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政黨化就將會有派系及採取初選制 既是政黨化就將會有派系及採取初選制

蘇嘉豪理事長宣稱新澳門學社將向組織化和政黨化轉型發展。恐怕這個轉型將會確實促進新澳門學社得到改革的同時,也將會引進政黨政治中的某些陋習,尤其是派別勢力的問題。

其實,新澳門學社內部本來就已經儼然有著「山頭」存在,近兩年其某些主要成員的言論或文字,都已隱隱透露出來。在政黨化轉型之後,就更由於其成員在思想、意識等方面呈現多元態勢,難免會各據山頭,爭取資源,從而形成派系。

實際上,「黨外無黨,帝皇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而政治學對派系的定義是指:「一些依存在一個大團體中的有組織的小團體,為了權力的利益而互相競爭,這些小團體僅是這個大團體中的一部份而已。」相對於政黨這樣的在權力結構中具有法定地位的政治團體來說,政黨的派系則是一種非正式的組織,成員進出派系多為私下進行,並無具體的法定標準。派系運作的目的就是要使派系成員在一些具體的政治行為中,為了小團體的利益保持一致的行動,其目標則是爭奪黨內的資源和權力,傳播派系的理念。

一般派系都有一個或幾個核心人物作為領袖來凝聚派系的團結和向心力。派系因反映社會結構中的各種不同的需求而被組織起來,因此具有一定的階級或階層傾向,使各派系在組成成員、擁有資源、共享理念、鬥爭策略、奮鬥目標、象徵符號等等都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是相互對立。相對於政黨這樣大的團體來說,各政黨內的派系一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和理念,但另一方面也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和理念。因此各派系既為本派系的利益相互對抗鬥爭,也為了本黨的利益相互結盟,共擁盟主,維持黨內的穩定與團結。

蘇嘉豪是台灣大學政治系的畢業生,而他在台大政治系的一些學長學姊,不少是民進黨的精英,蘇嘉豪本人也有參與民進黨外圍組織的一些政治活動,包括「野草莓學運」等,因而應當對民進黨的派系歷史、現狀及其活動規律,頗為熟悉。

實際上,民進黨的成立,幾乎匯集了台灣地區各種反對國民黨的勢力,特別是數十年來反對國民黨統治所沉澱下來的政治資源。由於各自的參政經歷、政治理念、政治利益、社會基礎和政治操作風格的不同,也由於黨外長期沒有形成一個眾望所歸的領導人來統領黨外運動,形成了「誰也不服誰」的現象。因此,民進黨裡魚龍混雜,山頭林立,派系繁多。黨外的政治人物為了爭取最大的利益,結派營私現象比比皆是。爭權奪利之聲不絕於耳,惡性鬥爭持續不斷。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進黨派系文化,深刻地影響著民進黨的發展。

更確切地說,民進黨是由黨外的兩大團體(公政會和編聯會)共同創立的。所以,民進黨內的派系大多是從公政會系統與編聯會系統分化而來的,後來演進為「泛美麗島系」和「泛新潮流系」兩大派系。陳水扁「登基」後,又分拆為多個小派系。這些派系在反國民黨的大旗幟下匯集在民進黨中,同時,又因為理念的不同,權力的爭奪而相互鬥爭。民進黨自成立的第一天開始,黨內的派系鬥爭就始終伴隨民進黨的發展過程,派系甚至常常淩駕於黨的權力機構之上,是決定民進黨面貌、走向的關鍵因素,深刻地影響著民進黨的政策制定、人事安排和組織體制。因此,在民進黨中,派系曾經是民進黨中最有影響力的團體,形成了民進黨獨特的「派系共治」政治文化。

現在看來,新澳門學社也有兩大「山頭」,一是以現任議員為主的創黨老成員;二是近年加入者,尤其是網上團體「澳門良心」的成員。在一定程度上,「澳門良心」實質上就是新澳門學社中的一個主要「派系」。

有派系,就有黨內初選之爭。從蘇嘉豪、周廷希在媒體茶話會上的發言看,似乎也是有意引進這種競爭模式。政黨初選是在政黨在參加政治公職選舉時,提名適當的候選人參與競選的過程中,透過一定的規則與秩序,來達到推出候選人的一種過程。這是被用來充當贏得選舉勝利的武器和掌握權力的工具,因而更為突出政黨的重要性。而政黨透過「初選」方式,發揮了整合、薦舉、匯集民意及政黨內部權力分配的功能。

既然是參加選舉,目的當然是贏取議席,並爭取有較多的候選人能夠當選,這就使得每個參加公職選舉的政黨都考慮採取何種提名制度。雖然每個政黨考量的標準有所不同,世界上各國家、地區也沒有一套完美的提名制度(即使美國的「初選制」也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國家、地區或政黨),然而一個政黨能夠將黨內競爭所產生的衝突和對立減至最小程度,且又能提名最佳候選人並贏得選舉的提名制度,就是最好的初選制度。

初選制度五花八門,我國台灣地區各政黨的初選制度也經過各自的演進變化。但綜合起來,最主要的有種。一種是根據選舉的種類及特性,以所推出的候選人能獲得最多選民支持,因而當選的機率較高為追求目標,就是「全民調」。另一種是希望所推舉的候選人能夠準確反映本黨的宗旨主張,並嚴防在進行民調作業時,有競爭對手乘機「摻水分」,故意圈選當選機會較低的人,因而是採用黨員投票方式。也有認為兩種方式都有失偏頗的,則採民調與黨員投票相結合,並預設各佔比例多少。

當然,由於澳門特區立法會選舉是採用改良漢狄比例法,每一份參選名單中排在第三位及以後的候選人,處於不利位置,因而為爭取避免浪費選票,爭取多幾個候選人當選,新澳門學社不可能只是提出一張參選名單。這或將使其放棄初選制度,而是仍將像過去兩屆那樣,按照參選人的不同主張及特質風格,分拆為兩個或以上的名單參選。

但倘仍是堅持實施初選,「民調制」就顯然是對老創黨成員有利。因為選民們對他們較為熟悉,而且較多人認同他們的主張及問政作風;而至於「良心派」,除了青年人之外,大部份居民存在著一種天然的抵觸以至是抗拒感,前年立法會選舉的實績就充分反映了這個現實。

倘是實行成立「社員投票制」,則可能有利於「良心派」成員。因為從新澳門學社成員自己在網絡上的「爆料」來看,「良心派」近年動員了大量與其志同道合的年青人入社,因而能在理事會改選中佔獲多個席位。既此,也可使用同一手法,在初選中搶奪出線權。

當然,對此也可制訂「反制措施」,如規定具有一定社齡及按時繳交社費者,才具有參選權和投票權。另外,還有類似紀律監察之類的社規予以規限,如倘受到社內停權等處分者也不能參與初選,包括選舉權和被選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