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娛樂元素吸引旅客逗留 兼談鼓勵博企參與影視娛樂

陳觀生

本澳博彩毛收入下跌逾年,經濟進入調整期。但博彩業界認為,澳門的博彩業仍然在亞洲擁有顯著的領先地位,在10多年內仍將是很有吸引力的旅遊城市。即將開幕的大型項目,如新濠影匯、美高梅、永利皇宮、巴黎人等,將為澳門注入新元素,帶動經濟增長。不過澳門必須有更多的娛樂元素,吸引旅客多逗留。在博彩業出現疲弱之際,博企已經開始出現新一輪非博彩元素競爭。當中,借助近年中國電影事業大幅發展的契機,參與影視娛樂事業或是博企非博彩元素新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需在非博彩元素拓展商機

早前,行政長官崔世安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表示,經過多年努力,博彩毛收入與非博彩毛收入的差距收窄。崔世安稱,經濟適度多元是澳門發展的總體事業,希望穩定龍頭產業,逐步發展培育新興行業成長。去年的統計顯示,在經濟適度多元方面,博彩毛收去年為三千五百億,包括批發、零售、酒店、餐飲、建築及金融的非博彩毛收入超過一千九百億,說明博彩元素與非博彩之間的差距收窄,特區政府的努力取得一定成果。

崔世安稱,博彩業從過去十年的持續增長轉為下跌,上半年每月平均賭收約二百億元,反映十年升市後回復至一個比較穩定的數據,故將每月賭收由二百六十億下調至二百億,未來會按實際情況再調整。

崔世安認為,整體而言對澳門博彩業仍保持發展審慎樂觀,主要基於多個原因:第一是全球博彩城市中,澳門博彩毛收入依然高位;第二是澳門經過長時間的博彩業營運經驗,培訓大量人才,具備單一博彩業營運的高度競爭力;第三是現在興建及已建成的綜合項目具有世界水準,足以與外地競爭,且澳門長期以來作為世界旅遊目的地,一四年及一五年獲多個國際認可,具備條件競爭。不過,澳門仍有進步空間,在自身基礎上加大力度發展,提升競爭力。

社會公認,本澳一業獨大隱含極大風險。博彩業過去的一年可說是在“風暴中航行”。原因包括需求放緩,內地打擊貪污、過境旅遊簽證收緊等因素;加上亞洲有不同的國家開始發展賭博業,令競爭日益激烈;再有政府的禁煙措施,令賭客失去興趣。種種原因令澳門博彩業整體成績下降。在賭博業“黃金歲月”暫告段落之後,本澳更需發展非博彩元素,拓展商機。

有分析認為,本澳博彩業有望於下半年復蘇。即將開幕的大型項目,如新濠影匯、美高梅、永利皇宮、巴黎人等,將為澳門注入新元素,帶動經濟增長。而且現時的酒店入住率仍然爆滿,顯示旅客願意在澳門多留一天以上,但澳門必須有更多的娛樂元素,吸引旅客多逗留。儘管如此,昔日投資收入回報率可達50%的光輝歲月也將會結束,在今年將會下滑至34%。

隨著亞洲、亞太和歐亞地區博彩業的開放,大量新賭場和綜合型度假勝地投入運營或開始建設。同時,澳門自身在今後的4年裏,將增加超過15000間新酒店客房,超過500家新的國際酒店、零售、娛樂和非博彩類服務場所,占地達到180萬平方米。

但澳門的博彩業仍然在亞洲擁有顯著的領先地位,在10多年內仍將是很有吸引力的旅遊城市。隨著新建設即將落成,有望為博彩業帶來新增長。特區政府對目前正在興建的幾個大型博彩酒店綜合體,而其中一些博彩企業,也規劃在新建的大型博彩酒店綜合體中,引進各類文化含量較高的度假娛樂項目,為博彩業界尋找新的非博彩機遇。

事實上,本澳已成為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最受歡迎的國際博彩和娛樂中心。但隨著遊客數量的激增,良好的聲譽需要高品質的服務和度假設施來維持,人們不僅需要最好玩的博彩,也需要最棒的娛樂和住宿。而且,隨著亞洲博彩業的持續發展,遊客人均消費的增長也促進了地區娛樂業的發展。由業界人士認為,本澳夜生活娛樂實在寥寥可數,並未有很多選擇,所以這方面有著巨大的發展潛能。

中國電影發展帶來本澳另類機遇

在博彩業出現疲弱之際,澳門博企已經開始出現新一輪非博彩元素競爭。不過,各個博彩企業為非博彩元素費煞思量。筆者認為,借助中國電影事業高速發展的契機,積極參與其發展過程,本澳或會得到另類的機遇,並創造出新的發展經濟發展模式。

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同時也是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據普華永道報告顯示,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將從2013年的31.3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59億美元,漲幅高達 88%,這表明中國電影產業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看看這些年中國電影產業的高速發展,不亞於本澳博彩業的發展速度,並且未來還有不小的成長空間。

根據“數太奇”電影大資料平臺的最新資料顯 示,19~35歲的年輕觀眾已經成為中國影院觀眾的主要人 群,占所有影院觀眾的85.9%。雖然這一時期電影票價有 了較大增長,但是隨著國人消費能力的提升,有消費能力的年輕人逐漸成為電影消費的主力軍,中國的電影市場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發展時期。自2003年電影產業化改革啟動以來的十餘年間,中國電影的市場規模便一直保持著每年30%左右的增長。2005年,中國電影在度過百年華誕之後,迎來了蓬勃發展 的“新元年”,電影產業在國內經濟高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電影產業化改革和市場需求的拉動下,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巨大潛力。2010年,中國電影全年票房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電影的產量也一直保持著快 速增長的態勢。2001年,全國各電影製片廠和製作公司出 品的故事片電影總和只有88部,但是僅僅過去了十年,到 2010年時,國產故事片電影的數量便達到了526部。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公佈的資料,2013年各大電影製片方共生產故事片電影638部,相比於2001年提升了 625%。以此推算,我國故事片電影的產量平均每年增長48%左右,產品規模增速極為可觀。

不僅僅是電影產量快速增長,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容量進入21世紀之後也在不斷擴大。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 總局電影局公佈的相關資料顯示,2013年全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總額已達217.69億元,比2012年增長了27.51%, 是2005年全年票房總額的13.6倍;其中國產片總票房為 127.67億元,同比增長54.32%,占比58.65%;進口片總票房90.02億,同比增長2.30%,占比41.35%。同一時期,美國的年票房增長額約為4.7%,全球平均增長水準也僅為6.7%。

隨著電影票房市場規模不斷上升,中國電影的單片票房收入也在不斷提高。十年之前,“票房過億”還是評價一部電影是否是一部成功商業大片的重要指標。2002年,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英雄》獲得2.5億元票房,業內普遍 認為只有商業大片才能取得如此可觀的票房成績。目前,很多中小成本電影也實現了“票房破億”。2012年“賀歲 檔”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前期製作成本約為3000萬 元,後期行銷成本約為3000萬元,總投資不超過8000萬元的電影實現了12.6億元的票房收入。2013年,國 內上映的中外電影中,票房過億的電影已經達到51部。伴隨著“過億”電影數量的增加,中國億元級電影 票房占全年總票房的比重也在不斷擴大,從2005年占比 17.3%一路攀升至2013年占比74.7%。此外,從最近四年的電影市場和票房統計情況來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中電影大約七成左右的票房都非常有可能繼續被億元級電影收入囊中。全國各地的影院建設也進行的如火如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2003年全國主流院線僅有影院 1140家,銀幕1923塊,即便是到了2007年,全國銀幕總數 也僅為3527塊;但是到了2013年,全國銀幕總數就已超過 18000塊,僅2013年一年,全國新增銀幕就超過4500塊,平均每天新增銀幕14塊。影院數量和銀幕數量的爆炸性增長為電影市場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建設條件。

過去十年,中國電影產業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無論是在電影產業鏈的投資、製作、發行、放映還是衍生品開發方面,都與世界領先國家的電影產業存在較大距離。在電影的盈利模式和收入構成方面也需要進行調整,目前,在中國一部電影的票房一般可以占到電影總體收入的80%,而版權收入僅占6%,這和好萊塢的電影收入構成有很大的不同。

上述這些為本澳參與中國電影事業發展提供了另類的機遇。首先,是電影產品銷售的多視窗維度機遇。好萊塢“電影生意”80%的收入來自於後視窗。好萊塢從時間範圍和多視窗兩個維度進行電影產品的銷售,時間維度上整個產品的銷售週期長達72個月,多視窗維度方面涵蓋了國內到國際、院線到客廳、出租到出售等幾乎所有環節的價值變現。更值得思考的是好萊塢大片的價格策略:低價撬動市場。在產生最多收入的家庭影碟和電視網環節,不僅僅是受眾最多、注意力最為集中的環節,而且是好萊塢發行商定價最低的地方。其中電視網環節對消費者來說是免費的,由電視網將用戶的注意力變現為廣告價值,並最終以版權費的形式返還給電影的發行方。相對而言,中國的後視窗市場還沒有真正啟動。

其次,電影“首輪劇院”開發與宣傳市場,主要是電影節或者電影展銷市場,影院業屬於重資產行業,中國電影院總體盈利狀況並不好。從2011年開始,中國電影銀幕的單銀幕票房就開始下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影院中,僅三分之一盈利,三分之一打平,三分之一虧損。本澳或者可以另闢蹊徑,突出發展電影展銷市場,其中開發高票房產出的“首輪劇院”,如打造首映選擇地,大有前景。而從好萊塢的經驗認為,擁有了穩定的首輪劇院管道的的發行商更有可能成長成為行業的主導者。

鼓勵博企參與影視行業

電影科技的最重要基礎是攝影術,而攝影術傳入中國的門戶就在澳門。1844年在澳門西灣由法國人拍攝的媽閣廟照片,是在中國土地上拍攝的第一張照片,至今原作與被拍攝實體同在,成為澳門歷史城區世遺景點的最早實照。1926年,電影由西方傳到澳門。望廈實業展覽會上出現了專門的電影院,當時稱為”影畫場”,為澳門最早的電影院。1873年完全建成的伯多祿五世劇院(澳門世遺景點之一),昔日為澳門葡萄牙人的大會堂和土生葡人聚會之地,亦成為澳門最早的電影放映場地。

在兩岸四地中,澳門的電影事業發展和電影市場較為落後。電影曾經是澳門普羅大眾的主要娛樂。由默片時代到寬銀幕電影,都不乏投資者,上世紀六十年代,澳門電影放映事業達到一個高潮。早年的戲院規模很大,擁有逾千座位。上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開始,隨著房地產業的興旺,土地珍稀的澳門,拆卸電影院興建大廈發展房地產成風。七、八十年代東方戲院、金城戲院、樂斯戲院、域多利戲院、麗都戲院、百老匯戲院、先後倒閉。到本世紀初,澳門再有八家電影院消失至今,只有永樂戲院、澳門大會堂及旅遊塔劇院在商業經營中。

不過,近年隨著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發展,過往在大中華區占主導的港臺電影紛紛進軍內地,以大中華區遊客為主的本澳博企,亦相繼迎合這種發展趨勢,紛紛舉辦電影節、影展、首映式等以及新建現代化的戲院,如已經運營多時的銀河影院,自開業以來就是專攻喜歡看戲的豪客的,十間影廳中有5間是貴賓廳。除了貴賓廳,普通廳也是裝飾豪華舒適,採用頂級的放映設備,讓遊客體驗最佳的觀影感受。除此之外在澳門看電影還有幾個好處,一是外國影片比內地提早上映,可以先睹為快;二是有些片子經過內地深刻需要剪輯,澳門則能看到完整版;三是有些內地並不上映的影片在這裏也能看到。

近期公佈即將開業的以電影為主題的新濠影匯,設有多個獨特娛樂設施及景點,將為本澳帶來嶄新獨特的娛樂體驗。除了興建5星級酒店綜合體外,新濠影匯亦會興建8萬平方米電影製作中心,總體將會有95%為非博彩元素。而且未來三年都會有不同的新建設相繼落成,務求帶來博彩業以外的服務和體驗。

澳博計畫和澳門主題公園渡假村公司合作發展路氹新項目。另外,預計非博彩與博彩的比例,將參考部分娛樂渡假專案,非博彩元素約占7成。渡假村酒店將有一系列非博彩元素,包括頂級餐飲、購物及娛樂休閒設施。美高梅路氹項目預計2016年開幕,占地7.2萬平方米,非博彩元素將占總面積逾85%,包括精選餐飲、零售及娛樂配套。

借助近年中國電影事業大幅發展的契機,營造更多的娛樂元素,吸引旅客多逗留。參與影視行業逐漸成為本澳博彩業界發展非博彩元素的重點之一,不少人士甚至直接投資影視業。筆者認為,本澳應該揚長避短,並針對中國市場的特點,獨闢蹊徑去分享中國電影市場這一杯羹。

首先,打造一個權威及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展銷盛會。本澳過往曾舉辦過一些電影節,但一直影響不大。近年,創辦了一個澳門國際電影節。據主辦者介紹,澳門國際電影節(Macau International Movie Festival)創辦於2009年,澳門電影電視傳媒協會與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於2009年的12月26日在澳門舉辦首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暨國際電影、電視、動漫產品展銷會(以後每年12月26日舉辦一次)。澳門國際電影節將發揮澳門東西方文化彙聚的優勢,集中展示全球的優秀電影。在鼓勵電影(電視、動漫)產業多元化發展的同時,培育本澳電影、電視及動漫從業新人,搭建資本與影視項目對接的平臺,打造一流電影節應有的國際視野。

不過,這個電影節開局不順,第一屆曾經惹了一身“臊”,被內地部分傳媒批評“亂收費”、“亂組織”、“亂頒獎”,主辦單位還因此提出法律訴訟。還好相關活動堅持下來,如今已經舉辦了六屆。與其他中華區的電影節相比,澳門國際電影節雖然得到特區政府支援,但力度明顯不足,而主辦單位亦被人質疑權威性,這固然是特區政府一向依賴社團主辦民間活動的思維所致,因此特區政府應該變過往支援方式,從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高度,除了整合影視業界,還考慮鼓勵各大博企積極參與,政府相關部門也可積極參與其中,打造出有影響力的影視盛會。

其次,發掘前後視窗市場,前視窗市場就是發揮在澳門看電影的幾個好處:外國影片可以先睹為快;片子能看到完整版;有些內地並不上映的影片在這裏也能看到,打造電影首映式首選地,吸引旅客逗留。後視窗就是參考好萊塢的盈利方式,發掘涵蓋國內到國際、院線到客廳、出租到出售等幾乎所有環節的價值變現。

再次,針對中國的市場特點,發展互聯網電影消費市場。當美國的電視仍然佔據了美國人第一大消費選擇,娛樂總時間的42%的時候,中國人在互聯網上消耗的休閒時間早已超越電視佔據總媒體消耗時間的55%,電視僅僅是29%。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中國消費者的媒介管道變遷路徑跨過了美國的“有線電視時代”直接邁入了互聯網時代,其成長空間巨大。

還有,關注智慧電視等新興娛樂媒介發展,儘量走在時代前頭。

最後,關鍵還是要特區政府出臺系列措施推動博企參與影視行業。除了作為博企非博彩元素鼓勵之外,政策不僅要符合電影業發展階段性特徵,還針對不同層次市場發展需求進行了差異化管理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