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國民教育推廣 加強青年認識國家

今年兩會期間,七位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提出需加強澳門青少年國民教育培養的聯合建議,此建議消息出來之後受到澳門社會熱烈討論,有認同、有建議,也有不同的聲音。國民教育是一個國家對其管治地區應該實行的基本教育內容,澳門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推行關於國家傳統文化、道德倫理、發展前沿等方面的知識實屬正常,並無不妥。不少西方的先進國家於孩子幼年時期已經進行一系列的國民教育。眾所周知,美國從爭取獨立到成為世界頭號強國,一刻也沒有放鬆政治教育,強調愛美國即是愛它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由愛和信任而產生信念和忠誠。在學校採用學分控制等硬性措施來保證教學計劃中的政治教育課程的開設和學習。還大量通過好萊塢電影等各種題材方式,廣泛宣揚“大美國精神”。由此看來,國民教育是全世界,無論東、西方國家最正常不過的基礎教育。

現代青年人對於信息的獲取方式以網絡為主,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缺乏正確的渠道去認識祖國內地。有見及此,澳門需要有系統地推行國民教育,讓學生可以從正確的途徑認識國家、了解祖國的發展。一個民族的根來源於自己的國家及文化,不了解過去的發展,怎能夠認識現在的狀態?正如七位人大代表建議中的內容:切實做好澳門青少年的教育培養,實現“愛國愛澳”光榮傳統代代相傳,保證“一國兩制”事業後繼有人。澳門已經回歸祖國十五年,《澳門基本法》的推廣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澳門基本法》來源於國家的《憲法》,當中體現了國民的集體意志,這種意志則表現在中國二千多年的文化積累,由此看來,國民教育的推廣有利於深入了解國家以及《澳門基本法》的核心思想,為“一國兩制”的穩步發展提供積極作用。

在討論加強國教的過程中,坊間出現擔心的觀點屬完全可以理解,只要不存偏見,理性溝通互動,應該可以促進社會向前。但部分惡意攻擊國家發展、抹黑課程內容的奇談怪論一時間鋪天蓋地,實在令人擔心,是不是有某種力量想把祥和團結、聚集民生、有序民主的澳門,引向部分周邊地區“本土化”、“民粹化”、“全面政治化”的亂局當中,對此實需高度注重。客觀的現實是,課程的內容直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具體的定案,幾位人大代表提出結合內地和本澳專家的力量,去編制一套符合國家歷史、適合澳門區情的課程,完全是對國家和澳門負責的態度和積極的建議,我個人對他們實在心存感恩。事實上,澳門社會上完全可以由此而開展理性討論,合國家和舉澳之力,為國情教育的開展奠定堅實、科學、理性的課程基礎。故此無需妖魔化國民教育的教學內容,做成未審先判的現象,忽視國民教育的存在性。同時,對於教育的內容有異議可以從正常的渠道指出,並且提出優化的方案,這才是真正的為澳門教育事業作出有建設性的意見,不能為反對而反對,而不顧教育推行的必要性。

對於課程內容,建議靈活增加對現代中國發展與機遇的介紹。這裡補充兩個信息作為背景。一個是近日的熱門話題,即據媒體報導,在美、日聯合圍堵、施壓阻止其盟友加入中國倡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情況下,近日英、法、意、德已正式申請加入亞投行,與中國攜手共拓新的發展機遇。另一個是,去年底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施蒂格利茨撰寫的《中國世紀》指出:“中國經濟以拔得頭籌之勢進入2015年,並很可能長時間執此牛耳,即使不能永久保持。中國已回到它在人類歷史上大多數時間裡所佔據的位置。”英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馬丁‧雅克亦對“中國世紀”的說法深表贊同。藉此我想指出的是,中國正在不斷發展壯大並為國人、以至世界提供新的發展動力與機會,這一事實已經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與認可。因此,世界各地的目光紛紛聚焦中國,努力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最新發展。澳門社會實在沒有理由與世界大勢背道而馳,受累於某些人的混淆視聽,對了解祖國有所排斥,進而錯失發展先機。誠然中國的發展也伴隨著問題與困惑,但瑕不掩瑜,我們應該正視問題、理性探討、共同應對,萬萬不可譁眾取寵、妄自菲薄、消極應對。不可幫著外人看衰、破壞中國發展,而應攜手揚長避短、攻堅克難,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其中,對於澳門來講,最應該盡顯“近水樓台”的便利,更加主動、更為充分地向青少年一代介紹國家的發展情況、了解國家發展所帶來的機遇,為澳門青年提供更廣闊的發展思路與成材空間。再者,建議加入更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加強學生關於中國文化的形成因素及思想精髓的學習了解。此外,亦相信特區政府會進一步增設資源為國民教育的系統化、恆常化創造條件,讓學校和老師有自信地推廣國民教育,深化國民教育的教學多元化,讓學生更容易吸收課程中的內容,能夠系統地、客觀地、理性地了解國家的發展。

對於國民教育的推行,核心是為了增加國民對國家的認識以及認同感。從動機上看來,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中國人認同自己的身份是很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國家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澳門社會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肯定、支持並推廣國民教育,加深青少年對國家的認識,是每一個珍惜和平發展環境、希望長期繁榮穩定的澳門人,發自真心的期望與義不容辭的責任。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 蕭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