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為中國經濟應對“啣接期”支招

【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中國一季度經濟增速繼續回落,如何應對新舊動力轉換的“啣接期”?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短期應在激勵地方政府、防範局部風險、調整貨幣政策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以確保宏觀經濟繼續在合理區間平穩運行。

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原經濟學院院長劉偉日前在京表示,一季度7%的GDP增速合乎政策目標預期,但需要解決投資需求疲軟的問題,防止通縮風險。

他注意到,當前投資需求不振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對地方政府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發生了變化。一方面,GDP增速不再是評價地方政績的主要標準;另一方面,中央對地方債務和土地財政的約束力度加大。

劉偉認為,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增長需要依賴結構調整和市場力量。短期來看,在上述兩方面變化的作用下,如果不加大政策調整和改革力度,儘快給地方政府明確新的目標、新的資源和新的預期,遏制經濟下行壓力會很困難。

在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看來,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見底和國內定向寬鬆政策作用顯現,下半年經濟出現企穩或小幅回升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他指出,未來中國經濟需堅持宏觀調控的區間管理,爭取做到“調速”不“失速”。他說,3月份東北地區工業增加值下降3.2%,這種區域性工業增加值出現負增長在中國歷史上是比較少見的。

“由於要素條件的變化,中國適當的減速恐怕是規律性的,我們可以接受,但是即使在減速的過程中也要把握好一個度,絕對不能在短期內出現大幅度的下滑。”範劍平表示,為做到調速不失速,提質更增效,還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在保持政策定力的同時,中國政府並不缺少憂患意識。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日主持召開東北三省經濟工作座談會時指出,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有效頂住下行壓力,否則就業、收入等民生問題會受到較大影響,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也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