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其人其事

2015年1月17日,年僅53歲的新北市長朱立倫在同額競選、投票率平均56.34%的情況下,以19.6065萬票、99.61%的得票率當選為國民党歷史上最年輕的黨主席。朱出身於省籍多元融合的政治家庭,自1998年以學者身份踏人政壇以來,歷任“立委”、“桃園縣長”、“行政院副院長”和“新北市長”等職,一路頂著“最年輕”的政治光環,在政壇樹立了專業、實幹、圓融的形象,短短16年便崛起成為黨政資歷完整的國民黨黨魁。

學經歷優異完備的政治精英

跨越族群的家庭背景。朱立倫1961年6月7日出生於桃園縣(今桃園市)大溪鎮,祖籍浙江義烏。其父朱樟興是1949年赴台軍官,曾任桃園縣議員、“國大代表”、國民黨候補中央委員等職;母親林桂,出身桃園縣閩南籍望族,200餘人的龐大家族中出過數位地方民意代表及官員。既有閩南大家庭又有外省眷村的成長經驗,使朱自幼就對本省人和外省人的生活方式與思維習慣相當熟悉和瞭解,“有著能與台灣跨越政治光譜的所有人說上話的能力”,具備了在台從政的客觀優勢。加之後來朱在留美期間,結識了出身台南本省籍政治世家的高婉倩並與之結為連理,岳父高育仁曾任台南縣長、台灣省議會議長等要職,是國民黨本土派大老級政治人物。這樣的姻親,也讓朱日後從政如虎添翼,高育仁更是其從政的重要推手和最大助力。

學業優秀,外號“榜首”。從桃園八德大成國小、桃園振聲中學、臺北建中到1979年考上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朱求學路上多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台大畢業服完兵役後,朱於1985年赴美國紐約大學深造,以優秀成績先後獲美國紐約大學財務金融學碩士、會計學博土,1990年畢業留校任助理教授。1992年,朱返台任教於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1997年36歲時就晉升為台大最年輕的教授,成為島內財經學界的翹楚。

“立院模範生”。1998年,適逢國民黨1997年地方選舉大敗之後,朱在岳父和父親的鼓動下,毅然返回桃園參選“立委”,並以黑馬之姿當選成為該屆最年輕“立委”。任內,朱發揮財經專長,攸關島內財經秩序的“金融六法”中有“四法”完全採用其所提版本,並以275次法律提案、148次臨時提案、57次專業質詢和581次發言紀錄等而被評為“第一名立委”、“立法院最優秀的模範生”。

“五顆星縣長”。2001年11月,朱獲黨內徵召參選桃園縣長,憑借專業、清新形象和高知名度,以領先民進黨政壇老將彭紹瑾近9萬票優勢為國民黨收復“失地”,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縣市長。2005年又以領先對手18萬多票的絕對優勢成功連任。任內,朱以“城市CEO’’自詡,使桃園縣成長為對外招商和人口增長最多、失業率最低的縣市,從“負債大縣”變成“創稅大縣”,從傳統次級工業城市發展為現代化都市,為日後升格奠定重要基礎。朱的施政滿意度和民意支持度在縣市長中也始終名列前茅,多次被《遠見》雜志評為“五顆星縣長”。

像棒球“遊擊手”似的“副院長”。2009年9月“八八水災”重創馬英九執政團隊,48歲的朱臨危受命,成為台當局最年輕的“行政院副院長”。任內,朱自稱像棒球比賽中哪里需要就沖到哪里的“遊擊手”。除了主管財經工作,他是“兼職”最多的“副院長”,身兼近40個專案小組召集人,負責災後重建、新流感防疫、經濟複蘇以及ECFA內部整合等多項重要工作,均取得重大進展。

鎮守最大票倉的“直轄市長”。2010年底,朱再度接受黨內徵召參選新北市長,迎戰勁敵民進党主席蔡英文,並順利當選,成為最年輕的“直轄市長”。因新北市人口為島內之最,加上經費不足等許多因素,朱上任頭兩年施政滿意度在評比中居下游。隨著施政成效的顯現,特別是不少政策被其他縣市效仿,以及總計270多項政績總數位居榜首等,其施政滿意度日漸走高。2014年11月“九合一”選舉中,由於大環境不佳、“冷處理”競選策略失當,朱以不到2.5萬票的微弱優勢勉強連任,但也是國民黨保住的唯一一個“直轄市長”。

備受栽培的党內明星。早在2000年國民黨下臺時,從政僅不到2年的朱,便獲党主席連戰延攬出任國民黨改造委員會委員。2003年起,他與馬英九、胡志強被媒體合稱為“馬立強”,成為國民党中生代政治明星。2008年11月,被党主席吳伯雄任命為國民黨史上最年輕之副主席,後因“人閣”去職;2010年5月,再度被党主席馬英九任命為副主席。2014年底,馬為國民黨地方選舉慘敗辭職後,黨內群龍無首,朱作為中生代“領頭羊”和新人氣王,在黨內力拱下,終于成為眾望所歸的“領航人”。

專業實幹的政壇形象

短短十多年,朱立倫從一介學者成長為一名成熟的政治人物、島內政治明星,與其個人特質和從政風格密切相關。

積極認真,低調沉潛。雖然從小到大一路優秀,特別是從政以來一直有突出政績與高民意支持,但朱自認“不是天才型的孩子”,“最大的優勢不是天分,而是努力”;“絕對不是最優秀的從政者,但卻始終認真、積極、正面地在面對這份工作”;認為“政治人物不應該選擇自己的位置,只要努力把事做好”,“做,就要做好!”

專業實幹,執行力強。朱雖出身學界,但施政從不書生意氣。他堅持“不打口水戰”,強調“施政報告不必用嘴,用行動比較實在”。施政善用各種管理學方法,如“時間管理”、“目標管理”、“分層管理”、“差異管理”等,提高個人和團隊的工作效率。據說其主持的會議絕不會“議而不決”,諸多複雜問題均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明快處理,但與此同時也會表現出急躁和強勢。媒體稱之“有願景,又有方法”、“做事像狼,看得遠,沖得快”。

重視民意,施政細膩。朱歷經多次民選,民意嗅覺靈敏,施政強調讓民眾“有感”。桃園縣長一上任即聲稱縣內不管“路上誰跌倒,都關朱立倫的事”,強調“即知即行”,力推“路平、燈亮、水溝通”政策;新北市長任內則推行公共托兒所、銀發俱樂部、與超市聯合救助弱勢兒童等與民眾息息相關的政策。

圓融親和,注軍團結。政治家庭的薰陶,使朱具備了一般國民黨中生代少有的政治敏銳度與成熟的政治手腕,善處理和協調複雜的政治爭鬥與人際關系。其性格溫文爾雅,具親和力,不僅獲得泛藍高層欣賞、同世代支持,甚至還獲得綠營肯定,更得到民眾青睞。朱用人“五湖四海、相容並蓄”,強調“完全授權、子彈我擋”,行政團隊包含各種黨派色彩的幹才。評論稱其“兼具學者的理想與政客的身段”、“仇敵不多,各路朋友滿天下”。

注重操守,堅持原則。朱身段柔軟,但“極具彈性卻不失原則”。他定下“嚴禁關說”、“嚴禁貪瀆”、“嚴禁不當應酬”的“天條”,強調個人及團隊“除了要有理想及堅持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操守”。為整頓桃園縣治安,朱對“檳榔西施”、公娼、“搖頭店”、電玩店等治安頑疾擬定嚴格管理制度,要求業者“自律”才可營業,違者“別想繼續生存”,半年內50%的電玩店和所有的“搖頭店”因違規而遭取締,同時有10位以上執行不力的警察局主管遭撤職。

理性務實的政治主張

總體上,朱立倫的政策主張較為理性務實,但近期也隨民意變化出現調整。

明確反對“台獨”,認同“九二共識”。2005年6月,在民進黨“台獨”政權氣焰高漲的情況下,朱在接受《中國時報》訪問時明確表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2006年2月,朱堅決反對國民黨中央出於選舉考慮在綠色媒體刊登的把“獨立”列為台灣前途選項的廣告,明確表示“台獨不但不該是國民黨的選項,也不該是台灣的選項”。

主張兩岸“擱置爭議、求同尊異”。2009年5月朱以國民黨副主席身份率團赴廈門參加“海峽論壇”,稱兩岸“可以存異、可以求同、可以共同合作”,“應擱置爭議,結束上一代的沖突與對抗”、“共謀發展、共創雙贏”。2009年9月任“行政院副院長”前,朱接受中評社專訪時稱,希望“兩岸高層出訪和互訪能夠有所突破”,認為兩岸未來“經濟關系會越來越密切,政治關系會越來越平穩”。2014年6月在新北市接待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時,提出兩岸應“求同尊異”。

主張兩岸經貿正常化與制度化,但近來強調台外貿全球化發展。朱曾主張島內應建立“台灣不可能脫離大陸經濟自行發展的全民共識”;任“行政副院長”期間積極推動兩岸簽訂MOU、ECFA等,並多次肯定ECFA正面效應。但“反服貿運動”後,朱稱“全球化貿易一定是齊頭並進”,“偏重任何單一市場對台灣都不利”,“兩岸交流成果要惠及大眾,不能僅少數人獲利”等。

原反對“公投綁大選”,但新近拋出“修憲”、2016年“公投綁大選”。朱對2004年、2008年的“公投綁大選”均堅決反對和抵制,認為“公投議題應該用在民生經濟與地方建設等議題上”。但2014年12月朱拋出推動“內閣制修憲”、“修憲公投綁2016大選”,以及最快於“2020年施行內閣制”的時間表。

貼近基層、民意、年輕人來改造國民黨。朱競選党主席期間和當選後,反復強調要“開放黨的空間、意見、想法,把人民的主張變成國民黨的主張”,將國民黨改造成黨職與公職相結合的“內造政黨”,重建人才培育系統以大量吸收年輕人,建立以裏長、議員、“立委”等基層人士為主的“地方智庫”,利用網絡“讓國民党成為一個現代化的政黨”等。

目前看,在國民黨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下,朱立倫能否承擔起振衰起弊的重責大任,其作為及主張對島內政局、兩岸關系的後續影響如何,值得繼續觀察。

(馬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