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國外如何打造“城市副中心”

建設週期長達二三十年    各種功能需要不斷豐富

“北京市四套班子將在今年國慶前夕全部由城區遷往通州區”的傳言幾周之內炒高了通州房價,但有關通州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Sub-CBD),將如何“承載北京未來發展”的議論仍在持續。國內輿論愛把通州的建設往紐約曼哈頓、巴黎拉德芳斯等商務區上靠,“下一個東方曼哈頓”甚至成了一些樓盤打出的迷人招牌。其實,作為規劃中的“城市副中心”,通州更像是東京的臨海副都心——禦台場,那裏的很多建設和發展經驗值得借鑒。在多位中國城市規劃專家看來,反復炒一個“城市副中心”只能誘使一些民眾“盲目跟風”,但作為北京這樣的大都市來說,要緩解中心城市壓力,必須進行重塑。

通州和曼哈頓是兩回事

國內很多媒體都把紐約曼哈頓、巴黎拉德芳斯稱為“城市副中心”,但《環球時報》記者詢問在美國和法國生活的華人華僑,都認為這樣的類比不合適。一個華裔律師說:“與其說曼哈頓是副中心,不如說是‘富中心’。像我這樣的人,都因為那裏房價太高而搬到郊區住了。”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尹稚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國外一些大都市不會刻意強調“城市副中心”這一概念,而國內的很多輿論愛把通州的建設往曼哈頓、拉德芳斯上靠,很多時候是房地產商的宣傳噱頭,所以才會反復炒作,其實是兩回事。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教授、北京市行政區劃與區域發展研究會會長張可雲近日撰文說:“2014年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後,就先後有人將保定、天津等地作為首都副中心炒作,誘使一些民眾跟風上當。這些教訓值得汲取。”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住宅產業發展和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孫克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國際上有很多大城市都設有城市副中心,以緩解中心城市因為體量過大、不宜繼續擴展的種種問題,一般來講能實現中心城市的商業職能轉移、政府職能轉移,疏散中央區的人口、就業、環境、交通、經濟等各方面壓力。孫克放表示,雖然很多城市都設有城市副中心,只是未必都叫“Sub-CBD”,但它們都在現實中發揮著這樣的功能。比如,東京就有不止一個副中心。眾所周知,因為東京地理面積、發展規模有限,在近些年發展了多個副中心,且每個都著重承擔金融、娛樂、旅遊、文化等不同方面的功能。還有英國倫敦非常出名的金絲雀碼頭,正在成為與倫敦金融城旗鼓相當的新興中央商務區(CBD),目前英國最高的3棟建築均坐落於此。據記者查詢,20多平方公里的金絲雀碼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還是個衰落的航運碼頭,但80年代開始全面改造為金融區。

孫克放認為,拉德芳斯和曼哈頓一樣,更準確地說應是“城市綜合體”。拉德芳斯位於巴黎市西北部,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就成為集商務辦公、購物、生活和休閒於一身的現代化城區。孫克放說,“建築學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術語——豪布斯卡(HOPSCA),最早就誕生在拉德芳斯(1986年)”,是隨著城市功能的綜合化而形成的複合地產最高模式。

擁有“新凱旋門”的拉德芳斯區是人們到巴黎後的必看之處。但誰能想像,1870年普法戰爭中這裏曾是一片法軍死守的無名高地,直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那裏還被看成是巴黎的“貧民窟”。經過不斷規劃和建設,拉德芳斯作為巴黎都會區首要的中心商務區,到上世紀90年代已雲集全球上千家知名企業。但拉德芳斯政府機構很少,據說只有法國國土整治與地區行動署在那裏有辦事機構。近年來,因為功能趨於單一,並出現新的交通飽和等問題,在巴黎也存在著對拉德芳斯的爭議。

東京臨海副都心已建設30年

有關通州建設為北京副中心的說法醞釀多年,但實際建設需要一個過程。這一點和東京的臨海副都心建設有相似之處。東京灣對面,有個地方叫禦台場,那裏有富士電視臺大樓、大型購物區維納斯城、自然天成的海濱公園、高層觀海公寓,現代化氣息濃厚。一座雄偉的彩虹橋跨海縮短了臨海副都心與東京市區之間的距離,無論是驅車還是乘坐電車,都只需要20分鐘左右就可到達東京中央區的銀座。通勤高峰時的人滿為患、地震多發帶來的潛在危險、土地價格高漲對經濟的制約,使東京從1958年開始陸續打造了7個副都心,其中有新宿、澀谷、池袋等,占地約4.5平方公里的禦台場臨海副都心仍處建設“進行時”,預計2016年基本建成。還有種說法是,到2020年東京舉辦奧運會時,臨海副都心還將建成大型港口,可以停泊大噸位的豪華遊輪,那時才標誌著禦台場建設開發的結束。

禦台場臨海副都心的房價、物價與東京中央區相比都相對便宜。臨海副都心的地價為每平方米56.5萬日元(1萬日元約合510元人民幣),而銀座的地價為每平方米1404萬日元。在禦台場,有的地方停車一天只需要1000日元,而東京繁華地區的私營停車場一個小時就要500日元。每到週末,都有很多人來禦台場臨海副都心休閒、購物。儘管禦台場現在風光華麗,但它的建設過程並不順利。1979年,時任東京都知事鈴木俊一提出建造臨海副都心的構想,1989年動工時又趕上日本經濟衰退,一些準備進駐副都心的企業紛紛取消計劃,導致東京都不得不修改開發計劃。直到1999年,禦台場臨海副都心的建設才加快步伐。

任何一個城市副中心的發展,除了大規模商業設施建設外,能有多少大型機構和企業進駐是最不容忽視的問題。以禦台場臨海副都心為例,到2006年底時,進駐那裏的企事業單位就有800多家。特別是富士電視臺把總部搬遷至禦台場,帶動了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

北京確實要成“多中心城市”

孫克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現在中國很多城市都有發揮著副中心作用的新城區,如河南的鄭州新區,給人以非常現代化的感覺;再比如浙江的杭州新區,以前杭州以西湖為中心發展,現在很多會展都搬到了錢江地區。孫克放認為,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在緩解中心城市壓力的同時,也意味著資源的轉移,高區位的資金流動、金融商業的轉移,會讓副中心很快成為新的資源漩渦,所以一直有這方面的呼聲。但值得注意的是,規劃必須要現實、所選區域必須足夠優良,能夠實現城市交通網、生態網、商業網三網交織,才有可能成為城市副中心。在一些學者看來,通州區域有一個很嚴峻的現實問題是——缺水。

不管怎麼樣,城市規劃抬高了通州的房價,也讓它有了更大的國際知名度。英國廣播公司去年10月報道說:“在北京,幾乎沒有人意識到大運河從杭州通往天安門以東35公里的北京郊區——通州。然而,在中國歷史中,比這條大運河更重要的地方並不多:它是世界上最長最古老的水道,長度是蘇伊士運河的9倍。沒有大運河,北京絕不會成為中國的首都。”

新加坡亞洲新聞頻道7月3日在報道通州東小營村村民盼著拆遷時說:“北京市政府搬遷傳言使通州住宅市場一片繁榮。”香港《南華早報》相關文章說,作為運河北方終點的通州或將再次令外國記者驚詫不已,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在這片運河地帶又將矗立起一個“新北京”。報道說,通州將成為北京“副政治中心”,規劃人員已為政府建築留出備用土地。但文章也援引一位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的話說,“市政府人員僅占全市人口的一小部分,我們不應只依靠該搬遷減輕交通擁堵狀況”,但北京確實要重塑成與發達國家大都市相似的“多中心城市”。 (孫秀萍 姚蒙 丁雨晴  張怡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