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車”能否倒逼出租車行業改革?

“專車”這條鯰魚,攪動了這個傳統而粗放的出租車行業。

在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沈巋看來,“政府打擊黑車是一件吊詭的事,一邊在培育黑車,一邊在打擊黑車。”

在出租車行業特許經營的管理體制下,因為城市的道路資源是有限的,同時避免帶來空氣污染等其他問題,政府要進行牌照數量控制。另一方面,政府還要進行價格管制。但這實際上導致了許多出租車司機不願意在高峰期時出車,因為交通擁堵,成本不划算。

而“專車”則不僅滿足了大城市的出行需求,還極大地滿足了個性化出行需求。“專車”的興起,對於傳統的出租車管理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對於監管部門來說,這種變革也帶來了種種好處,比如道路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比如空駛率大幅降低後,空氣方面也不會造成太大負擔。

在出租車司機看來,“專車”難免有搶佔市場之嫌,但是就目前而言,“專車”並沒有完全對出租車司機構成損害。巨大的市場,足以使二者在各自的細分市場生存下來。

問題的關鍵其實在於,長遠來看,“專車”會衝擊出租車特許經營體制。根據現行的道路運輸條例,無論出租車或是汽車租賃公司,其汽車都需要拿到牌照才能進行運營,而牌照的規模是受到控制的。因此,“專車”的出現可能觸動了一些既得利益。

沈巋認為,這種新的現象出現以後,政府可能需要考慮如何因勢利導,在現有的規範框架之下,是不是可以讓各方利益能夠共同協商,對於一些還不太符合規範的現象,不一竿子打死,“看看能不能在既有的法律規定的情況下,給他們一個合法的資格,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符合市場的需求。”

對於出租車司機的哭鬧而言,專車只不過是個導火索。圍繞出租車行業的爭議多年來一直未曾消退。其背後主要的原因在於,特許經營制度帶來了壟斷。

沈巋認為,“專車”等的出現,有可能最終導致出租車的特許經營轉為普通許可經營。普通許可經營在數量上給予合理限制,在價格方面不予嚴格管控,如此,城市租車出行的需求會極大地得到滿足,黑車市場也基本上可以杜絕。

監管部門一直擔心的問題主要有幾點:一是出租車需要佔用道路行駛,而道路是國家資源,道路也是有限的;二是防止盲目投放運力導致供求關係失衡;三是由於出租車能耗高,不宜大量發展佔用道路資源。然而這些問題都可以在新技術、新條件之下予以解決。

普通許可經營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這類牌照最大的特點是沒有數量的限制,市場的力量會自動進行調節,越來越多的人進去,行業競爭加大,無法生存下去的個體就會退出。然而道路資源沒有辦法進行調節。此外,個體經營者也有自身缺陷,每一個個體經營者提供的服務都不一樣,無法做到非常好的規模效益的服務。因此,對於普通許可的一定的數量控制仍然是必要的。

沈巋試圖構想未來的模式,“仍然實行公司化的運營,在牌照數量的控制上,增加一些給‘專車’。這些專車停留在固定的地點,在固定的時間實現預約服務。同時,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在道路上運行的汽車也並不會增多。”

他認為,其實目前就是個重新洗牌的過程,讓新興的利益能夠進來。

事實上,已經有地方政府開始思考這一模式了。1月11日,北京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提出,針對目前北京市民對中高端出租車市場的需求,職能部門正在研究投放約租出租車的方案。這些車輛將不同於巡遊出租車,可通過電話或者網絡預訂,價格高於普通出租車。

北京並非先例。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曾向媒體透露,廣州市交委目前已在籌備一個平臺,約租車有望在今年上半年投放市場。

廣州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彭澎也提出了更為大膽的思路。他表示,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做法,對出租車行業實行雙軌制,保留一部分出租車公司,也可以直接向司機發放運營牌照,掛靠在行業協會,繳納少量的費用,實行扁平化的管理。

他也表示,如果不進行那樣大的變革,要繼續在現行出租車體制下運營,那麼至少“份子錢”可以控制在一定的合理範圍。

出租車常常是整個城市發展的縮影。一輛不起眼的出租車,足以折射出許多問題。

彭澎認為,當前的政府更多是管理型政府,而不是服務型政府,思考問題的基點不同,提出解決辦法的思路和目的就不同。其次,“專車”事件也暴露出監管部門對於新生事物管理滯後的問題。“互聯網時代到來後,對於新生事物的管理不能過於採取排斥態度。對於新生事物或需求不妨認真做分析,多聽各方意見,從而進行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而不是閉門拍腦袋。”

隨著廣州、北京的政府部門相繼傳出將“投放租約車”,看起來,監管部門似乎已經開始有所行動。然而中國出租車行業內在問題能否破局,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周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