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未品濃秋已立冬

小雪:地寒未甚

古籍《群芳譜》中說:  “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就是說,到了小雪節氣,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地寒未甚”,故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說:  “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這個時期天氣逐漸變冷;雖然開始下雪。一般雪量較小,並且夜凍晝化。

氣候特點   氣溫繼續走低

到了小雪節氣,華北地區開始有降雪。如果說立冬節氣標志著我國北方大部地區進入冬季的話,走到小雪節氣,這些地區的氣溫逐步降到O℃以下。

此時南方的天氣潮濕而陰冷,讓初到南方的北方人感到不適應。北方的冬天氣溫雖然經常在零度以下,且通常伴隨著呼嘯的狂風,可即便氣溫再低,只要看到太陽,就像傾刻間觸到暖意,此時北方陸續開始供暖,不管外面多麼天寒地凍、風吹雪飄,屋裏總是洋溢著春天般的溫暖。

智慧民諺    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

小雪節氣期間,黃河中下游的華北地區正值初雪期,在降水較少的時期,小雪的到來意義非同小可。根據天氣指導農業生產的民諺有很多,例如河北有“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說的是此時的雪水能抗旱防寒,有望給來年帶來豐收。江蘇有民諺“立冬下麥遲,小雪搞積肥”;廣東則有“小雪滿田紅,大雪滿田空。”

小雪晴天,雨至年邊

在民間,根據小雪晴雨預測後期天氣的民諺也有不少,例如湖南的“小雪晴天,雨至年邊”,浙江的“小雪無雲大旱”,湖北的“小雪見晴天,有雪到年邊”。

風俗習慣    醃臘肉

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禦冬”的習俗。小雪節氣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餘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有農歷十月吃 杷的習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製成的一種食品,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曬魚幹

小雪時節,台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開始曬魚幹、儲存幹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後來到台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台灣民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歷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吃刨湯

小雪前後,土家族人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的民俗活動。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的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養生之道    防感冒

小雪已是初冬季節,天氣較為寒冷,生活起居要做好禦寒保暖,外出要注意增加衣物,防止感冒的發生。

清內火

在小雪節氣裏,室內開始供暖,容易生“內火”,出現口腔潰瘍、大便乾燥等.此時宜少吃辛辣食物,在室內不宜穿太多。

按太溪

太溪穴在腳內踝後緣的凹陷當中,是腎經的原穴。揉按太溪穴有滋陰益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