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會 馬英九:有助兩岸和平發展

【中央社臺北10日電】總統馬英九今天表示,他7日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會談,是兩岸領導人66年來第一次會面,具重大意義,對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相信會有很大幫助。

馬總統上午接見「紐英崙中華公所」回國代表團時表示,馬習會時他再度肯定雙方在九二共識,也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基礎上締造的和平紅利。

馬總統說,國際社會絕大部分肯定,甚至高度肯定這項發展,包括白宮表示歡迎、樂見海峽兩岸為降低緊張及改善兩岸關係採取的各項行動。

馬總統表示,他會後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碰面,李顯龍也非常欣慰新加坡能扮演提供場地的角色。

馬總統說,他上任後致力改善兩岸關係,打造和平、友善國際環境。7年來兩岸簽23項協議,中國大陸訪客累計超過1400萬人次,去年近400萬人次;他上任前在台中國大陸學生823人,去年3萬3000人,雙方關係是66年來最密切。

馬習會  總統:顯示台美陸三方關係成熟

總統馬英九今天表示,「馬習會」前海峽兩岸都有通知美方,不論會前、會後美方都表達肯定與支持,顯示台、美、陸三方關係成熟與互信,意義非常重大。兩岸關係的改善,實際上創造了三贏結果。

總統說,馬習會(馬總統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會面)雙方交換意見,一方面吸引全球矚目,具有歷史里程碑的象徵意義;一方面具體內容和結論涵蓋兩岸關切議題,具有實質意義。

馬總統下午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訪華團時說,兩岸關係這7年來有非常大的改善,主要原因是政府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與大陸關係目前是66年來最穩定、最和平的狀態。

談到馬習會,馬總統表示,他7日在新加坡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會面,馬習會在國內外各方意外但期待的氣氛下舉行,相當順利,這是海峽兩岸隔海分治66年來,領導人第一次會談。

總統指出,3天來,全球媒體已有550篇以上的報導和評論,會中他當面向習近平說明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重要,同時也說明各自表述時,我方不會表述為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原因是中華民國憲法不允許。兩岸領導人在這樣的場合討論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另外一個重要里程碑。

總統也談到,馬習會前,行政院長、總統府秘書長、陸委會主委聯袂通報立法院長和各黨團;陸委會主委和他各自主持一場記者會。

馬總統說,他的中外記者會歷時75分鐘,回答51個問題;馬習會後他親自主持國際記者會32分鐘,詳細說明會議結果,並答覆記者14個問題,公開透明程度,較任何重要國際會議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指出,馬習會後,他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會面,李顯龍也高度肯定馬習會,肯定這場會面是兩岸關係重大突破。

馬總統說,22年前李顯龍的父親李光耀擔任新加坡總理時,兩岸透過海基會與海協會,在新加坡舉行第1次辜汪會談,他們父子倆對兩岸關係推展非常熱心協助,功不可沒。

馬習會 張良任:助兩岸關係與區域穩定

中華民國駐印尼代表張良任今天向印尼學術界及智庫說明「馬習會」促進兩岸關係及區域穩定,並呼籲各國把對台灣交往的門再打開一點,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張良任也向與會人士說明「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九二共識」的用語雖出自於台灣,但是現在已經成為大陸的官方文件用語;而「一中各表」依中華民國憲法指的是中華民國,不包含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等。

張良任指出,中華民國的外交在馬總統倡導的務實外交理念下,已樹立了國際的新典範。由「馬習會」大量媒體的報導中可以看出,台灣已被肯定為和平的締造者,和平的兩岸關係也有助於亞太地區穩定。

毛治國:馬習會過程沒有黑箱可言

行政院長毛治國今天表示,「馬習會」整個安排過程沒有黑箱可言,盼能建立兩岸領導人會面機制,透過對話處理各種問題,避免因誤解發生不必要危機,籲外界能正面看待。

總統馬英九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7日在新加坡會面。中國國民黨籍立委呂學樟上午在立法院施政總質詢時,詢問毛治國「馬習會」安排的過程。

毛治國表示,總統府在第一時間就讓他知道有這樣的規劃,但像這樣重大安排,一定要兩邊把所有相關細節談到一個程度,才會對外公佈。

他說,因為行政院要對立法院負責,像這樣兩岸重大事件也一定要接受立法院監督,所以府方安排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和他一起,到立法院拜訪立法院長王金平,並請王金平安排向朝野各黨團說明。

他認為,兩岸領導人會面用機制化建立起來,事實上可以透過彼此對話,處理各方面問題,「最重要是可以避免因為誤解,而發生不必要的危機」,他也期盼社會各界可以正面思考、看待「馬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