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換柱”保“立委”席次

可能會再次失去“執政權”的國民黨,所餘價值不過就在維持一定的“立委”席次:38席,不讓“總統”提前被罷免;29席,防“修憲”門檻。民主,也有推力與反推力,不論統獨,愈急愈壞事,國民黨現在需要的是回到中道,重新開始,從容一點,維持兩岸持續和平發展

在“換柱”聲浪不絕之際,國民黨中常委提議召開臨時全國黨代表大會,並獲得通過。如此,國民黨勢必在10月中旬召開臨時全代會,變更他們在2016年“總統大選”的提名人選,從原本的洪秀柱,改為徵召現任党主席朱立倫上陣。

這個巨大的改變,為大選投下若干變數,這個變數到底能發揮多大翻轉選情的作用,很難預料。自2014年“3•18學運”到九合一選舉的重挫,國民黨始終沒能走出低迷的士氣,整體民意對國民黨依舊大不利。但是,政治形勢卻逼得國民黨不得不走這招險棋。說是險棋,原因很簡單,洪秀柱是經過民主程序初選產生的提名人選,不論她的民調如何拉抬不易,終究還是聚攏了一定的支持者。所謂坐轎的想下轎,抬轎的不肯鬆手,正是選舉最難協調之處。

38席不保的危險

洪秀柱在年初國民黨無人登記參選的困局中,硬生生打出一條血路,算是創了紀錄。而她在初選民調中,扎扎實實地以46%的支持度通過防磚條款(即若僅有一人登記初選,且民調支持度未達三成,則不予提名,改以徵召)的考驗,甚至她的支援度曾一度超越蔡英文,的確叫人驚豔。遺憾的是,自通過初選後的三個半月以來,她的支持度卻以失血性下滑的態勢跌到40%以下,一度甚至落後於親民党主席宋楚瑜。

洪秀柱本來條件就弱,除了吳敦義始終墊底,她一直在國民黨內幾個可能人選中居末。

洪秀柱自通過初選以後,選舉策略顯然失衡。一位財經分析人士透露,2015年6月間他和洪秀柱數度會面,充分討論有關臺灣產業發展與兩岸經濟合作策略,並建議她集中爭取三個族群的選票:都會白領、中產階級和婦女,不要太在乎深藍深綠或統獨。當時他認為洪秀柱應該聽進去了,但是,很遺憾,最後洪秀柱還是接受急統策士的影響,先後發表“一中同表”“中華民國不存在”“終極統一”的言論,以至於中間選票大幅流失。而包括洪秀柱自己的競選行程,幾乎走不出眷村,她自己無從拓展選票不說,中南部“立委”候選人幾乎都拒絕站在她身邊。

這三個半月以來,不只是洪秀柱個人民調無限下滑。根據國民黨和民進党兩營的內部民調,包括國民黨“立委”的民調支援度,都以平均3%至5%的速度流失,而且範圍從中南部擴及本屬藍營基本盤的雙北市。這對國民黨而言,是非同小可的警示。2000年,國民黨輸了“總統大選”,“立法院”席次甚至未能過半,但在多黨不過半的“國會”生態中,仍屬擁有多數席次的最大黨。民進黨即使八年執政期間搞過四次公投綁“大選”,都未能逞其願,重大法案諸如公投法,都能在國民黨主導下,設下相對安全的門檻。

2016選舉,遠比2000年的形勢更險峻。當年國民黨敗選,失去“中央政權”,地方縣市政權依舊多數在手;這一次,經過九合一,國民黨已經輸掉大半江山,國民黨內部選情評估,從年初的低迷,擔心不過半但可保50席,到估算可能40席都不保,大有可能掉到38席以下。

38席有什麼意義?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立法委員”四分之一提議,三分之二“立委”出席即可提出“總統”罷免案;“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提議,三分之二同意即可提出“總統”彈劾案;“立法委員”三分之一連署,可以對“行政院長”提出不信任案;“立法委員”四分之一提議,四分之三“立委”同意,可以提出“修憲”案。換言之,若國民黨席次未達三分之一的38席,則馬英九可能提前被罷免,還可能被彈劾,而且,國民黨沒有防堵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若國民黨選情繼續下探失血,掉到30席以下,不到四分之一,那麼不但失去了“立法委員”連署對未來民進黨可能“執政”的行政院長提出不信任案的威脅力,甚至連防止民進党進一步“修憲”的力量都將喪失。

急統的反作用

正因為這樣迫在眉睫的危機,才會讓“換柱”之議,成為實際行動,而一再聲言不參加2016選舉的朱立倫,硬著頭皮頂上去,即便承擔有失誠信的駡名、依然敗選的風險,都得為國民黨“立委”席次一拼。洪秀柱又恨又怨,指“立委”選情不好不能怪她,更不能怪她的終極統一論,但這起不到任何實際效果。

無可諱言,不換柱對國民黨選情會是嚴重傷害。但換柱又何嘗不是傷害,台商後援會前腳才舉行了挺柱大會,隔天換柱提案就經中常會通過,尷尬的豈止洪秀柱一人?國民黨初選機制為什麼會產生一位讓他們頭痛又處置不了的提名人?國民黨不能不有所檢討。身為党主席的朱立倫當然要負最大責任,但他已打定主意不問“總統大選”輸贏,只求穩住“立委”席次,基本上還是可以獲得多數國民黨人的諒解。

洪秀柱當然是一個有原則有勇氣的人,在國民黨低迷的時候,她硬頂著完成初選程式,還突破了民調“防磚條款”,一路無畏民調不斷下滑,始終相信一旦競選正式登記起跑,藍營支持者必定全面回籠。然而,三個半月下來,她愈是亢奮於自己的悲壯,民調就愈低。

從政治現實上看,自有選舉以來,藍營一直有一個相互取暖的區塊,不論是叫“軍系”或“黃復興”(正式名稱為“國軍退除役人員”党部),抓穩了這個區塊,就站穩了基本盤。這在區域選舉中幾乎成了無往不利的依靠,新党曾因此有了分裂的本錢,親民黨也曾經從這個區塊嘗到甜頭。就像民進黨之外也有鐵杆獨一般,台聯因此而興,時代力量由是而繼起。但是,在區域選舉之外的“大選”,統獨兩端的極小區塊不但不可能成事,而且必然壞事。新黨漸趨泡沫,台聯也愈漸微弱,爭逐“大位”的政黨,不可能不朝中間靠近,陳水扁如此,馬英九如此,蔡英文同樣也得如此。

不論蔡英文口頭上要不要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她的“維持現狀”,就是務實地從極端台獨向中間靠近。當蔡英文都向中間靠近,並以此拉高民調到超過45%以上,洪秀柱試圖以“一中同表”“終極統一”的立場,要在大選中大打統獨論戰,就是一個完全錯誤的策略。

當國民黨啟動換柱,各路挺柱人馬聚集抗議,力挺經過黨內民主程序產生的“總統選舉”提名人洪秀柱,此為理所當然;但是,看看抗議人馬,除了國道收費員和工運人士非關挺柱、無涉統獨之外,還包括中華復興會、白色正義社會聯盟、中華統一促進黨……幾乎是極右急統政團大串聯。僅僅是這個場景,當國民黨必須忍痛換柱時,洪秀柱在滿腔悲憤之餘,或許也需要問問自己:真的要當急統聖戰士嗎?重要的是,此刻急統有助於兩岸關係或臺灣的未來嗎?

臺灣是多元社會,急統政團可以聚眾成黨,此屬開放言路。若能推出候選人並當選,又在“國會”佔有席次,也無人能阻擋;但若要推舉“總統”參選人,企圖在政策立場上產生關鍵影響力,那就得真槍實彈地衡量選票實力,如果沒有這麼實力而硬推,結果反而會朝反方向發展。

直接講,國民黨不容急統政團借洪秀柱之殼上市。可能會再次失去“執政”權的國民黨,所餘價值不過就在維持一定的“立委”席次:38席,不讓“總統”提前被罷免;29席,防“修憲”門檻。果若如洪秀柱之氣話,一席都不剩她都要選到底,照臺灣的民主制度,她口中的終極統一“憲法”,大概連本文都要被修掉了。民主,也有推力與反推力,不論統獨,愈急愈壞事。國民黨現在需要的是回到中道,重新開始,從容一點,維持兩岸持續和平發展。★

(夏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