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記——中葡關於澳門問題的外交博弈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

1998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倒計時一周年,一群純真的澳門小朋友在大三巴牌坊前的臺階上動情高唱《七子之歌》。這首歌的歌詞是70多年前聞一多著名組詩中的第一篇《七子之歌•澳門》。七子是指: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即旅順-大連,聞一多將當時我國被列強掠去的這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稚嫩的歌聲將其化作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呼喚:“母親,我要回來,母親!”這一天終於等到了。

新中國在50周年的時刻,迎來了澳門回歸。

16世紀:葡萄牙殖民者侵佔澳門

葡萄牙殖民者霸佔澳門始于明朝,比英國殖民者霸佔香港早了近300年。如果從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通過收買明朝廣東地方官,藉口晾曬貨物而取得在澳門的居住權算起,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葡人據澳竟逾396年!

葡人據澳後,明朝延續91年而亡,清朝延續275年又亡。至於民國,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這一頁也翻過去了。但是葡萄牙殖民者居然還在統治澳門。原因何在?

葡萄牙殖民者於16世紀進入中國時,正值他們執掌世界海上霸權的強盛時代。當時明朝的強盛時期雖已過去,但國勢依然不弱。葡萄牙殖民者幾次武力侵華均遭失敗,最後變換招數,以行賄欺騙的方式侵佔了澳門。他們承認明朝朝廷對澳門的主權和行政管理,搞所謂“自治”,每年向中國交納租銀。1588年西葡無敵艦隊敗給英國,葡萄牙開始衰落。

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和西方列強在全球的擴張,為了保住澳門,葡萄牙殖民者從順從中國的主權管理,逐步轉向借助列強的力量來維護他們對澳門的統治,進而謀取更大利益,乃至覬覦澳門主權。

1661年,葡萄牙與英國簽署軍事互助同盟條約,攀上英國這位大哥。

1840年,英國通過鴉片戰爭奪取香港。葡人不免有些眼紅,忿忿不平,於是也向中國清朝政府提出,停交一切賦稅,割讓澳門給葡萄牙。理由是,他們也要像英國那樣,成為天朝面前的“平等國家”。有了英國的撐腰,1887年,葡萄牙與清政府簽署了第一個不平等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取得澳門的“永駐管理權”,從此免去了清政府在澳門的命官和稅賦。但是條約並沒有割讓澳門,仍難平葡萄牙殖民者的心頭之憤。他們在澳門那麼長時間了,為什麼就不能取得澳門主權?英國人才來幾天?這也太不公平了!

葡萄牙殖民者很快得到了安慰。他們沒有參加八國聯軍進攻北京,但這不妨礙葡國事後從中國人那裏拿到一筆庚子賠款,儘管這只占全部庚款的0.025%,但數量還是可觀的,大約為92250兩關銀。

更重要的是,葡萄牙殖民者得出一條經驗,無需多少付出,只要與強國保持一致,就能分享戰利品。他們要求清政府平等待人,給別國的好處我也要有一份兒。這也造成了葡國對華外交事事攀比英國的特點。

1928年,10年修訂一次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再次到期。中國國民政府與葡國簽訂了新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新約不廢舊約,只作了修訂,保留了有關澳門地位的條款。但是1930年,葡國政府頒佈《殖民地法案》,竟單方面把澳門劃為葡萄牙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7年1月中葡通過換文達成協議,葡方放棄治外法權,中方保留重談澳門問題的權利。當時國民黨正在大舉進攻解放區,無暇顧及港澳。葡萄牙殖民者繼續霸佔澳門。

1949:葡萄牙的愚蠢選擇

面對新中國的成立和人民解放軍進軍全國的步伐,葡萄牙當局同英國當局一樣惴惴不安,甚至惶惶不可終日。

1949年1月,即解放軍渡江前三個月,葡駐華公使豐賽嘉在提交葡外長馬塔的一份長篇報告中,分析了葡萄牙在中國的殖民勢力面臨的嚴峻局勢,認為共產黨執政後的中國很可能會結束葡萄牙對澳門的統治。他提出一個典型的葡萄牙式的問題:一旦中共對澳門採取行動,“列強又會持什麼態度?”

豐賽嘉說:“綜觀各方面情況,我們只能從以下兩種立場中做出選擇:一、美國立場,即如果新中國政府不對前政府簽訂的條約和承擔的義務以及對‘民主’做出各種保證,則對新政權不予承認;二、英國立場,即設法儘早承認,以此對新政權表示歡迎和好感。”

葡國政府最初考慮追隨英國。這不僅因為英國是葡萄牙的傳統盟友,更重要的是英國也有一個與葡萄牙類似的香港問題。1949年1月葡外長馬塔致電葡駐英大使貝克,說澳門兵力只夠鎮壓共產黨在澳門的挑釁,但不足以反擊可能的所謂“入侵”。因此建議英國必須與葡萄牙一起協防共軍進攻。

英國接到建議後猶豫了幾個月。期間發生了英國紫石英號軍艦與我渡江解放軍發生武裝衝突的事件。英國不想把事件鬧大而殃及香港,況且他們知道葡萄牙善於漁利,又不會完全聽命於英國政府。兩國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幾經考慮,英國決定拒絕葡萄牙的建議。6月15日,英國政府告訴葡國政府,他們決定守衛香港,但是不能許諾在澳門受到攻擊時給予軍事上的援助。

葡國政府惱羞成怒,強烈抗議英國政府違反1661年兩國簽訂的軍事互助同盟條約。無奈之下,葡萄牙當局把目光投向了美國,並很快得到回應。9月13日,美國第七艦隊訪問澳門,艦隊指揮向澳督許諾,一旦澳門有難,他將率隊前來協防。原來,美軍第七艦隊正在執行美國政府的一項使命,遊說亞洲各國,孤立新中國,為盟友撐腰。這樣,葡萄牙當局又攀上美國這位新的老大。

11月1日,英國政府向各國發出承認新中國的備忘錄。葡國外交部回復,說他們不能不關注中國新政權對澳門的態度;目前還應考慮同西方國家採取相同態度的必要性。也就是說,葡國是否承認新中國,一是取決於中國政府的澳門立場,二是美國承認新中國,它才承認。

這樣,新中國成立後,葡萄牙政府的對華政策一開始就犯了一個愚蠢的錯誤。

中國共產黨的港澳政策不取決於英葡兩國的港澳立場,而是著眼於新中國的長遠利益。1949年2月初,毛澤東在西柏坡會見史達林特使米高揚時指出:急於解決香港、澳門的問題,沒有多大意義;相反,恐怕利用這兩地的原來地位,特別是香港,對我們發展海外關係、進出口貿易更有利。總之,要看形勢的發展再做決定。

這次談話是新中國政府對港澳地區實行“長期打算、充分利用”方針的由來。新中國政府宣佈港澳是英葡佔領的中國領土,但沒有把接受這一觀點作為英葡兩國與中國建交的條件。新中國開出的建交條件適用於一切國家。這就是承認新中國,與臺灣斷交。

葡萄牙一味追隨美國,完全不考慮中國立場,反而狂妄地把中國對澳門的態度作為與中國建交的前提。他們還愚蠢地認為,這一招兒頗見實效,使中國不敢輕易回收澳門。

1952:澳葡當局登門致歉

實際上,這種愚蠢常常導致葡國和澳葡當局自取其辱。試想在中國領土上,彈丸之地的澳門與廣東不過一牆之隔,經濟生活樣樣離不開祖國。葡國同中國沒有外交關係,不瞭解也不想瞭解中國。一旦澳門有事,中國方面並無大礙,而澳葡當局可就慘了。他們一般只能同廣東交涉,要找中國政府,非求助第三方不可。

關閘是澳門連接內地的口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葡方在關閘北中方一側不遠處偷設了一個崗亭,企圖蠶食中方土地。到了1952年,這個崗亭仍在。7月25日,駐守崗亭的葡國士兵與我邊防軍士兵發生武裝衝突。葡軍首先開槍,我方進行自衛。雙方交火長達兩天,互有死傷。中方派人入澳交涉,提出葡方不但闖入中國地界,還首先開火,須負全部責任,遭葡方拒絕。8月2日,中方宣佈封閉關閘通道,暫時斷絕了澳門的生活資料來源。僅20天,澳葡當局便撐不住了,只能妥協,答應中方條件。由於兩國沒有邦交,中國邊防軍不承認葡方官員的身份,澳葡當局只好派澳門華人商會主席何賢(何厚鏵之父)出面交涉。

8月23日,澳葡經濟局長羅保在何賢等人陪同下,帶著他簽署的“道歉書”,通過關閘向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安廳邊防局第五分局司令致歉。葡方保證今後不再發生類似事件,把崗位撤至關閘外葡方一側,答應賠償中方人民幣4.4萬元。

1955:四百年慶典偃旗息鼓

1955年葡國政府在澳門搞了一系列宣誓主權的活動:1月14日,批准成立紀念澳門400周年活動組織委員會;7月5日,頒佈《澳門省章程》,把澳門劃為葡萄牙的海外省;8月25日,授意澳葡總督史伯泰任命何賢為澳門政務委員會委員,製造華人參政的假相;10月12日,400年組委會決定11月份在澳門舉行聲勢浩大的慶典、揭幕紀念碑、發行紀念郵票等,葡萄牙將派一名部長出席。這些活動帶有向中國政府和人民示威的性質,同時也是想造成國際輿論的壓力,迫使中國政府承認澳門屬葡萄牙領土。

中國政府雖然不想馬上收回澳門,但是對挑釁中國領土主權的行為非常憤怒。10月8日,周恩來總理宴請來訪的港英總督葛量洪,請他帶話給葡方。周恩來嚴肅指出,聽說澳門的葡萄牙當局要慶祝澳門殖民地成立400周年。中國政府和人民不喜歡這種典禮,澳門和香港的中國人也不喜歡。兩個殖民地的共產黨人也會有所行動,後果很嚴重。葛量洪建議,如果典禮只限一天,也許不會有什麼問題。周恩來斬釘截鐵地說:不行,整個典禮要取消!

10月12日,葛量洪總督回到香港後向澳葡總督史伯泰轉告了周恩來談話的內容。史伯泰很明智,表示不再搞慶典活動。但是這個意見被葡國政府否定了。第二天,澳葡當局還是公佈了慶典計畫。直到葡國政府接到英國轉來周恩來關於慶典活動的備忘錄,才感到必須下令取消慶典。他們對外宣佈的理由是“缺乏足夠的經費”。葡國政府仍不死心,認為澳門400周年總要留點什麼。於是,慶典活動雖然取消了,紀念碑工程卻照舊進行,結果又遭到澳門同胞的抗議,被限令48小時內拆除在建工程。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澳葡當局被迫炸毀紀念碑,並悄悄取消了原定的小型紀念活動。

1966:澳葡總督簽下認罪書

葡當局以落後的殖民主義方式治理澳門。澳葡當局的公職崗位幾乎都由葡人或澳生葡人佔據。中文教育和中國文化受到排斥。其結果不僅統治者不懂中文,被統治者也不懂葡文,而且整個教育水準不高,難出人才。中華民族是重視教育的民族,澳門同胞也不例外。官方不辦學,他們就堅持自辦,不畏強暴。

1966年7月,澳門氹仔島的居民自籌經費修建小學。申請提交了三個月,仍未得到澳葡當局的任何答復。居民們決定在業已承租的地段先行開工。11月15日,澳葡當局以非法建築為由派出警隊拆除工程,與工人發生衝突,結果,40人被打傷,64人被捕,其中包括兩名《澳門日報》記者。次日,氹仔街坊總會向澳葡當局提出懲處肇事者、謝罪、賠償、釋放被捕者等五項要求。18日,氹仔居民小學籌委會又進一步提出不得阻止建校、確保居民權利等五項要求。但是澳葡當局不是拖延敷衍便是一口回絕。這就激怒了澳門社會各界,使抗議和衝突不斷發生。12月3日,澳葡當局在總督府前開槍掃射前來示威的中國師生,造成8人死亡、212人受傷、62人被捕的嚴重後果,史稱澳門“一二•三”慘案。

這一事件震驚了全中國,引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義憤。當時中國正處在“文革”的高潮中,除《人民日報》和文革小報發文譴責和聲討外,廣東和各地紅衛兵還雲集拱北,試圖衝破解放軍的阻攔,進入澳門解救階級兄弟和骨肉同胞。國際社會也反響巨大。12月5日,聯合國託管理事會通過了亞非組提交的一份因美英阻撓而沒有實施的議案,建議安理會敦促各國與葡斷交,並對其實行經濟制裁。

由於問題嚴重,葡國政府不得不通過駐法大使聯繫中國政府以平息事態。中國政府答復得十分巧妙:澳門所發生的事情是地方問題,應與廣東當局磋商解決。澳葡當局被迫吞下無邦交的苦果,屈尊去找廣東地方政府聯繫。12月9日,廣東省人民委員會派了一位外事處處長,直截了當地要求澳葡當局無條件接受澳門居民及群眾團體的全部要求,並清除國民黨在澳勢力。10天后,我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又限期澳葡當局攜具體方案前來談判。22日,雙方會談的結果是,葡方接受中方的全部要求。最後,中方拿出一份擬就的澳葡當局“認罪書”,令葡方人員帶回去,請他們的總督在上面簽字。

這份由中方起草的澳葡當局“認罪書”,葡文譯為“投降書”,由兩份檔構成:《澳葡當局對澳門中國居民各界代表所提出抗議書的答復》和《澳葡當局對於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外事處處長聲明所提四項條件的實施條款》。這兩份檔在里斯本引起了巨大的驚恐和激烈的爭論,被葡方視為奇恥大辱。爭論雙方都認為,這是讓他們在遭受恥辱和放棄澳門之間進行選擇。

1967年1月29日,澳葡總督嘉樂庇在國內爭論不休的情況下簽署了“認罪書”,他負不起放棄澳門的責任。“認罪書”後來發表在1967年2月2日的《參考消息》上,成為中葡關係史上由雙方地方政府議定的一份獨特的外交檔。

1979:神秘的中葡建交

從1966年氹仔居民辦學事件中,葡萄牙政府似乎終於搞明白了,澳門並不是他們的領土。葡外長諾格拉在一次內閣會議中指出:“我們從未真正擁有澳門的主權,我們的生存,全賴中國的善意,並一直與其分享權威。”葡總理薩查拉也認為,“我們早已不是主權的擁有者,而是在他人的監督之下,經營這塊共管地。”

1974年4月,葡萄牙發生軍事政變,推翻了獨裁體制。新政府決定放棄海外殖民主義制度,在澳門問題上向中國立場靠近。新外長蘇亞雷斯在新聞發佈會上聲稱,葡萄牙希望同中國探討澳門的未來,並且希望同北京建立關係;澳門並不是一塊殖民地,而是葡萄牙行使主權的一個商業中心。

與中國建交最主要的條件之一是與臺灣當局斷交。1975年1月,葡外交部照會臺灣當局,宣佈斷交,並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個轉變順應了當時的國際形勢。早在1971年10月,聯合國大會就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驅逐了蔣介石集團的代表。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並會見毛澤東主席,中美關係向正常化方向邁出重要一步。6月,聯合國非殖特委會根據中國的提議,從非殖民化地區名單中刪除香港澳門,以支持中國對它們的主權要求。

隨著葡國對華政策的轉變,中葡兩國關係越來越密切,雙方的往來交流也不斷加深和拓展。1978年1月9日,兩國建交及澳門問題的正式談判在巴黎展開。雙方代表分別是中國駐法大使韓克華和葡萄牙駐法大使馬爾丁斯。談判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建交談判,另一部分是秘密的澳門問題談判。整個談判進行得十分順利,但一直到中美建交之後才落下帷幕。這也體現了葡萄牙要與美國保持一致的外交傳統政策。

1979年2月8日,韓克華和馬爾丁斯分別代表兩國政府在巴黎簽署《聯合公報》,從即日起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雙方同時簽署了《關於澳門問題的談話紀要》。這份檔當時沒有公佈,為中葡建交談判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國際社會很長時間都不知道這份檔。正與中國交涉香港問題的英國當局頗感奇怪,又抱有期待:為什麼中葡建交不提澳門前途?也許中國允許葡人繼續控制澳門?

這份檔以雙方各自聲明的形式確認澳門是中國領土,將歸還中國。至於何時歸還,以及以何種形式歸還,將來由兩國政府在適當時候通過談判方式解決。

1986:回收澳門的談判

中國政府把回收澳門的中葡談判安排在1986年。雙方幾經商議,決定從6月30日正式開始,地點選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中方代表團團長是外交部副部長周南,葡方代表團團長為葡駐聯合國大使梅迪納。談判共進行了四輪,歷時九個月。

此前,中英香港問題談判一波三折,最終於1984年12月簽署了《聯合聲明》。中英談判的障礙在香港主權的歸屬。在中葡之間,這樣的原則問題已由兩國在建交時解決,雙方都認為澳門是中國領土。加上中方決定對澳門也實行“一國兩制”的方針,中葡談判不僅應當比中英談判來得容易,而且可以結合澳門的具體情況仿照中英談判的議程和已達成的協議。

但是葡方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卻與中方有些不同。在他們看來,借鑒香港的經驗意味著攀比英國,也就是說,葡萄牙得到的待遇和好處,只能比英國多,不能比英國少。哪怕僅僅是面子,它也要爭。葡方曾提議談判地點應在北京和里斯本兩地輪流進行,目的是盡可能地拉長談判時間。英國人談了兩年多,葡萄牙人至少也要談一年,以便讓外界看來他們不是簡單地接受中國的立場,否則太沒面子。這種攀比人為地拉長了談判時間。

第一輪談判確定議程,共兩天。葡方接受了中方建議的三大議題,即澳門回歸的時間,過渡時期的安排,中國對澳門的政策。

第二輪談判,9月1-2日,進入實質問題。中方提交了解決澳門問題的全部協定檔草案,包括兩國政府的《聯合聲明》,及其附件《中國政府對澳門問題基本方針政策的具體說明》和《關於過渡時期的安排》,還有關於國籍問題的中方備忘錄。葡方沒有拿出任何檔的草案,只說要對中方的草案進行認真研究。

葡方看了中方備忘錄後對國籍問題提出異議。中國實行單一國籍制。中國血統的人僑居國外,可以選擇居住國的國籍,那將自動失去中國國籍;如果居住國內,他們不能選擇外國國籍。相反,居於中國的外國血統居民,包括澳門“土生”葡人,如果不選擇中國國籍,中國政府可以承認他們的外國國籍,把他們當作僑民。但是他們的參政權要受到一些限制。葡國承認雙重國籍,把國籍歸屬等同於所持護照。澳門居民無論什麼血統只要持有葡萄牙政府護照,包括澳葡當局護照,就會被視為葡萄牙公民。至於他們是否也算中國公民,葡國政府不管。持葡國護照的澳門人大約占澳門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華人又占絕大多數。如果把他們都劃為葡萄牙公民,未來澳門特區將難以管理。

這種分歧是由兩國不同法律造成的,似乎不好解決。但是在第三輪談判時(10月21-22日)還是解決了。中方採取了靈活的作法,澳門回歸後,持葡國護照的華人仍然可以在國外使用原有護照,但是他們都屬中國公民。葡方也有回應,規定澳門回歸後任何人不得由於同澳門的關係而取得葡萄牙公民的資格。原來關於國籍問題的備忘錄後來改變了提法,變成了關於部分澳門居民旅行證件問題互致備忘錄。至於“土生”葡人,後來的《聯合聲明》加了一句:“在澳門的葡萄牙後裔居民的利益將依法得到保護。”

這次談判還議定依照香港回歸模式成立“中葡聯合聯絡小組”,以及在過渡時期解決澳門公務員和法律本地化以及中文的官方地位三大問題等。

三輪談判按期完成。11月17-22日,周南副外長應邀訪問葡萄牙。但其間又出現了問題。周南剛下飛機的當天,葡萄牙總統蘇亞雷斯就向他提出,本世紀內交還澳門不合適,時間太早,應該考慮在下一個世紀來解決澳門問題。

回收澳門的時間本是中國主權內決定的事情。鄧小平早在1984年10月就提出了澳門回歸的時間問題。他著眼于對香港是否有利,並曾考慮澳門比香港回歸早些、晚些、或同時幾種方案。後來香港問題比較順利,為了爭取葡方的合作,中國政府決定把早或晚的問題拿到談判中解決,但前提是在本世紀內中國必須回收澳門。

談判時,中方從策略出發提議,1997年回收香港的同時也回收澳門。葡方的立場是,在澳門多呆一天是一天,盡可能地向後拖。他們認為,中國給英國1 2年的過渡期,給葡萄牙的過渡期也不應少於這個數,這關乎國家的尊嚴。還提出一個非常可笑的說法,說我們不爭主權,中國則應該讓澳葡歷史湊個整兒。2003年交還澳門,澳葡歷史就是450周年;2017年交還,就是465周年。最好湊足500周年,把澳門回歸推遲到2053年。後經中國代表團的堅持,在第三輪談判中,葡方團長梅迪納和葡萄牙駐華大使瓦萊裏奧口頭表示,不再反對葡萄牙本世紀內把澳門交還中國。

可葡總統又提出21世紀再交還澳門,不僅帶有反悔的性質,而且是對中方的好意得寸進尺。這當然不是他的個人意見,而是反映了葡萄牙人的一種情緒。當時,葡萄牙政界和媒體都大肆鼓吹難以接受中國在2000年之前回收澳門。原來葡方邀請周南副外長訪問,是為了把在北京解決不了的問題拿到里斯本來,利用東道主的地位壓中方妥協。

周南嚴詞拒絕了葡方的無理要求。葡萄牙人所謂的面子不過是想繼續其殖民者的風光,而中國堅持本世紀回收澳門則在於維護中國主權的尊嚴。離葡前,周南在機場指出:“在本世紀末,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是10億中國人民的強烈願望,也是中國政府的決心”。

可笑的是,葡萄牙政府準備召開最高國務會議討論澳門問題時,竟發現1979年中葡建交時達成的秘密檔《談話紀要》丟失了。先是總理站出來表示,他根本不知道這份檔;接著總統府發言人又說,中葡建交時從來沒有過什麼秘密協議。但是前任總統和外交部長卻肯定這份檔的存在,說該檔不在總理辦公室的檔案處,就在外交部的保險櫃裏。

這份文件終於被找到了。1987年1月6日,葡總理在最高國務會議上公佈了檔,與會者才沒有什麼話說。會議決定接受中國政府的決定,就在本世紀內解決澳門歸還中國的問題,時間定在最後一天,1999年12月31日交還澳門。當葡方代表把結果告知中方時,周南表示,12月25日,你們不是要過耶誕節嗎?接著是放新年長假。長假期間搞回歸慶典,合適嗎?他建議是不是稍微提前一點?幾天後,葡萄牙政府接受了這一建議,把澳門回歸時間最終定在12月20日。

3月18-23日,中葡舉行第四輪談判,對協定文本進行最後審定。4月13日,中葡兩國總理在北京正式簽署《聯合聲明》,包括附件《中國政府對澳門的基本政策的具體說明》和《關於過渡時期的安排》。1988年1月15日,中葡雙方交換批准檔,《聯合聲明》生效,澳門過渡期由此時正式開始。

1999:葡萄牙在澳的最後一幕

同英國當局留戀香港一樣,葡萄牙也非常留戀澳門,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由於政治資本不大,過渡期頭幾年,澳葡當局專注於撈取經濟和文化上的好處。他們廣招葡人公務員來澳“掘金”,在大學和中小學迫不及待地推廣他們以往壟斷的葡語教育,利用《聯合聲明》生效之前的幾個月突擊批地,獨吞其所得等,對所承諾的三大問題採取拖延和抵制的態度。這種情況直到末屆澳督韋奇立於1991年4月就任後才有所收斂。

1993年3月31日中國八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並正式頒佈了《澳門基本法》。1998年5月5日,澳門特區籌委會正式成立,天安門廣場啟動了澳門回歸倒計時電子牌。

1999年5月20日,國務院任命何厚鏵為澳門特區第一任行政長官。

隨著澳門回歸日的臨近,葡萄牙人開始打點行李,準備回國了。12月14日,澳督韋奇立參加了最後一次立法會。16日,他又主持了最後一次政務會議。18日中午,葡葡牙總統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主持“時間囊”封蓋儀式,把澳門回歸檔埋在地下,待50年後再打開;下午,葡萄牙駐澳門總領館舉行開館儀式。19日上午,澳葡《政府公報》出版了它的最後期;中午,韋奇立告別竹仔室官邸,主持降下總督府前的葡萄牙國旗;23點42分,澳門交接儀式在文化中心花園館開始。江澤民主席、朱鎔基總理、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及葡萄牙桑帕約總統、古特雷斯總理、韋奇立總督等出席了儀式。葡萄牙國旗和澳葡市政廳旗緩緩降下。24點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澳門特區區旗在激昂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葡萄牙殖民者走了。

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為這一頁,中國人民等待了整整447年。

(羅燕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