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推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 今日起接受居民報名免費參加

【本報訊】衛生局推出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今日起接受符合條件居民報名,提供免費的大便潛血檢查。衛生局稱,計劃目標是收集1,000個案,透過分析相關資料數據,為未來推動全民大腸癌篩查作參考。

報名條件是年齡介乎50至74歲的本澳居民、最近5年未接受過大腸鏡檢查、最近2年未接受過大便潛血檢查,以及沒有罹患大腸癌或其他癌症病史。

衛生局指出,近10年大腸癌一直位列本澳癌症主要癌症前三位,平均每年有170例新個案,並有約70人因此死亡。根據2013年本澳癌症登記的資料,大腸癌已超越肺癌,成為本澳最常見癌症的首位。因此,衛生局提醒居民注意,任何人士都不能排除患上大腸癌的可能,而且較常發生在60歲或以上的人士,當中以男性較女性的比例為多。而由大腸粘膜細胞變成息肉,再變成癌的過程可長達10年,故如作早期預防、及早發現,合適治療,大部分大腸癌治療效果良好並可治癒。

由於大腸癌早期通常無特殊症狀,僅為大便帶血(便血),且有些便血是肉眼看不到的,故須借助一定的檢驗技術,而當中尤以大便潛血檢查是國際上普遍作為大腸癌初步篩查的一種方式。是項檢查簡單、無痛、沒有入侵性,且對身體沒有任何傷害,受試者只須提供自己的糞便樣本即可。專家建議50歲或以上人士應每一至兩年進行一次大便潛血檢查,以篩查大腸癌。如親屬(包括父母、兄弟姊妹、子女)曾患有大腸癌,更應提早至40歲開始進行篩查。

另外,衛生局提醒居民注意,所有檢查均有其限制,大便潛血檢查也並非百分百準確。即使結果為陰性也可能有少數漏網之魚,因此應隔年再檢以提高保障。至於大便潛血檢查陽性者應接受進一步檢查,如大腸鏡,以查明是否患癌或有癌前病變;但須注意,大腸鏡檢查準確度雖高,也存在引致腸穿孔等併發症的風險。因此,居民應考慮大腸鏡對健康的好處和風險,及早諮詢家庭醫生,經評估後才決定是否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