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議談若干官員「跳船」來看覺今是而昨非? 從議談若干官員「跳船」來看覺今是而昨非?

在行政長官崔世安向立法會作二零一五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的前夕,運輸工務領域有多名局級官員先後「跳船」,引發坊間尤其是立場不同的「意見領導」的熱議,甚至有人以「借助鍾馗打鬼」的手法,籍著懷念當年劉仕堯司長當年「種種的好」,來表達對羅立文司長的「不以為然」。而其實,就正是這些「意見領袖」,當年卻正是「敲打」劉仕堯最激烈者,甚至恨不得立即將他趕下臺。這不禁使人慨嘆,他們究竟是終於覺今是而昨非,終於感覺到以前的「敲打」劉仕堯的作為是失當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表達對劉仕堯的懺悔,還是乾脆就是「瞧不起」羅立文,並以「指桑罵槐」的手法,表達自己對時局不滿?

這種情勢,使人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咄咄怪事。當年葡國「四‧二五」革命後,葡國政壇由主張「去殖民化」的軍人當政,因而總統派來了左派軍人李安道上校出任總督。而當時主導澳門政局的土生葡人,大多仍然抱持維護殖民管治的右傾思想情緒。因此李安道採取的與此前撒拉薩右傾政策不同的作風,包括進行政治改革,啟用了一些思想左傾的年輕人,如委任了剛從大學畢業不久的安娜.比利絲等人出任立法會議員,因而與土生葡人的政治利益發生嚴重的衝突,這看在一些右傾土生葡人政治家的眼中,簡直就是動了他們的「奶酪」,因而利用他們的立法會議員話語特權,及所掌握的葡文報章,對李安道發動了極為激烈的批評,甚至抨擊因具有進步意識而頗為清廉的李安道「貪汙」,而李安道更是針鋒相對,毫不留情地予以反擊。但土生葡人政治家勢力強大,最後還是終於把李安道「罵走」了(當時很多人是這樣說的,但其實可能是正常的輪換制度)。

但當葡國總統恩尼斯將軍吸取教訓,委任了軍階更高,而且性格比李安道敦厚得多的伊芝迪將軍接任澳督。但伊芝迪將軍在政治上更不含糊,更為珍惜中葡友誼,堅決執行中葡建交時的秘密協議,維護澳門是中國領土,在目前暫時由葡國管理的政治定位,反對這些土生葡人要透過修改《澳門組織章程》,將澳督的產生方式改為一人一票直選產生,實質上是由土生葡人自行「當王」(當時的選舉及選民政策制度,是只有葡籍居民才擁有選舉和被選舉權;而因在澳門出生而自動具有葡裔的華人居民,由於民族情感而不屑參加選舉),形成變相「澳獨」的錯誤做法。由此,引發右傾土生葡人政治家更猛烈的攻擊,甚至說是懷念李安道,其中還有人說,「要向總統跪求重新任命李安道出任澳督」了。如果不是習仲勳在緊急關頭,以廣東省長的名義訪問澳門,既讓堅持反對「修章」的何賢、馬萬祺、崔德祺等華人議員,有了「接待習省長」的正當理由缺席立法會會議,使得立法會不足人數開會,而拖過了通過法案並將之送交即將結束屆期的葡國國會審議的時間,恐怕連伊芝迪也「冇佢符」。

現在某些人以「懷念」劉仕堯的方式而月旦羅立文,其做法與當年某些土生葡人政治家,先是批評李安道,但當「趕走了」李安道,卻又籍以批評其接任者伊芝迪,來說起了「懷念」李安道的話的情況,又何其相似乃耶?!而且,更頗為諷刺的是,現時某些「意見領袖」曾經對官員長期擔任同一職位提出批評意見,指出這種做法不利於反貪倡廉,容易形成「小圈子」關係網,因而主張對中上級官員進行定期輪調,並實行能者上、庸者下。現在,真的有可能會實現他們的理想了,盡管這些曾被他們批評為庸人的官員的離職,不一定是其上司實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理念,而有可能是不敢面對複雜的任職條件,或是意氣闌珊,又或是基於其他的什麼原因,「意見領袖」們卻又是抱持另一種態度了。是非標準怎能一夕陡變,昨非成了今是?長此下去,必讓人看破手腳,自損其「意見領導」所發表意見的公信力及正當性。

其實,這幾位局級官員所主管的部門的實際政績,已是問題叢生,阻礙澳門進步的焦點所在,也是澳門居民意見最多的政務範疇。導致如此,原因很複雜,即使是這些官員都很努力,也有將事情做好的主觀意願,但或是缺乏對複雜情況的駕馭能力,或是本身的專業實力不足,甚或是工作方式方法不對頭,而未能將事情做好。當特區政府的其他幾個施政領域都有著程度不同的進步時,就更顯得其所主責的政務範疇,遠遠落後於澳門特區發展的步伐,及澳門居民的要求。因而他們的離職,不管是主動提出,還是出於上司的要求,都是符合澳門特區要向前進步的利益的。

但「意見領袖」們是否也應反省,這些官員之所以表現不逮,是否也與自己的某些做法有關聯?實際上,輕軌澳門半島線路的遲遲未能定案,就主要是受到倫敦街抗爭的影響。盡管抗爭者並非是「意見領袖」,但在其抗爭過程中,某些「意見領袖」確實是有較深的介入,並予以奧援,才使得情勢更為複雜,以至是成為當時的不穩定因素之一。

其實,中層官員換人,早就應該實施了。既然在第四屆特區政府成立時,他們的頂頭上司都更換了,而且還是實行十五年全部「一刀切」,某些也是具有在同一職位據位十五年「資歷」的中層官員,也要挪一挪位子了。幾個月前,當行政長官崔世安在提名並向中央政府提請任命新一屆政府主要官員及檢察長人選,及中央政府作出任命決定時,採取了十五年「一刀切」的辦法,不是有人強烈反對嗎?從而現在的實際情況看,真的是初步實現了「新人事新氣象」,大多數澳門居民都滿意他們的表現。按此邏輯,局級官員也宜根據各人的實際情況進「大執位」,其表現優異的就繼續留在原位繼續為市民服務,不適宜的就輪調甚至是下崗,才能在中級官員層面上,也出現「新人事新氣象」。因此,這些局級官員的「跳船」,是有自知之明的離崗,應是好事。而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羅立文如何找到最適當的繼任人選。不過,相信羅立文司長已是胸有成竹,只待向立法會介紹施政方針之後,甚至是在此之前,就將會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名單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