平發展作了深刻闡述,充滿親情、同胞情和民族情,對推動“兩岸同胞攜手同心,共圓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習總“國家統一觀”首次完整闡述。9月,習總書記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並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關於國家和平統一論述形式、內涵新的論述。習總書記的講話闡明瞭四個重要觀點,第一,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複興的歷史必然;第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第三,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通向和平統一的正確道路;第四,遏制“台獨”分裂活動是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必然要求。這四個觀點指明了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基礎和前景、大致方針、現實道路、必然要求,宣示了我們黨實現國家統一的堅定態度和努力方向。

三是首次闡明“依法保障兩岸關系發展與祖國統一”重要主張。10月舉行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涉台部分從運用法制方式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運用法律手段反“獨”促統、加強兩岸司法執法合作三個層次,系統闡述了“依法治國”重大理論背景下兩岸關系該如何推進的重大問題,成為習總書記關於兩岸關系發展、祖國和平統一新論述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是堅定維護和鞏固兩岸和平發展路線和成果。5月,習總書記在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會面時,針對“反服貿運動”後的兩岸關系,提出大陸對台政策“四個不會”原則,表明大陸對台工作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贏的務實舉措不會放棄,團結台灣同胞共同奮鬥的真誠熱情不會減弱,制止“台獨”分裂圖謀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11月,APEC北京峰會期間,習總書記會見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理事長蕭萬長,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及時澄清外界對兩岸關系的疑慮,並指明下階段兩岸關系發展方向。

二、國台辦與陸委會建立常態化聯系溝通機制,開啟兩岸關系發展歷史新頁

年內,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成功實現互訪,並舉行三次“張王會”,建立了國台辦與陸委會的常態化聯系溝通機制,實現了60多年來兩岸往來的重大歷史性突破,創造了兩岸交往的新局面,有利於兩岸關系全面發展。

2月,王郁琦訪問大陸,與張志軍會面,就推進兩岸關系有關問題廣泛深入交換意見,並達成積極共識,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張王會”增進了瞭解、增強了互信,建立了機制、確定了互訪,討論了具體事宜、商定了推進事項,是雙方堅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共同政治基礎,順應兩岸民眾共同期待,推動兩岸關系全面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對加強兩岸政策性對話,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6月,張志軍成功回訪,成為1949年以來首位人島的大陸主管兩岸事務部門的負責人,標志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常態化聯系溝通機制正式建立。此次會面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持續深化的一項務實舉措,對鞏固兩岸互動穩定架構,厚植兩岸互信基礎,保持兩岸關系發展不可逆的態勢具有重要意義。11月,張志軍在APEC北京峰會期間與王郁琦舉行茶敘,就當前兩岸關系發展交換意見,達成6點具體共識,使兩岸關系發展重新回到正軌。

三、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繼續深入,人員往來規模持續擴大

今年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趨勢沒有改變,兩岸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繼續向前推進,兩岸人員往來規模持續擴大,“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交流格局日益強化,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更加夯實。

一是兩岸經濟合作態勢良好。據商務部統計數據,今年1-10月,大陸與台灣貿易額為1627.5億美元,同比下降0.8%,其中大陸對台灣出口385.7億美元,同比上升14.5%,自台灣進口為1241.8億美元,同比下降4.8%;大陸共批准台商投資項目1879個,同比上升15.3%,實際使用台資金額17.5億美元,同比下降0.6%。具體事務方面,包括兩岸產業合作搭橋、在大陸各地陸續舉辦台灣產品博覽會,以及各地常有很多兩岸經貿交流活動一直在持續推進,兩岸經濟合作繼續保持良好態勢。

二是兩岸民間社會交流向基層紮根。6月,第六屆海峽論壇成功舉辦,在延續廣泛性、民間性、草根性特色基礎上推陳出新,為兩岸交流融合注入新動力。本屆論壇紮根兩岸基層土壤,反映兩岸基層民眾聲音,對夯實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具有重要意義。同月,民進黨籍台南市長賴清德首次登陸訪問上海,表明民進黨政治人物願意參與兩岸城市交流的積極態度。8月、12月,國台辦副主任龔清概、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分別訪台,積極開展與台灣基層、工商界的交流,兩岸交流“向下沉”的態勢明顯。

三是兩岸人員往來規模擴大。旅遊合作方面,8月18日兩岸共同宣佈第四批陸客赴台個人遊開放城市,新增哈爾濱、太原、南昌、貴陽、大連、無錫、溫州、中山、煙台、漳州等10個城市,自此開放陸客赴台個人遊城市達36個,顯示兩岸旅遊合作範圍日益擴大。據台“內政部移民署”統計,截至12月8日,赴台陸客總人數已達295萬,預計全年將突破300萬大關,較去年的220萬增長36%。大陸居民赴台個人遊方面,據國台辦發言人範麗青介紹,今年1至11月共計107.43萬人次,同比增長123%。教育交流方面,大陸赴台就讀學生人數穩步增長,2014學年度台灣高校招收大陸本科學生為1804人,創下2011年開放以來最高。同時,台公立學校首次小幅招收大陸學生就讀本科、台“立法院”初審通過陸生健保相關法條修正案,兩岸教育交流合作朝正常化道路逐步邁進。

四、受以“反服貿運動”為標志的島內政局變化影響,兩岸關系進入阻力增大、速度放緩的“調整期”

今年以來,兩岸關系發展受台灣局勢變化的影響明顯。3月,一場由民進黨操弄、以青年學生為先鋒、以“反服貿”為藉口、以反馬英九執政當局為實質的“反服貿運動”爆發,給兩岸關系發展帶來嚴重的沖擊。8月,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去職事件,被部分媒體別有用心渲染為“共諜案”,嚴重損害兩岸互信,幹擾兩岸後續協商談判。11月29日揭曉的“九合一”選舉以國民黨慘敗落幕,不但使台灣局勢發生重大變化,而且使兩岸關系面臨新挑戰。

以上島內政局變化給兩岸關系帶來諸多挑戰。一是馬當局推動兩岸關系向前的能力與意願下降。“反服貿運動”與“九合一”選舉結果,加劇了馬英九與國民黨的困境,嚴重挫損馬的領導權威,客觀上削弱了馬當局推行大陸政策的能力。二是ECFA協商進程受阻,兩岸關系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加。“反服貿運動”不僅延滯《兩岸服貿協議》生效時程,還迫使國民党同意協商“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增添了民進黨鉗制兩岸關系的手段,使兩岸關系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加。三是島內“疑中、懼統”的民意氛圍加深。“反服貿運動”嚴重破壞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良好氣氛,加重島內“疑中、懼統”的社會氛圍,給兩岸關系深人發展,尤其是政治性對話的開展帶來更大阻力。

五、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步伐緩慢,難脫“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底線

受島內選舉等因素影響,2014年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步伐放緩,2012年“大選”後掀起的黨內檢討兩岸政策聲音漸趨沉寂或被邊緣化,堅持“台灣前途決議文”的保守心態明顯。

1月9日,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經過5次委員會議、9次“對中政策擴大會議”(華山會議)討論形成的“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出爐。該紀要聲稱融合了黨內及社會意見,是民進党有史以來對兩岸關系最全面、最深入的探討。“紀要”雖在兩岸交流部分態度有所軟化,首次將“智庫與地方執政縣市的城市交流”納入黨的檔,但仍繼續堅持“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7月20日舉行的民進黨第十六屆“全代會”上,黨內務實派提出的“凍結‘台獨黨綱”’提案遭到擱置,說明蔡英文及民進黨中央仍無意觸碰“台獨黨綱”。而在“九合一”選舉前後,蔡英文等黨內要角先後發表“堅持‘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立場不會改變”、“打贏‘九合一’中國(大陸)會朝民進黨靠攏”等言論,彰顯民進黨“台獨”的頑固立場不會改變。而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大勝,更減弱了其兩岸政策調整的動力,進一步強化了“不調整兩岸政策也能打贏2016″的幻想。

六、2015年兩岸關系展望

2015年將是島內政局演變及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鞏固深化的關鍵一年。年內將舉行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