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脾胃保護更重要

脾胃強健則生化之源不絕,這是中醫歷來強調的觀點。真正注重養生的人,都非常注意養護脾胃,只有脾胃健康,身體才更健康。那麼,脾胃功能到底有多重要呢?冬季到來,脾胃保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呢?不同體質類型的人又如何恰當進補呢?就這些問題,記者特采訪了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王偉明教授,就請她細細道來,以便更多的讀者受益。

脾胃更需加倍呵護,中老年人辟穀、不吃晚飯、只吃水果不科學。

脾胃位居中焦,為氣機升降之樞紐,主收納水穀,經腐熟、運化而成精微,充養全身以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脾胃一虛,則四臟皆無生氣,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故歷來譽之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其實是一個高度簡括的機能概念,除了消化系統外,還涉及到許多全身性的功能範疇,如免疫、調節、代謝等。脾胃不僅是熱能動力的源泉,而且是提高療效、增強抗病能力和促進機體康復的重要因素,因此,顧護脾胃尤為重要。

對於老年人來說,脾胃更要加倍呵護。因為上了年紀之後,一是氣血不足,二是津液易虧。《黃帝內經》中即有“年過半百,陰氣自半”,意思是說,中年以後,人體內陰陽之氣都在衰減,各個臟器功能都隨之衰弱,脾胃也是如此。而脾胃作為後天之本,它的衰弱對人體的影響更大。

此外,因“腎為胃之關”,老年人腎氣有不同程度虛衰,故老年人的脾胃是有特點的:脾虛胃弱,腎失溫煦,脾腎雙虧。臨床上常出現納呆食少、脘痞腹脹、畏寒怯冷、夜尿頻多、大便溏薄或便秘。由於老年人諸臟不足,脾胃虛弱,更有陰津不足,故食物消化較為困難,飯後常有飽脹不適之感,因此,對老年人不要勸飯,欠一口反而好,如在《幹金方.道林養性》中就有“食當熱嚼,莫強食,莫強酒……令如飽中飢,飢中飽……”。鑒於此,目前許多中老年朋友注重養生,刻意減肥,採用辟穀、不吃晚飯或只吃水果的辦法,從生理角度來講是不科學的,一日三餐是人類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自然規律,已經順應了胃腸道的收納、吸收和消化功能,所以晚飯不可不吃,但要少吃,飯後要適當運動。

冬季寒氣會誘發胃潰瘍等脾胃病,要保護胃腸道健康,抵制外寒很關鍵。

寒是冬季的主氣。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其性收引,易傷陽氣,寒邪傷陽,可致寒遏衛陽,出現惡寒、發熱、無汗、鼻塞、流清涕等症;寒邪直中脾胃,脾陽受損,可見脘腹冷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若心腎陽虛,寒邪直中於少陰,則見惡寒蜷臥、手足厥冷、下利清穀、小便清長、精神萎靡等症;寒性凝滯,寒邪侵入人體,易使氣血津液凝結、經脈阻滯不通,不通則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臨床表現。

冬季空氣寒冷,尤其年老體弱者,起居、飲食稍有不慎極易感受寒邪而發脾胃病,臨床常見的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潰瘍、腸易激綜合征等病通常在這個季節發病。因此,立冬之後,切記要抵禦外寒,節制生冷食品,保護胃腸道的健康。

冬季進補,不同體質者當遵從“辨體施食”的原則,選擇不同的食養方案。

立冬之後,氣溫變冷,人體的消耗也減少,食欲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冬季的特點來科學進補。民間常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說明冬季進補的重要性,冬季是四季進補的最佳季節,冬季屬腎,主封藏,進補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不易散失,同時,冬季活動量少,體力消耗少,所以冬季進補,則藥力易於蘊藏而發揮較大功效。冬季寒冷,寒為陰邪,易傷陽氣,人體陽氣偏虛則陰寒偏盛,此時因陽氣深藏,而脾胃功能較為強健,故冬季飲食養生宜溫補助陽,補腎益精,可選一些羊肉、黃芪、枸杞、桂圓等助陽類食物,以補虛益氣。正如《飲膳正要》所說:  “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沉其寒。”冬季氣候嚴寒,氣血也易凝滯,最應當固守元陽以行氣血,不宜進生冷寒性類食物,以免損傷脾胃之陽。但是,無論進食何種食物,均要適量,不可多食,古人雲:  “飲食自倍,脾胃乃傷。”

冬季進補,還必須遵循“辨體施食”的原則,針對不同體質,選擇不同食養方案,不可一味強調溫補。如平和質人群,即健康人群,應合理配膳,全面協調,以穀為養,以果為助,以畜為益,以菜為充。對於偏虛體質,如年老體弱者,根據陰、陽、氣、血虛弱的不同類型,施以不同食品。此類體質為冬季進補對象,處之得當,大有裨益。

氣虛質  表現為乏力、納呆、動則汗出,不耐寒暑,易感冒,消化不良,大便溏薄,舌質淡,體胖有齒痕,脈細弱。冬季食養宜在健脾益氣的基礎上酌加溫補之品,如粳米、馬鈴薯、蘑菇、山藥、大棗、桂圓、幹薑、胡桃、羊肉等。補氣類食物易致氣機壅滯,過食易礙脾胃,影響食欲,可酌配少許行氣之品如陳皮、砂仁。適合氣虛質的菜肴:馬鈴薯燒牛肉、黃芪燉雞、牛肉湯等。

陽虛質  表現為面色淡白、口淡不渴、形寒肢冷、精神不振、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淡胖嫩有齒痕,脈沉細。應在溫補壯陽基礎上加以補氣食物以助臟腑之功能,顧護脾胃,如白蓮、韭菜、花椒、茴香、胡椒、黃芪等。適合陽虛體質的菜肴:紅燒帶魚、爆炒羊肉等。

血虛質  表現為面色蒼白,指甲、口唇、眼瞼缺少血色,毛發稀疏、須發早白,眠差多夢、乏力、便秘,脈細弱。食養原則宜養血補血,兼以補氣,取其氣旺生血之意,補血養血的食物性偏陰潤,應佐以溫陽之品,以利補血食品運化、吸收。同時應注意,補血食物大多味甘質膩,雖多滋補,但多礙胃,需佐行氣健脾之品,如砂仁、陳皮等,常用食物如紅棗、胡蘿蔔、松子、龍眼肉、花生、阿膠、當歸、菠菜等.搭配補氣食物如山藥、香菇、雞肉等.適合血虛質的菜肴:山藥炒豬肝、當歸生薑燉羊肉等。

陰虛質  表現為形體消瘦、面色潮紅、午後低熱、口乾咽痛、手足心熱、心煩易怒、盜汗、失眠、便秘、舌質紅嫩、苔白少、脈細數。食養原則以滋補養陰為主,冬季陰寒盛,應輕補陰津稍佐補陽之品,取其“陽中求陰”之意,常選大白菜、白蘿蔔、黑木耳、銀耳、山藥、豬肉、牛乳等。適合陰虛質的菜肴:瘦肉炒白菜、清蒸魚等。

最後,以《黃帝內經.素問》中的一首詩奉獻給廣大老年朋友:

五穀宜為養,失豆則不良。

五畜適為益,過則害非淺。

五菜常為充,新鮮綠黃紅。

五果當為助,力求少而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