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改:一直在路上

建國後,解放軍大大小小的改革不斷,時快時慢。其中,較大規模的體制編制調整改革有10次,先後有數十個大軍區和兵團級單位被撤銷,近千所軍隊院校、醫院等被裁撤、縮編或改隸,全軍員額從抗美援朝時的627萬人減為目前的230萬人。

此次裁軍30萬,將是改革開放後中國軍隊繼1985年、1997年、2003年以來第四次體制編制改革。

正規化建設

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開始了由戰爭年代到和平時期的重大歷史轉折,這一時期的解放軍尚處在騾馬化階段,毛澤東提出了“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國防軍”的戰略目標。1949年10月至1952年,軍隊的任務是確立國家軍事領導體制,並對軍隊進行精簡整編。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重新組成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重新劃分戰區,將全國劃分為13個軍區;調整了總部和戰區的領導機構;組建了新的軍兵種,改建和新建了軍事院校。

到1950年,解放軍總人數驟增至近550萬,軍費開支占國家財政支出的41.1%。195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對軍隊進行大規模的精簡整編復員。最終決定軍隊復員150萬人,將全軍的總員額由550萬壓縮到400萬,當年即復員23.9萬餘人。

這是建國後解放軍的第一次精簡整編。整編方針是:縮減陸軍,尤其是步兵員額,加強空軍、海軍及各特種兵部隊員額。不久,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精簡整編工作終止。之後,由於戰爭需要軍隊又進行了擴編,到1951年底總兵力達到611萬人,最高時達到627萬人。

朝鮮戰場形勢基本穩定後,從朝鮮戰場歸來後主持軍隊工作的彭德懷,深感解放軍在現代化建設上的滯後和為此付出的慘痛代價,提出要“讓這支軍隊脫胎換骨”。時任副總參謀長的張愛萍將軍具體列了幾條措施,用現在的話總結,就是“和國際接軌”。

中共中央決定再次對軍隊進行精簡整編,毛澤東於1952年1月批准了《軍事整編計畫》。到1952年10月底,共精簡19個軍部、73個師,近200萬人,基本實現了朝鮮戰爭爆發前國家計畫將軍隊員額壓縮到400萬的目標。

這是第二次精簡整編,更確切地說是第一次精簡整編任務的繼續。通過這次精簡整編,陸軍初步完成由分散領導向集中統一指揮、從單一步兵體制向諸兵種合成體制的轉變。同時,海軍、空軍和院校建設得到了加強。

1954年,解放軍又進行了第三次精簡整編,總員額減到350萬人。其中陸軍部隊裁減比例最大,特種兵得到加強,極大地推進了人民解放軍合成化建設。通過整編,全軍基本上做到了人員統一編制、武器統一定型,解放軍基本上實現了單一兵種向諸軍兵種合成化的轉變。

1956年開始的第四次精簡整編是對國家開展大規模經濟建設的回應。全軍成建制地集體轉業或移交地方1個軍部、46個師、30餘所醫院和30餘所院校。全軍總員額降至240萬,是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人數最少的時期。其中陸軍裁員最多,陸軍編制人數僅相當於新中國成立時的1/3,約占全軍總員額的54.6%。

在減少陸軍的同時,加強了海、空軍和各技術兵種的建設。到1958年,調整後的海軍、空軍和陸軍各技術兵種的人數已占全軍總人數的32%,解放軍合成化程度顯著提高。

20世紀50年代經過四次精簡整編,解放軍總員額得到有效控制,軍費開支大幅下降,有力地支援了國家經濟建設。更具意義的是,通過四次精簡整編加強了海、空軍和陸軍各技術兵種的建設,創建了海軍、空軍、公安軍、防空軍及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形成了五大軍種和七大兵種,從根本上改變了解放軍以陸軍為主的單一軍種局面,調整後的海軍、空軍和陸軍各技術兵種編制更趨合理,完成了解放軍向國防軍體制及合成化的過渡。

文革十年中,解放軍同樣受到空前浩劫,軍人不練武唯讀紅寶書,戰鬥力受到極大破壞。

1971年9月林彪集團覆滅後,遵照毛澤東關於“軍隊要統一”“軍隊要整頓”“要準備打仗”的指示,針對軍隊存在的“腫”“散”“嬌”“奢”“惰”和有的領導班子“軟、懶、散”的情況進行整頓。

葉劍英和鄧小平主持了第五次精簡整編。1975年,鄧在擔任解放軍總參謀長後,就開始謀劃中國軍隊現代化建設,鄧的建軍理論隨後逐漸成為中國軍隊建設的指導思想。

1975年,中央軍委決定3年內將軍隊減少60萬人。

應該說,新時期中國軍隊改革的起點是1975年的軍隊整頓。鄧小平曾說過,改革也在1975年試驗過一段時間,那時的改革用的名稱是“整頓”。

現代化的開端

從1975年整頓軍隊到80年代百萬大裁軍,中國軍隊又以“消腫”為突破口,經過了第六、七、八次精簡整編,朝著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大步邁進。

1978年5月13日,鄧小平啟動軍隊現代化建設,他指出:“軍隊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要解決現代化問題。”

1979年對越作戰,是中國軍隊用五六十年代的裝備和戰法所打的一場比以前所有戰爭更接近現代化的戰爭,儘管打贏了這場戰爭,但軍方高級將領開始反思這場戰爭。他們開始意識到在現代化戰爭時代,革命精神加口號不足以戰勝對手,還要有好的裝備。由此,中國軍隊開始現代化建設,提高軍隊在現代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

鄧的新時期軍隊建軍理論,除了堅持毛澤東的“人民戰爭”理論外,更強調裝備的重要性,超音速殲擊機、強擊機、新型艦艇等常規武器在這一時期迅速列裝部隊,並對中越戰爭時期暴露出的火力配置、編成、協同弱點進行了一系列的戰術改進。

第六次精簡整編是1980年至1981年。這次精簡整編的原則是:精簡機關,壓縮軍隊員額,減少保障部隊和非戰鬥人員。裁併了各級機關重疊機構,撤銷了省軍區獨立師,部分野戰軍步兵師改為簡編師。

第七次精簡整編是在1982年至1983年。這次精簡整編將軍委炮兵、裝甲兵、工程兵機關改為總參下轄的炮兵部、裝甲兵部、工程兵部;軍區直屬的炮兵、坦克和野戰工兵部隊,大部劃歸陸軍的軍內建制;將鐵道兵併入鐵道部;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到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所駐省、自治區、直轄市。

第八次精簡整編是1985年的百萬大裁軍。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擴大會議,會議作出國防和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的重大決策,即從立足於“準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臨戰狀態,轉到和平時期建設的軌道上來。為實行國防和軍隊建設指導思想的戰略性轉變,使軍隊能夠適應現代局部戰爭要求,中央軍委決定在將改革的重點放在體制編制調整的基礎上,實行軍隊全面改革。

這次改革體制、精簡整編的任務,一是壓縮軍隊總員額,全軍總人數減少100萬;二是改革體制編制,同時還要改革和建立一些相關的制度。到1987年,解放軍的總員額由423.8萬人減到323.5萬人。之後,又作了進一步的裁減,至1990年,全軍總員額減到319.9萬人,共裁減員額103.9萬人,完成百萬裁軍的任務。

通過百萬大裁軍,解放軍在精兵、合成、提高效能方面前進了一大步。一是壓縮了軍隊的規模,減少了數量,提高了品質。二是撤並、壓縮了機構。11個大軍區精簡合併成7個,合併了4個大軍區,減少了保障人員。三是組建了陸軍集團軍和陸軍航空兵,加大了技術兵種的比例,全軍減少軍級以上單位30多個。四是初步理順了一些領導和管理體制,中央軍委所屬總部機關人員精簡近一半,提高了工作效能。五是改進了部隊的組織編成,全軍經過撤銷、合併、降級、改制,共減少團級以上單位5900多個,組建陸軍合成集團軍。六是調整了幹部與戰士的編配比例,人員構成趨於合理。

在這一階段,軍隊改革在軍隊體制編制調整和改革上有了較大的突破,並通過體制編制調整和改革帶動了其他方面的改革,標誌著軍隊改革進入了全面展開的階段。與裁軍相同步,陸軍航空兵部隊、電子對抗部隊等新兵種以及預備役部隊相繼成立。隨著陸軍集團軍的組建,陸軍中技術兵種比例首次超過步兵,中國軍隊邁出由摩托化向機械化轉型的關鍵一步。

海灣戰爭的震撼

20世紀90年代後期的第九次精簡整編的背景,是隨著冷戰結束,美蘇互為對手的兩極國際戰略格局出現變化,世界開始向“一超多強”的多極化方向轉變。同時,由於現代科學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世界新軍事變革迅猛發展,高技術局部戰爭成為未來局部戰爭的主要樣式。

1991年發生的海灣戰爭,較明顯地體現出現代戰爭已開始成為高技術戰爭,武器裝備、軍隊組織體制、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這是朝鮮戰爭、對越戰爭以來,中國軍隊再次受到震撼,全軍上下都高度關注這場戰爭。

中央軍委據此對軍事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明確提出在軍隊建設上要逐步由數量規模型向品質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要求把軍事鬥爭準備上的轉變和軍隊建設上的轉變聯繫起來,正式完整地提出“兩個根本性轉變”。按照這一轉變要求,軍隊改革進一步向注重品質建設的方向推進。

1997年9月,江澤民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宣佈,在80年代裁減軍隊員額100萬的基礎上,中國將在今後3年內再裁減軍隊員額50萬。到1999年底,裁軍50萬的任務已經完成。

第十次軍隊改革的背景是,進入21世紀,隨著現代科技特別是資訊技術的發展,以資訊化為核心的世界新軍事變革在更大範圍和更深層次上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戰爭形態開始由機械化戰爭向資訊化戰爭轉變,工業化時代的機械化軍隊正在向資訊化軍隊轉變,國際軍事領域的競爭更加激烈。

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審時度勢,明確提出把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放在打贏資訊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提出進行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以實現軍隊建設完成機械化和資訊化的雙重任務,真正走出一條跨越式發展道路,軍隊改革進入了整體推進階段。

2003年9月1日,時任軍委主席江澤民在出席國防科技大學50周年慶典活動時鄭重宣佈:中國將在“九五”期間裁減軍隊員額50萬的基礎上,2005年前再裁減20萬,使軍隊總規模降至230萬。

同年,中央軍委決定在濟南戰區進行大聯勤改革試點。經過3年多的探索實踐,試點方案得到全面落實,改革效益逐步顯現,標誌著聯勤改革向三軍後勤保障一體化目標邁出了新的步伐。

至此,經過建國後共10次較大規模的裁軍,解放軍總數大體保持在了230萬人的規模上。與此同時,中國軍隊開始朝著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機構精幹、指揮靈便、戰鬥力強的目標邁進。

(席志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