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香港受降儀式的台前幕後

日本投降後,香港成中、英、美較量焦點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清政府屈辱地把香港割讓給英國,從此讓香港開始了長達157年的殖民統治!

1941年12月8日,日本在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同時,揮軍進攻香港。從此,香港經歷3年零8個月的苦難。1945年,隨著美國在廣島、長崎投擲兩顆原子彈後,日本宣佈五條件投降!

日本五條件投降後,誰來收復日本占領後的香港?成為中國、英國和美國三個主要對日作戰同盟國暗中較量的焦點。

蔣介石在接收香港受降受阻

其實,在日本投降後的第三天,遠東盟軍統帥麥克亞瑟在杜魯門總統的授權下,發布了第一號受降令:凡在中華民國、越南及北緯16度以北地區之日軍,均應向蔣委員長投降。香港就位於北緯16度以北地區。而且在戰爭期間隸屬於中國戰區的廣州作戰區。這說明駐港日軍應向中國國軍隊投降,中國收回香港是理所應當的。

在接到盟軍的一號受降令後,蔣介石即任命第2方面軍司令張發奎為接收廣州、海南、香港等地的受降官。命令張發奎的新1軍和13軍集結於靠近香港的寶安地區,執行香港的受降事宜。

但是,歷史卻沒有讓香港的回歸提前!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英兩國都從日軍突襲的切膚之痛中,深切認識到中國長期堅持抗日戰爭的巨大作用。美國總統羅斯福因此決定將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來對待。1942年元旦,美、英、蘇、中等四大國領銜,與其他22個國家共同發表宣佈對德、意、日等法西斯軸心國聯合作戰的《聯合國家宣言)。同年1月3日,該同盟國家宣佈,由蔣介石擔任中國戰區(含越南、泰國及將來盟軍可能控制的附近區域)陸空軍最高統帥。

為了表示與中國平等結盟抗日的誠意,同時鑒於日軍已經占領中國大半領土,致使西方國家實際上無法維護先前擁有的在華特權,美、英兩國政府進而宣佈願意與中國政府談判,廢除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兩國在華的不平等條約。

可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及其政府卻提出:香港主權的歸屬問題不在此次“廢約”談判的範圍。中國政府認為,香港歷來是中國的領土,既然英國無法守住而讓日本占領,中國就更有權在抗日戰爭中收回包括香港在內的一切失地。因此,1942年12月27日,蔣介石在中國外交部草擬的談判提案上批示:英方應在新簽訂的條約中,宣佈願意歸還九龍租借地。可是,英方代表堅持拒絕談判歸還九龍問題,致使中英談判面臨破裂。12月31日,蔣介石在日記中披露自己由震怒轉向妥協的心路歷程:

“晨5時醒後,考慮與英國改訂新約事.我雖不要求其對九龍問題作出任何保留之約言,而彼反要求我聲明九龍不在不平等條約之內,否則,彼竟拒絕簽訂新約。果爾,我政府惟有自動發表廢除不平等條約之聲明,以不承認英國在華固有之權利;一俟戰後用軍事力量由日軍手中取回,則彼雖狡獪,亦必無可如何。此乃為最後之手段。如彼無所要求,則我待簽字以後,另用書面對彼說明:交還九龍問題暫作保留,以待將來繼續談判,為日後交涉之根據。”“對英外交,頗費心神,以九龍交還問題,英堅不願在新約內同時解決,餘暫忍之。此實為對英政策與技術一大改變也。”

蔣介石與丘吉爾在開羅會議上交鋒

於是,1943年1月11日正式簽署的中英新約,除了宣佈取消英國在華的治外特權之外,沒有涉及英國歸還九龍租借地問題。10天后,中國政府才以外交部長宋子文的名義,向英國駐華大使提交照會,表示“中國政府保留日後重行提請討論此間題主權”。

同年11月下旬,美、英、中三國首腦在埃及開羅舉行解決世界戰局與戰後國際前途的秘密會議。蔣介石與丘吉爾這對幕後較量的對手,終於有機會就戰後誰來收復香港的問題,折沖樽俎,當面較量。

羅斯福是開羅會議的發起人。11月24日下午,羅斯福與蔣介石會晤時,主動提出戰後香港歸還中國並改為國際自由港的議案。即戰後中國國民政府繼續實行“容納”共產黨的政策,組織“國共聯合政府”,在此條件下,他願意勸促丘吉爾同意將香港以及英國在廣州、上海等地的租界歸還中國。隨後,羅斯福還在開羅寓所裏,向盟軍駐華最高軍事代表史迪威等人談論將香港歸還中國的計劃:“讓我們先在那兒升起中國的國旗,然後在第二天,蔣介石就會作出一個漂亮的姿態,讓香港成為自由港。這就是處理香港問題的方法!”

在三國巨頭的一次會晤中,羅斯福有意問蔣介石:“你對香港如何打算?”蔣正要回答。丘吉爾卻搶先抗議說:“先生們,請注意,香港是英國的領土。”

蔣介石立即反駁:“過去英國以暴力入侵中國,與清廷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國民政府概不予承認,戰後隨時可以收回香港。”

丘吉爾想不到蔣介石竟然如此頂撞他,只好佯作委屈地反問:“既然盟國共同致力於戰勝日本,為什麼英國還要像殘暴的日本那樣,遭受領上被剝奪的懲罰?”

在開羅會議上,丘吉爾向羅斯福等美國入一再申明,大英帝國的任何疆域,都不能作為商議主權轉移乃至別國託管的對象。中國要收回香港,除非跨過我的屍體!”

12月7日,由羅斯福、蔣介石、丘吉爾簽署的《開羅宣言》正式發表。宣言沒有提及戰後香港的歸屬,這就給中英外交留下繼續爭執的問題。

英國擅自搶先收復香港得到美國默許

在蔣之前,英國早巳展開搶先收復香港的各項工作。1945年夏天,英國政府內閣辦公室的“遠東計劃小組”已經根據殖民部和外交部的意見,制定戰後收復香港的計劃,並就戰後香港進行政制改革問題,提出具體的建議。8月13日,英軍參謀總長提議,一旦日本宣佈投降,就應派遣一支特遣艦隊專程接收香港。當天,英國外交部致電在重慶的駐華使館,要求他們指示在粵港地區活動的“英軍服務團”,設法將英國政府的指令送達尚還關押在港島赤柱國際集中營裏的

原香港輔政司詹遜。該指令稱:英國正在尋求美國參謀總長的同意,從英國太平洋艦隊中派遣一支艦隊,前往收復香港;詹遜應在日本投降後,設法恢復港英政府的行政管治,並在英國海軍特遣隊司令官抵港後,向他移交行政管治權。

英國擅自搶先收復香港的舉措,得到美國新一屆政府領導人的默許。先前贊同在戰後將香港歸還中國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不幸於1945年4月逝世。同年8月日本宣佈投降後,英國新首相艾德禮專門就恢復英國在香港統治的問題,致電美國新任總統杜魯門,請他“指示盟國最高統帥麥克亞瑟將軍,命令日本最高統帥官保証駐英國殖民地香港的日本地方司令官,應在英國海軍部隊的司令官到達香港後,向他們投降”。杜魯門隨即同意將香港受降權讓予英國。

蔣介石作出讓步,“授權”英軍重新占領香港

面對英、美兩國已經達成的默契,蔣介石與中國政府依然堅持只有中國才擁有對香港日軍的受降權。8月16日,中國外交部次長吳國楨奉命召見英國駐華大使薛穆要求美國遵守麥克亞瑟將軍發布的受降患命令第一號,不要派軍隊占領中國戰區內的任何土地。

同月20日,蔣介石再次致函杜魯門,說:“我要強烈地提出忠告,不要對波茨坦公告和盟國最高統帥所發出的受降條款作任何片面的改變。現在改變受降命令,會製造不良的先例,會在香港以外的一些地區帶來更為嚴重的後果。英國應該遵照總命令,撤回要在香港登陸的部隊,打消在這一地區接受日軍投降的企圖。”“如果正如英國大使所宣稱,您已致電艾德禮首相,為了不使您為難,我提出如下的建議:日本在香港的部隊應向我的代表投降;在投降儀式上,將邀請美國和英國的代表參加;在受降後,由我授權英國部隊登陸並重行占領香港。”

這表明,蔣介石堅持中國戰區統帥在香港擁有不可爭議的受降權的基礎上,願意作出讓步——“授權”英軍重新占領香港!此前,英國駐華大使薛穆曾經判斷:蔣介石在香港問題上將只爭面子,而不爭主權。這一判斷可謂有先見之明。當然,蔣介石所爭的不僅是個人的面子,而是中國作為戰勝國理應在香港領土上贏得的面子。這個面子,會給以後中國爭回香港主權埋下伏筆。何況,此時蔣介石已經不可能獲得像已故的羅斯福總統那樣的大國領袖支援,就國內局勢而言,蔣介石正急需依靠美國的海、空軍運輸力量,將多年退縮在西南的“國軍”主力,緊急運往東北、華北和西南沿海地區,以便迅速恢復國民党在全國的統治,並且准備和已經在抗日戰爭中迅速壯大起來的中共武裝打內戰。

為此,蔣介石不僅不能以中國收回香港的言論,來冒犯美國的盟友英國,反而需要爭取英國的諒解,同意將香港作為“國軍”主力北上的重要運輸中轉地。於是,蔣介石堅持的底線只能是:以中國戰區.統帥的名義,授權英國司令官接受香港日軍投降。

8月25日,英國特遣艦隊駛抵香港以南的中國擔杆列島海面。8月30日早晨,特遣艦隊駛人維多利亞港,迅速蕩平日軍部分官兵自殺武的負隅頑抗。當海風吹散硝煙之後,英軍官兵清楚地看見港灣岸邊的一棟棟華人樓宇,幾乎都飄揚著中國的國旗。

9月1日,英軍司令官夏愨宣佈成立香港臨時軍政府。當天,英國政府知會重慶,同意由蔣介石委託夏愨接受香港日軍的投降。中國軍事代表團隨即飛抵香港,就香港受降和“國軍”取道香港北上的問題,與港英當局談判並達成協議。雙方同意自達成協議之日起,至1947年8月75日止,“國軍”可以從廣州開入香港,租借九龍塘部分民居作為臨時軍營,然後乘海輪北上。據估計,此後途經香港北上的“國軍”超過10萬人。

1945年9月16日,夏愨代表英國政府和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在香港總督府舉行受降儀式。

1946年5月1日,被日軍囚禁的前港督楊慕琦返港重任總督,恢復了英國對香港的統治。蔣介石在美英帝國主義面前的各種原因的考量致使香港回歸祖國的時間整整推遲了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