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銘圓滿訪台 引島內各界注目

11月30日~12月6曰,應台灣海基會邀請,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副會長鄭立中等一行,圍繞老年養生照護,青年教育創新,民間文化交流,以及促進全面的產業合作和互惠開放等議題,與島內各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由於此行正值歷史性的“馬習會”與明年初台灣“大選”兩個重要時間節點之間,其可能透露出的大陸對台政策動向,備受海峽兩岸的關注。

一、行程廣泛,深入基層

“6夜7天8地”的緊密行程中,在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的陪同下,陳德銘馬不停蹄,往來於臺北、新北、新竹、南投等縣市之間,實現了與台陸委會主委夏立言的首次會晤,還出席了兩岸老人預防保健與贍養論壇、兩岸青年創客論壇和私校協進會校長座談等活動,就兩岸在相關領域的合作與發展的困境和出路,與台灣工商界、教育界、文化界人士促膝懇談、廣納陳情。他尤其重視與兩岸青年的溝通,關照其在兩岸文教和創業交流上面臨的現實壁壘。

陳德銘將此行大多數時間投入到基層走訪中,與民眾溝通兩岸情感,增進兩岸共識。他深入各縣市村裏社區,與地方鄉裏長、農民、漁民和手工業者零距離接觸、互動;向他們瞭解了島內各地的歷史風貌、民俗文化,聽民生苦樂,觀鄉土人情。陳德銘以實際行動表明,大陸對台政策的著力點正在向台灣基層傾斜,會更注重兩岸民意的接軌與融通。二、“九二共識”,定調方向作為2016“大選”前,最後一個訪問台灣的大陸高級官員,陳德銘此行承擔了外界輿論相當高的政治預期,其言論行止也被視為具有實質性的指示意義。而陳德銘也以“九二共識”和“十三五”規劃,向台灣闡明瞭今後兩岸關系的基石與道路。

11月30曰,在與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會面時,陳德銘總結了兩會近一年工作取得的積極進展,並重申了大陸繼續努力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方針與期望。他表示,“習馬會”再次確認了“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兩會應“繼續加強合作,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中發揮積極推動作用”。

他特別提到:“‘十三五’規劃奠定了中國未來的方向和道路,一旦審議通過,會盡早與大家溝通,無論是台灣的大企業或是中小企業會有很多機會。”

行程中,陳德銘還在多個場合指出,在兩岸關系“面臨道路與方向抉擇”的時間節點上,如果任一方生變,勢必動搖未來的和平發展路線。雙方都要清楚這個關鍵時刻做出的選擇所帶來的影響。

三、查找問題.面向未來

陳德銘不斷強調,他著重考察的“一老一少”、產業合作與基層文化交流是大陸未來對台政策的著力點。這也意味著兩岸在這些議題的交流合作仍存在制度性和結構性的困難。

(一)“貨貿”卡關成為台企最大憂慮

中韓PTA、中澳FTA生效在即,兩岸“貨貿”協議卻仍“躺在立法院”。這引發了台灣企業界普遍的危機感。郭台銘等企業家借機積極向陳德銘表示,希望大陸加快“貨貿”談判,並對臺面板、汽車產業予以關稅優惠;一些港口企業和農漁代表也表達了對兩岸自貿對接和產業合作的迫切期望。

面對這些呼聲,陳德銘首先表示大陸“定會釋放政策善意和紅利”,但“服貿”卡關的症結在於島內,只有台當局配合才能解決更實質性的問題。同時,陳德銘也聽取了在台陸企的呼聲,敦促台當局為陸企、陸資營造更友善和寬松的經營、投資環境。

陳德銘推進“貨貿”談判,也引發台當局的共振。12月2日,陳德銘與夏立言的第二次會面中,就貨貿協議中雙方產品項目、開放等議題交換了意見。雙方都表示,希望本月下旬的《兩岸貨貿協議》第13回合談判能有“重大進展”。

(二)“一帶一路”、“一老一少”,搭建兩岸合作新平臺

陳德銘承諾,大陸會積極探索深化合作的可行路徑,而“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一個重要的承載活動,創造機遇的平臺。他提出,兩會可以出面對兩岸企業進行整合交流,對相關區域進行實地考察,探索和塑造新的契機,攜手實現三贏局面。他以坪林茶藝為例,指出兩岸有著高水準的茶文化,可以合作進軍“一帶一路”沿線的眾多茶葉消費國。

陳德銘所設想的新契機和新平臺,還有“一老一少”中的養老、教育和創業議題。他認為,兩岸在這些領域面臨相似的挑戰和機遇,互有優勢和需求,互為夥伴和市場,相互間的交流、借鑒與投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他也指出,雖然大陸已宣佈或計劃向台灣開放相關產業,但台灣在這些領域的封閉保守,導致大陸政策善意無法普惠台灣民眾。他因而呼籲:“兩岸本是一家,不要為交流和發展設置人為的障礙。”台當局應放寬對陸資和人員的苛限,以吸納更多的陸生和遊客,還可招攬陸資在港口建設,景點開發,養老產業,民俗文化和農漁手工業等廣闊領域進行投資。

四、貼近民心,文化匯融

在短短一周內,陳德銘往返於桃園、臺北、新北等8縣市,大部分時間是在基層走訪,謀求交流合作。

一是深入基層民眾,傾聽民情民願。陳德銘幾乎每日都安排與基層的裏長、漁民、青年零距離接觸、座談,直接交流兩岸關系和民生問題,以柔軟身段廣接地氣。無論是拜訪漁民、茶農或手工藝人,陳德銘無不躬身參研其術業技藝,還仔細詢問其收入和銷路等生計細節,念念不忘兩岸民間的交流與互惠。

二是首拜台灣媽祖,彰顯文化親民。媽祖是台灣基層民眾的普遍信仰。陳德銘此一路連向大甲鎮瀾宮媽祖、南方澳進安宮媽祖進香告祝,體現了對台灣民俗民情的尊重。此外,他還深人體驗了台灣的客家文化、瓷器與陶器文化和布袋戲等民間藝術,在宗教和文化層面“人鄉隨俗”,拉近了與台灣民眾的情感距離。

三是聚焦文化產業,尋找合作方向。陳德銘多次提到,基層的文化產業交流是兩岸下一步重要合作方向,也是他本人未來的工作重心之一。在參訪中,他多次指出,兩岸文化和傳統藝術不但同源同質,更同樣面臨全球化時代的挑戰。

五、各界關注,評價積極

對於陳德銘此次訪台,島內各政治陣營和社會輿論從不同的關切視角予以了持續的關注和反應。

(一)台當局與國民黨:對陳德銘訪台表示肯定與歡迎

陳德銘反復強調以“九二共識”引領兩岸和兩會合作,對此,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予以了肯定的回應。他在與陳德銘的會談中說,自2008年恢復兩岸制度化協商以來,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穩定交流,“習馬會”、“張夏會”都是具體成果。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未來兩會會加強合作,共同研究兩岸如何融人區域經濟整合。

陳德銘呼籲台灣對陸資、陸企“松綁”,台當局對此也給予了謹慎而正面的回應。台陸委會稱,台灣期待陸資進入,創造就業機會;投資限制已經三波放鬆,當局未來將研議進一步為陸方提供便利。台“經濟部長”鄧振中則表示,對陸資要從“謹慎一點”開始,視企業需求、國際市場競爭狀況逐步開放。

藍營各界人士還從政治效應和政策效益等價值層面,對陳德銘的訪問進行了正面的評估。國民党中常委厲耿桂芳贊賞陳德銘為推進兩岸服貿、貨貿協議而做的努力;對於藍營選情的助益,則是“順其自然”。“立委”蔡錦隆肯定了陳德銘對青年創新與老年養護照護的關切,“這兩個政策,一個治標、一個治本都有助於兩岸解決人口問題,也說明‘習馬會’後,兩岸交流已經進入深水區。”

國民黨的一些地方議員則多從民眾角度考量了陳德銘的訪問。臺北市議員白佩茹和歐陽龍認為,陳德銘的訪台之旅貼近台灣人民的實際生活面,傾聽基層困難,做出因應對策,“是站在台灣的立場為老百姓找出路”,台灣民眾也有自信歡迎更多大陸高層來台;新北市議員汪志冰則希望陳德銘能“微服出巡”,更精確地瞭解台灣人民對於大陸的訴求。

(二)社會輿論:關注訪問的政治意義與親民路線

台灣輿論對於陳德銘此行的追蹤和評估是全方位的。《中央日報網絡報》的社論說,此次訪問在“鞏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持續海基、海協兩會制度化協商、以及強化兩岸人員往來與經貿交流合作”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印証“兩岸血緣相同,文化同源且比鄰而居,台灣理應順應國際和平發展的潮流,走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旺報》也在社論中指出:陳德銘能如期到訪,有所作為,不負使命,表明只要“九二共識”的互信基礎不變,大陸仍會繼續探索、深化兩岸互利雙贏的合作空間,為兩岸和平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此外,接待了陳德銘的鄉裏長和基層民眾則普遍對其親民作風印象深刻。大甲鎮瀾宮副董鄭銘坤說:“陳德銘能到台灣的信仰中心與民間互動,很‘接地氣’。”新竹客家後代,新瓦屋花鼓協會理事長林保煙也感嘆說:“陳會長此行絕非走馬看花,是認真體驗與學習台灣文化。兩岸同根源,文化就是文化,傳承就是傳承。”

(三)民進黨低調關注,深綠團體仍有抗議

拘囿於政治因素,民進黨對於陳德銘此行態度審慎。針對其“人民有時會被假話蒙蔽”的評論,蔡英文表示:“陳德銘近來引發熱議,正值選舉敏感時刻,希望他謹言慎行。”前党主席謝長廷則肯定了陳德銘的親民路線:“他這次來很低調,知道我們在選舉,彼此尊重;多瞭解弱勢,多瞭解台灣的民情和想法,這是好事。”剛獲得民進黨提名的准“立委”,養老問題專家吳玉琴則評價了陳德銘力推的養生照護產業,認為兩岸雖有合作,但台灣業者擔心技術流失,對兩岸進一步的交流合作有排斥心態。

與此同時,陳德銘“照例”遭遇了台聯青年軍等“台獨”和“反中”團體的抗議和阻撓。但一方面由於安保措施得當,以及反對者憚於兩岸的合作大勢,這些抗議顯得人少勢孤,收效不大。不但有做秀之嫌,甚至還有認錯對象,打錯標語的烏龍事件。

在一個承前啟後的歷史節點上,作為兩會制度化協商的重要一環,陳德銘此行廣泛接觸台灣各界,展現了豐富的新內容,受到了島內外密切關注和追蹤解讀。陳德銘向台灣各界闡述了大陸對台政策的延續性,以及大陸對台政策和發展戰略對促進兩岸產業交流合作,拓寬兩岸交流紅利帶來的新機遇。他重申,兩岸未來應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以“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倡議為發展綱目和路徑,檢索產業合作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探尋未來發展方向和著力點,以增進兩岸百姓福祉,維系兩岸和平發展。

(劉匡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