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科技、依靠人才 實現澳門的持續發展

農曆新年將至,回顧積極過去的羊年,本澳似乎並不是如祝願一般“喜氣洋洋”,反而是在“跌跌不休”中迎來新的一年。龍頭產業博彩業連續下跌早已超過一年,致使多項經濟指標均呈下跌態勢。就連保持多年持續增長的訪澳旅客數量也罕見的錄得跌幅……中聯辦主任李剛早前表示,澳門和內地一樣,都已經進入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澳門的博彩毛稅收連跌十九個月,經濟由高速向中低速發展,但從澳門的財政盈餘數字,反映澳門的抗逆風險的能力仍然較強,對澳門克服當前的發展難題、迎接新明天充滿信心。

在日前中聯辦舉行的新春酒會上,李剛稱,中央將陸續推出有利澳門發展的利好措施,除了已經公佈為澳門劃定八十五平方公里的水域管理範圍和陸地界線,將澳門建設成中葡貿易人民幣結算平臺、本澳單牌車輛進入橫琴等措施亦已進入“大直路”,未來還將有幾項利好措施在商量落實中,適當時機就會公佈。李剛表示,中央去年設立了專責機構支持澳門經濟發展,三項利好消息最近已陸續公佈或短期內落實。其中最大的利好是由國務院敲定澳門的水域和陸地界限達八十五平方公里,其餘包括支持澳門成為中葡貿易人民幣結算中心有望馬上落實,澳門單牌車進入橫琴的政策也估計很快上馬。利好政策顯示中央對澳門的關心和支持,希望澳門政府可以用好政策,尤其是確定習慣水域管理範圍乃涉及子孫萬代的事情,令本澳管理面積一下子增加二點八倍,下一步必須做好規劃,“是填地,抑或建碼頭,發展海洋經濟,需要規劃好,前景總是美好的。”被問及利好政策是否陸續有來?李剛表示,其他還有幾項正在陸續商量中,到時候會公佈知悉。但有關政策未必與刺激來澳旅客數字有關,他認為去年澳門旅客量超過三千○七十萬人次,與前年相若,旅客數字暫時理想,倘未來出現大幅下降,國家會有措施支持。

從近來政策的落實,以及李剛主任的講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國家一如既往支持澳門的穩定發展。但經歷此次博彩帶頭下調帶來的經濟深度調整,澳門社會有必要深入思考如何繼續增強自身抵禦風險的能力。綜合環球經濟近兩年的發展,筆者認為,澳門應該從科技、人才兩個方面著手。探究出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

把握科技對經濟多元發展的帶動

科技合作,近年來本澳有一定成就,特別是以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代表。而且自2007年起,亦與內地成立“內地與澳門科技合作委員會”每年舉行會議,推動澳門與內地的的科技合作。

國家科技部發佈的《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對港澳地區的表述:“加大內地與港澳臺地區科技交流與合作的力度,形成更加緊密的科技合作關係。支援港澳地區科技人員、機構參與和承擔國家科技計畫項目。支援內地和港澳地區的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合作設立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推動研發平臺和大型實驗儀器設備的互相開放共用……”,相信在整個“十二五”期間,本澳與內地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合作上將邁上新臺階,而其中的相關成果相信也會異常豐富。對本澳而言,如何在此過程中找准方向,做好成果向實際生產力的轉化,促進本澳經濟多元化發展應該是最值得關注的方面。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句偉人的名言已經被事實無數次的證明,科技的發達與否以及重視程度直接決定著某一國家和地區的長遠健康發展,本澳亦不例外。可以說科技發展是推動澳門經濟發展、提高生產力、提升澳門居民生活素質的重要一環。具體說來,科技的發展帶來新技術、新產品,從而促使新行業的出現或者通過技術改造為傳統產業帶來新的發展動力,這正正符合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發展需求。比如現在本澳與內地重點推進的LED照明技術領域以及中醫藥領域等,未來都有望成為澳門新的經濟增長點。即使是澳門最為傳統的博彩和旅遊行業,也可以因應科技的發展增添新的元素,實現產業鏈的拓展。而且,與科技關係密切的行業,尤其是高技術要求的產業與傳統產業相比具有更高的集約化程度,其發展對知識和智慧的要求遠遠大於對場地空間等自然資源的需求,對自然資源幾乎全無的澳門來說,也是不得不的最好選擇。再就市場角度而言,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活的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要改善生活品質所依靠的也必須是科技以及科技發展所出現的產品等。

一般認為,發展科技是一項高投入,而且還是見效週期較長的工作。另外,人才是實現科技發展的必要條件。這兩方面的需求當中,前者對本澳而言似乎困難較小,因為近年來經濟的告訴發展,博彩收入節節看漲,特區政府的庫房已經相當充足,完全有能力負擔起較為大型和長期的科技研究。但是在實際上,澳門科委會科技策略與發展工作組曾經公佈的“澳門科技發展現況調查研究”資料初步顯示澳門去年的公共及私人領域總研發金額僅占整體GDP的0.04%。較新加坡2.2%、臺灣2.3%為低,與2009年香港的0.8%也相差甚遠。雖然這一方面是因為“澳門人口少,科技發展尚在起步”,但另一方面,亦有意見認為這與博彩為主要產業社會注重快速“產出”的思維有關。所以未來加大對科技發展的投入絕不能只是簡單的口頭說說,而是要真正落到實處,並且要不斷透過宣傳教育等途徑,讓社會更加認識到科技發展對本澳的重要性。

在人才方面,不得不說這也是本澳的“短板”,雖然本澳亦有不斷加強對人才的培養,但是要真正培養出一大批獨當一面的高科技人才還是需要不斷的時間的。所以在不斷鼓勵本澳居民參與到科技研發中來的同時引進科技人才是必須的一個階段,而要吸引高科技人才來澳則必須不斷改善本澳的科研環境。在人才培養方面另一個最值得關注的方面就是對外的交流與合作,創造條件讓本澳科技工作者能夠更多、更廣的接觸和參與到區域及國家的科技計畫專案中去,儘快的成長起來。無疑這一點,本澳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不錯的成績,而“十二五”科技規劃又提供了更好的機遇,本澳必須思考如何更好的把握。

當然,雖然科技發展對本澳未來意義重大。但是也並不意味著任何類型的高科技都要大力支持,而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對本澳具有實際和長遠意義,配合澳門更好發展,以及本澳具有一定條件可以做大做強的方面予以重點支持才是最為適當的科技發展策略。而在科技成果向實際生產力的轉化方面,除了依靠市場選擇外,政府如何更好的介入和發揮帶頭扶持作用也是值得不斷研究的課題。

開放的人才戰略 破解發展“短板”

前面我們已經提及本澳科技人才的短缺,其實不單是科技人才,澳門各行各業基本上都面臨人才,甚至人資短缺的問題。也正如姚堅副主任所言,本澳為解決這一問題已經進行了不少的嘗試和努力。

從業界的反應來看,澳門應該是“求才若渴”。理應吸引更多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來澳定居。但實際上,近年來本澳專才移民的申請卻逐年遞減。有分析認為,“由於澳門沒有開宗明義的專才移民政策,加上金融海嘯期間,曾裁減大量外籍技術人員,做壞了名聲,很多專才在澳抱過客心態,不願移民來澳。”其實,這只能算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澳門本身特殊情況,澳門最大產業一直以來都是博彩業,縱觀全世界“開賭”的地方並不多,這方面的人才當然也不多,甚至是相當緊俏,當然會有不同地方之間的人才搶奪;再者說,澳門在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定位文化創意產業、會展業為重點方向,但這本身澳門就處於起步較晚的不利境地上,而且本身雖有獨特的文化資源,但社會整體的開發意識並不足夠,加之無論是文創還是會展,硬體設施的不足都難以讓外地專才有足夠的信心。另一方面就是整體的社會思維,澳門人不排外雖是事實,但是社會上呼籲保護本地人的聲音卻是過於強大,甚至被有心人利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片面強調本地人眼前工作和收入的利益,而不提引進人才加速發展後,市民所將享有的更大益處。人為的將引進專才加快發展與澳門本土市民的利益割裂開來。在社會上造成重視本地人而漠視外來專才的假像。當然會令外地專才對在澳門發展有“朝不保夕”的感覺。不願留澳發展也實屬正常。這或許也正是姚堅副主任提出特區政府應該採取更為開放人才政策的原因所在。

由於人才的重要性,全世界都在盡最大努力吸引和留住人才,人才戰略更是成為重要的國家和地區發展戰略。以新加坡這個典型的“人才建國、人才立國”的國家為例,它的人才戰略從立國之初就開始了。人才資源可以彌補自然資源的缺乏,這是新加坡人才觀中最具危機意識和前瞻性的思想。為此,新加坡制定了吸引全球人才的開放政策,設定了將新加坡打造成“人才之家”的國家戰略,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業人才提供了一個大展身手的舞臺,也為行業精英和投資者提供了一個經商和業務發展平臺。遍攬海外人才進入新加坡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是人才戰略的又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加坡政府為了吸引人才,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有針對性的計畫,比如國外人才居住計畫、減少就業障礙計畫、技術移民計畫、外籍人士居留權計畫、特殊移民計畫等,盡可能地為外來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根據新加坡的人才戰略計畫,到2015年在本地留學的外國學生將增至15萬人。新加坡政府一直奉行開放和寬鬆的留學政策,並逐步整合國內高校,嚴格管理私立院校,以期更多青年人才前來新加坡深造、工作以及移民。為此,在吸引人才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在海外設立了8個“聯繫新加坡”中心,負責海外宣傳和招聘聯繫工作;二是所屬政府的幾所公立大學,每年都組織去世界各地直接招收優秀學生;三是在新加坡留學的學生只要在當地找到用人單位就有機會申請新加坡綠卡。目前,在新加坡的400多萬常住人口中,外籍人士占了四分之一,而新加坡的經濟增長中有三分之一是外來人才的貢獻。

當然,並不只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無論何時也不能放鬆對本地人才的培養,因為只有本地人才更瞭解本地實際,也才能夠更好為本地發展服務和做出貢獻。因此,新加坡借助層層篩選的精英教育模式和獎學金制度,鍥而不捨地培育國家棟樑之材,重要政府職能部門的人才來源通道與科學教育、醫療、金融以及國有經濟等部門的人才通道密切相連,以確保各個領域的精英人才都能夠向政府管理領域輸送。同時,通過早已普及的高中教育以及日臻完善的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為國家儲備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其實,新加坡政府快速、大量引進外來人才的政策也曾引起當地民眾的憂慮,擔心大量外來人才的湧入會奪走他們的就業崗位和機遇。儘管出現不同的聲音,但是對於地域狹小、資源匱乏的新加坡來說,人才戰略是必由之路。在新加坡政府積極引進外來人才的努力下,如今的新加坡已經成為東南亞地區人才的重要聚集地和世界性的人才流動舞臺,大量的人才資源支撐了新加坡經濟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

應該說,新加坡的人才政策是值得本澳借鑒的。同樣是地域狹小、資源匱乏。不同的是澳門還擁有祖國作為強大的後盾,又有雖然單一卻已經高度和繁榮經濟體系。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澳門實施類似新加坡的人才戰略會更具有基礎和條件。當然,筆者所說的這個人才戰略並不是全盤的大力引進,而是在引進的過程中,同樣關注和重視本地人才的培養。兩者應該是並行不悖的。其實,之所以在本澳會因為人才引進衝擊本地人利益的憂慮而制約類似新加坡式人才戰略的實施,主要原因應該是對市場看待的問題,若將眼光只是局限在本地的市場,引進多少人才必然會搶佔多少本地人才的機會。但是若將市場做大,把澳門的發展機會和發展規劃放諸澳門之外的區域甚至全國、全世界呢?完全可以將澳門本土打造成為人才的總部,而將發展與機遇的把握放在澳門之外的範圍。這樣,在澳門資金充足和聯繫中西特殊優勢的背景下,澳門是可以謀求到更大的發展舞臺的,而在這個舞臺上,無論是外來專才還是本地人才都有施展才華的空間。

正如之前所講的,引進專才與培養本地人才應該是並行不悖的。澳門的人才戰略也必須突出此點,因為在以人為本的施政下,經濟社會的發展必須是讓市民真正獲得實惠。但是在具體規劃上則應有所偏重,比如文創、會展這類本澳現有人才卻是勝任有困難,或者還需要時間去成長的行業,引進人才促使其告訴發展則屬必要,在促使其快速發展起來過程中,本地人才也會得到相應的成長。當該些產業真正在澳門佔有一席之地後,本土人才也就已經具備與之前的外來人才一道繼續開拓區域市場甚至國際市場的能力了。如此才是真正的培養與引進並行不悖。當然,這個過程需要的是全社會對人才成長有正確的觀念和認識,以及企業履行足夠的社會責任,不因為成本和收益等原因而在外來人才和本土人才的對待上有偏頗等。

而且,筆者認為,本澳在人才戰略的制定上,亦應儘早拋棄對本地人才或者外地引進人才偏向照顧哪一方,或者過分強調只引進本地缺少人才的論調和理念。而應轉為集中於可以為人才的成長和成功提供什麼樣的支援,使其為澳門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因為,只有支持措施到位了,無論是本地人才還是外來專才都有機會成功和為澳門作出貢獻,消除誰搶佔誰機會的爭論,才能形成本地、外地人才的良性競爭和共處、合作。再者說,從現在的情況已經可以看出,外地專才擔心在澳門“朝不保夕”而不願意移民澳門,做長期發展的準備。未來,隨著其他地區的發展,條件的改善,澳門的相對優勢可能會越來越不明顯,吸引人才的難道也會更加大,如果還是不能從本質上構建相對公平的環境,願意來澳門發展的外地人才只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