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會參加中國抗戰閱兵式吗?

7月10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程國平首次公開明確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正式邀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加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活動。

這個邀請,可謂擲地有聲、意味深長,同時也吊足下國內外輿論的胃口。安倍,到底來還是不來?這也將在接下來近兩個月時間堅成為日本政界最“棘手”問題。

中方打出“一個微妙的邀請”牌

“一個微妙的邀請”,德國全球新聞網12日評論稱,習近平的正式邀請,是將改善中日關系的“皮球”踢到了日本政府腳下。

雖然此前有不少傳聞說中方會邀請安倍,但中國高層對外証買還是首次。早在幾個月前,圍繞中國是否邀請日本領導人來華參加抗戰勝利日閱兵的猜測就一直不斷。中國官方雖沒有明確,但也沒有否認。

3月8日的兩會期間.王毅舉行記者會,日本NHK記者首次在公開場合提到了這個問題。王毅的回答是,“我們會向聽有的有關國家領導人和國際組織發出邀請,不管是誰,只要誠心來,我們都歡迎。”這是中方首次暗示安倍在滿足中國一定條件下,可以來華參加相關紀念活動。

半個月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全上.又有日本媒體向發言人華春瑩問到此消息,華的回答重申“中方巳向所有有關國家領導人和國際組織發出邀請。”當被追間是否包括安倍吋,華反問:“你認為日本和二次大戰或者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有關系還是沒有關系?”這等於再次間接証實了,中國將邀請安倍參加相關活動。

以上表態顯示,中方從定下此活動外事規格開始,就把日本包括在邀請名單中。之所以沒有公開表達邀請安倍訪華,最大的可能是沒有必要將安倍與其他國家領導人分開看待,以至於給人一種閱兵式是針對日本的感覺。此前日本已有輿論認為中方的活動主要是“沖著”日本來的,顯然對此中國有明確認知。

這次外交部副部長程國平公開透露習近平邀請安倍來華參加活動,是中國官方首次明確此事,自然帶有一定的指標意義。本質上中方是希望安倍能在對歷史有擔當的基礎上,與中國和平共處。這種想法符合2年來中國對日外交思路以及習近平發展對日關系的政治脈絡。

當然,中方的紀念活動在傳遞出去的信息上,肯定有對日本右翼否認歷史的警告。歷史已定,不容抹殺。但系列活動是把日本政府與二戰時的軍國主義相區分的;是把一小撮右翼勢力和日本普通民眾相區分的。中國邀請安倍來華,並不是為了尋求虐待式的報複快感,而是體現不再拘泥受害者心態,以和解的眼光去看世界的雄心。這種雄心不光展示給安倍,同樣展示給整個國際社會。

當然,以上所言,只是中方善意的出發點。中國希望顯示自己的寬宏大量,同時也向其他國家表明這場活動是包容性的。因為之前有外媒報道,一些國家擔心出席可能帶有“反日”意味的活動會被視為選邊站。還有一些外媒認為,這是中國為強迫日本就範而精心策劃的一局。不過,日本如何看,只能由日方自己去做出判斷。目前,日本官方尚未通過媒體公開回應安倍是否接受邀請。

安倍糾結:不願參加閱兵又想受邀訪華

盡管官方沒有回應,但日本通過媒體迅速放出了試探性的“風球”。在中方宣佈已向安倍發出邀請函後,7月真1日,日本主流紙質媒體之一的《朝日新聞》在頭版頭條刊發消息,稱“首相正在考慮9月訪華”,副標題則是“不參加(中方)的紀念日活動”。

《朝日新聞》引述首相親信人士的話稱,安倍正就9月初訪問中國一事進行探討。安倍希望能夠與中國領導人舉行真正的首腦會談,而不是利用國際會議間隙舉行的雙邊會晤。報道稱,安倍曾跟身邊人說,“既然有(從中國來的)邀請,就不想逃避”。不過,報道也稱,安倍一方面表示“不想逃跑”,另一方面則表示參加這樣的活動會招致國內的反對,因此希望避開這一天,在9月3日之前或之後訪問中國。

日本媒體分析稱,安倍這是在效仿德國總理默克爾。後者也是在俄羅斯紀念戰勝德國法西斯70周年活動結束的第二天才抵達莫斯科,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晤的。如果說,中國之前是將“皮球”踢到日方腳下,那麼安倍沒有公開拒絕邀請,而是試探拋出9月3日前後“訪華”的方案.這是一種很“外交”的回應,像是又把球踢回了中方。

對于安倍來說,到中國參加紀念抗戰勝利活動將在國內承受巨大壓力,會被日本輿論解讀為向中國“投降”甚至“磕頭”,安倍已經下滑的國內民意支持恐怕也會雪上加霜。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瓦列裏‧基斯塔諾夫表示,安倍一貫會看日本國內保守派勢力的日艮色行事,畢竟後者是他的執政基礎,“日本國內認為,中國無理由地過度渲染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意義,是試圖利用它向東京施加政治壓力。目前,兩大間題令中日關系蒙上陰影,即領上爭端和對歷史的認知”。

但安倍對中國的政策非常複雜。他早就試圖改善雙邊關系。但他更希望中日緩和能夠對應讓日方更感舒服的方式。不久前曾訪華的安倍特使谷內正太郎將於7月中旬訪華,據稱也是想打探出中國的“真實想法”。中日許多分析人士都表示,這種糾結心態體現出歷史問題實際上已經是日本自己最大的包袱。

無論是否參加閱兵,安倍只要9月初到中國參加部分抗戰勝利紀念活動,他都將成為第一位這麼做的日本首相,並創下中日關系的新紀錄。如果安倍能出現在中國紀念抗戰勝利的閱兵式上,這將是改善中日關系的重要一步,在很大程度上有助改善中國輿論對他和日本政府的評價。同時,安倍“單刀赴會”的勇氣也可能被傳為美談。

在中日兩國歷史與現實的矛盾錯綜複雜、兩國國民相互猜忌甚至敵視的背景下,安倍將如何回應中國打出的“邀請牌”,確實需要智慧和勇氣。

日糾結心態來源無法接受中國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3日之前,還有“8‧15”安倍發表講話等有影響的節點,安倍七八月份怎麼做,會影響人們對9月份和之後的中日關系的預期。    《日本時報》發表評論稱,安倍一直希望受邀訪問中國。但如果他真希望訪問北京,那麼他在二戰結束70周年的聲明中講些什麼非常關鍵。報道引述接近安倍的消息來源稱,安倍可能堅持在講話中使用“深表遺憾”,不太可能進行道歉。但如果聲明內容漏掉道歉內容,可能會激起中國和韓國的批評。如果內容讓中方無法接受,也會影響到安倍晉三的訪華。

報道稱,安倍也在計算風險,本政府官員和安倍顧問團隊成員已公開表示不願意看到安倍做出新的道歉,“過去的首相已經在很多場合進行了正式道歉,我們應該結束這種道歉,向前看。”

幾天後,日本“國安會”一把手,也是安倍外交智囊的谷內正太郎將訪華。他肩負著討論安倍來華相關事宜的使命。《東京新聞》對此稱,實際上,現在中日之間的課題很多:日本擔憂的是中國的對日態度,其中習近平9月3日“重要講話”的內容是焦點;中方也注視著安倍戰後70周年的談話。由於日本內部對安倍出席勝利日慶祝活動,特別是閱兵式反對聲很強烈,猜測中日磋商肯定會碰壁的說法也早早出現了。

實際上,日方這種認為中國花費巨資、興師動眾舉辦如此長時間、高規格的紀念活動,僅僅為了刺激日本的猜測和分析是站不住腳的,也小看了習近平外交風格和中國的外交格局。

隨著中國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日益強大,中國外交底氣也越來越足,針對中日關系的表態比以往也更加直接。外長王毅在近日舉行的世界和平論壇中談到:“從根本上來講,(中日)問題是在於日本能不能夠真正接受和歡迎最大的鄰國--中國重新發展和崛起……就心態上而言,我認為日本方面還沒有做好充分的准備。所以中日間很多問題,從根上來講與這個問題有關。”

這是中國負責外交部門的高級官員少有地對中日之間深層次矛盾的明確闡述。既表達了對日本社會的某些失望和期待,同時也展示了中國的一種自信狀態,那就是中國發展壯大的現實,不再藏著掖著,而是公開對質疑者把心裏話說出來。

參加論壇討論的中國前駐日本大使陳健稱:王毅的講話體現中國最近一段時間裏表現出來的自信和透明度,回應了國際社會對中國長期的要求。

就如同此次邀請安倍來華參加抗戰系列紀念活動。是符合外交禮儀和利益的,體現了中國對自己發展道路和發展目標的自信,也自然表達廠對中日關系未來的自信。這就像俄羅斯邀請德國領導人參加閱兵式、英法邀請德國領導人共同紀念諾曼底登陸一樣,是從宏大歷史敘事著眼的大事件,是中國近百年夾少有的重大外事活動,在某種程度上,它標志著中國外交風格的一種成功轉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