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於心計,精於算計 「綠營共主」是怎樣煉成的

從一個富家女一步步成為「綠營共主」,蔡英文的人生經歷過5次重要選擇。若只看她的從政經歷,有一條「三級跳」的路徑則非常鮮明:從最初不參與「藍綠」「統獨」話題到靠近「獨派」,再到加入「綠營」政黨,直至最後選擇「深綠」。其間,李登輝、陳水扁、李遠哲3個老牌「台獨」分子對她屢加提拔和支持。

第一次選擇:放棄日本,留學英美

在臺灣的政治環境中,蔡英文從政有幾個「先天優勢」:她是富家女,有優越的經濟條件等待機會;她是學者出身,比起官場一步步奮鬥上來的人,她很容易標榜「清新」,贏得好感;她是女性,恰好趕上臺灣「女性從政」的潮流,很快被接受。

富有的家庭始終是蔡英文一個強有力的後盾。她的父親蔡潔生出生在臺灣南部屏東縣,早年曾到偽滿洲國替日本侵略軍修理飛機,二戰結束後回台開了家汽車修理廠,為駐台美軍服務,逐漸積累起家財。和那一代臺灣有錢人一樣,他妻妾眾多。1956年8月,側室為他生下了女兒蔡英文。因為是最小的孩子,蔡英文頗受父親寵愛。由於父親親日,她小時候還有日文名。

雖說是富家女出身,但蔡英文因為貪玩,小學、初中時成績並不太好,父親一度考慮讓她去讀職業高中。後來,蔡英文以倒數十名之內的成績,勉強考取了一所普通高中。但是進入高二之後,她突然開了竅,最後竟考入了著名的臺灣大學法律系。父親大喜過望,獎給蔡英文一輛汽車,使她成了少數自己開車上學的大學生。不過,大學時代蔡英文成績和表現都不算出色,倒是屢屢飆車的經歷給同學們留下深刻印象。

大學畢業後,蔡英文一心想出國留學,她放棄了去父親熟悉的日本讀書的機會,選擇了美國康奈爾大學。據說,母親送她去機場時甚至擔心她讀不下去。

在康奈爾大學,蔡英文選擇了課程較為容易的反托拉斯法作為研究方向,1980年取得法學碩士學位。隨後,她在美國待了一段時間,考取了律師資格。1981年,蔡英文轉赴英國,就讀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以國際經濟法為研究方向,最後取得了博士學位。

作為富家女,蔡英文前往英美名校就讀確有便利條件,不過也應該看到,她在留學選擇問題上,頭腦還算清楚。法律專業並非日本大學的強項;雖然英美法系和臺灣法律體系並不相同,卻是二戰後臺灣法律人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這次選擇為她日後從政提供了不少方便:留學美國的經歷使她頗受美國一些政客的信任;當年教過她的老師成了她在美國拓展人脈的通道;英語流利的職業女性身份讓她有條件樹立清新形象。

第二次選擇:放棄執掌家業,選擇拿起教鞭

或許是生性叛逆,1984年留學回台後,蔡英文沒有到自家企業擔任法律顧問,而是拿起教鞭,成了大學老師,先後在臺灣政治大學、東吳大學等校任教。 不得不說,蔡英文這條路選對了:幾年後,她升任教授,在島內學術圈裏名聲漸起。現在民進黨內不少一線人物當年都聽過蔡英文的課,稱她為「授業恩師」,民進黨籍「立委」吳秉睿就是其中之一。談起蔡英文,吳秉睿滿口奉承之詞:「她一直用流利的英文授課,邏輯性很強。我很幸運,老師居然給了英文很差的我及格成績。」隨著這些學生在民進黨內揚名立萬,蔡英文的名聲也水漲船高,後來才得以在民進黨裏平步青雲,僅僅4年黨齡就可以拿下黨主席職務。

在大學任教的同時,蔡英文還憑藉有美國律師從業資格,先後在臺灣幾家律師事務所工作過,包括島內非常有名氣的萬國事務所和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2015年,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成立40周年時,因故無法出席的蔡英文特地錄製影像,以好朋友的身份送上了祝福。在此期間,她還在父親的資助下,與人合夥開過一家法律事務所。只不過,這家事務所沒過多久就關門了。在律師事務所的從業經歷,使蔡英文認識了一批同齡的頂尖律師,有些女律師還成為她的閨中密友,其人脈關係進一步擴展。

第三次選擇:放棄教席,選擇「獨」派

1988年,臺灣正急於加入關貿總協定(現世界貿易組織),「經濟部國際貿易局」邀請島內很多專家學者徵詢意見。蔡英文的一個朋友也在徵詢名單上,但因為忙著籌備婚事,就委託蔡英文代為出席。蔡英文做了充分的準備,提供了詳實的資料和談判策略分析,加上深入淺出的說明,給在場官員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次「友情演出」,成了蔡英文和政壇的初次接觸。隨後,臺灣「公平交易委員會」成立,她成了首屆「委員」,正式參與權力機構的運作。

當時,蔡英文的主要職責是參加關貿談判,她先是「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的翻譯身份,之後一步步提升,最後成了「首席顧問」。談判過程中,蔡英文一張口就是專業術語,時常聲稱自己讀博士學的就是國際經濟法,對全球化帶來的問題有專業見解。談判桌上,她全程英語,滔滔不絕,很能搶鏡。之後,蔡英文歷任「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委員」「國際經貿組織專案小組顧問」等職。

正是憑藉著專業知識,蔡英文實現了人生的又一次轉變——從學者到官員。對於這個轉變,蔡英文後來一直宣稱,這並非她原本想要的,一切只是機緣巧合。 然而,不少人對她的說法提出過質疑:如果真屬無心,當初何必費盡心機準備材料?若非有意為之,又怎能從一眾顧問中脫穎而出,成為無可替代的「首席顧問」?不論當初動機如何,蔡英文都很好地把握了機會,以女性的特點結合自己的專業背景,在不冒犯其他官員的前提下冒了出來。而且,她不是一回台就投身官場,而是由教授空降,擺脫了島內政客早年普遍有過的鑽營形象。當然,她有一個財力雄厚的父親,有資本讓她在大學裏靜靜地等待機會。

1995年的台海危機後,兩岸政治定位被重新提上日程,蔡英文的機會來了。1996年,李登輝籌組幕僚智囊團,蔡英文在臺灣前「新聞局長」葉國興的力薦下,得以躋身其中。兩年後,她以臺灣「陸委會諮詢委員」的身份,隨臺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訪問大陸,商討兩岸兩會高層互訪的事宜。那次大陸之行,身為代表團英文發言人的蔡英文,有了到大陸參訪的第一手經驗。

回台之後,在李登輝辦公室主任蘇志成的推薦下,蔡英文擔任臺灣「國家安全委員會諮詢委員」,成為「部長」級官員。1998年8月,李登輝在臺灣「國安會」下設立「強化主權國家地位小組」,蔡英文任「召集人」,專門針對兩岸政治定位進行研究。正是在她的主持下,該小組提出了將兩岸關係定位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也就是所謂的「兩國論」。1999年7月,李登輝借接受《德國之聲》採訪之機,正式拋出「兩國論」。

此論一出,兩岸兩會協商管道中斷,兩岸關係進入了長達9年的僵局。「兩國論」嚴重損害了兩岸關係,給臺灣帶來極大的消極影響。獲利最大的反倒是蔡英文,她憑藉起草「兩國論」在臺灣政壇名噪一時,從「清新學者」搖身一變成為「獨」派勢力的新代表。

第四次選擇:放棄無黨籍,選擇民進黨

2000年,陳水扁僥倖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民進黨首次上臺,經人推薦,蔡英文出任「陸委會主委」。此時,蔡英文還是個無黨籍人士,不過她很快適應了新角色。臺灣媒體形容說,她仿佛變了一個人,很快從一個完全不懂得與外界溝通的「菜鳥」變成了在「立法院」中應對自如的老手。這從一個側面顯示出,蔡英文早有政治野心,此番才能迅速融入臺灣政治圈。

在「陸委會」內部,蔡英文軟硬兼施。有官員描述說,開會時她總是低著頭,頭髮遮住半邊臉,讓人覺得她沒在聽人報告,但是只要她把頭髮一甩、頭一抬,就會兩眼圓睜地拋出幾個問題。如果報告人答不上來,她就會聲色俱厲地一通狠批。在與其他部門開協調會時,蔡英文的表現更為強勢。即使會議主持人已經做出了決定,只要不合自己心意,蔡英文就會堅持說有保留意見,並且直接向陳水扁報告。作為陳水扁的核心幕僚之一,蔡英文也享盡了權力帶來的「榮耀」。她到臺灣「國防部」開會時,工作人員知道她早上有喝咖啡的習慣,專門準備了咖啡機,讓她倍感尊榮。另一方面,蔡英文很能籠絡部下,極力為他們爭取優厚待遇。現任臺灣「經濟部長」鄧振中當時是「陸委會副主委」,在轉任臺灣駐世界貿易組織副代表時,官階要降一級。蔡英文找到「人事局長」,希望不要給鄧振中降級,最後協商無果,為此蔡英文非常生氣。

在「陸委會主委」任內,蔡英文實際上還是陳水扁兩岸政策的監督者。2000年,陳水扁就職後曾一度考慮接受「九二共識」,結果被蔡英文堅決否定。作為「兩國論」的起草人,蔡英文多次聲稱:「海峽兩岸1992年的共識是一個不清楚的概念……‘兩國論’現在雖然不提,但仍然是事實,是兩岸在政治談判前必須建立的基本對話方塊架。」

2004年5月,蔡英文做了4年無黨籍「閣員」後卸任,並拒絕了「駐美代表」的職務,也沒有重返大學校園,而是在家賦閑了一段時間。事後看來,正是在這段「賦閑」時光裏,蔡英文完成了與民進黨的深度對接,做出了第二次政治選擇——正式加入「綠營」政黨。當年9月,臺灣新一屆「立法院」選舉在即,蔡英文接受了民進黨提名,同意作為該黨代表進入「立法院」,並完成了入黨手續。經過多年觀察和權衡利弊後,蔡英文最終脫下了無黨籍的外衣,一頭紮進臺灣政黨政治的漩渦。

加入民進黨後,在陳水扁的有意扶植下,蔡英文出任臺灣「行政院副院長」,成為民進黨內的巨頭之一。當陳水扁2006年陷入貪腐醜聞後,她卻出奇地沉默。此時,她心裏已有更大的政治籌謀,當然不想被陳水扁拖累。為此,她曾在2007年暫時退出政壇。當時誰也沒有想到,蔡英文是在積蓄力量,準備爭奪民進黨大權了。

第五次選擇:投向「深綠」,成為「民進黨的再造者」

2008年1月,受陳水扁醜聞影響,民進黨在「立法院」選舉中慘敗。兩個月後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國民黨擊敗民進黨,馬英九順利當選。隨後,陳水扁辭去民進黨主席職位。面對這個爛攤子,民進黨的一眾「天王」、大佬都不想出頭,黨齡不到4年的蔡英文得到了機會。關鍵時刻,戴著諾貝爾化學獎光環躋身臺灣政壇,一再與陳水扁、謝長廷等人一唱一和的李遠哲以及一批資深「綠營」人士跳出來支持蔡英文,幫助她一舉擊敗老牌「台獨」分子辜寬敏,成功奪得黨主席一職。

然而,蔡英文想要真正掌控民進黨並不容易。民進黨自成立以後就派系林立,黨內生態可謂「獅象虎豹」同籠,各派大佬都有雄厚的基層實力,互不服氣。只不過,受陳水扁貪腐形象的影響,眾人不願出面,才讓蔡英文脫穎而出。早在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臺灣媒體就封了蔡英文「小龍女」的稱號,認為她清新脫俗,與島內多數政治人物形象有很大的不同。競選黨主席時,這是她的優勢,但也正因如此,很多人擔心她能否駕馭民進黨。蔡英文沒有民進黨大佬普遍經歷過的街頭抗爭歷史,閩南話也說不利索,所以她被稱為「最不像民進黨主席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後也回憶說:「2008年我成為主席時,民進黨自己也被嚇了一跳。因為長久以來,民進黨被認為是一個男性沙文主義黨。」

蔡英文最初也的確不適應這個身份。作為黨主席第一次參加桃園縣「立委」補選造勢活動時,陰冷的天氣中,群眾對她的造勢演說反應更冷,她「真有快要哭出來的感覺」。為此,蔡英文專門請教別人,如何處理這種壓力。有人告訴她:「作為專業演員,不論台下是冷是熱,都能演出,不受台下情緒影響。」蔡英文很快照此發展出一套演講風格,讓台下始終維持一種「安靜卻激烈的熱度」。

成為黨主席後,蔡英文在「淺綠」和「深綠」之間選擇了後者。民進黨雖然號稱有島內四成基本群眾支持,但實際上多是週邊力量,正式黨員不過10萬到20萬人。從政治立場上分,這些人可以分為「淺綠」和「深綠」,主要是對「台獨」立場的不同。「淺綠」一派對「台獨」有較大的彈性,認為臺灣現在就是「主權獨立國家」,並不強調要有宣佈「獨立」的程式;「深綠」一派則將宣佈「臺灣獨立」作為畢生目標,抱著非公開宣佈無以為成的態度。對於民進黨而言,後者是其核心支持力量,黨內多數派系為鞏固支持群體,無不鉚足勁向「深綠」交心表態。蔡英文也不例外。

2008年11月,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赴台洽簽經濟協議,蔡英文帶頭鼓動支持者包圍陳雲林下榻飯店,高呼「反對國共會談出賣臺灣」等口號,引發臺灣10年來最嚴重的流血衝突。她由此成為臺灣媒體眼中的「暴力小英」,也向民進黨內證明了自己能領頭搞街頭抗爭。第二年5月,民進黨再次發起大規模遊行,高呼反對馬英九「傾中賣台」,民進黨聲勢自此開始重新上揚。

蔡英文的黨內地位隨之穩固,蘇貞昌、謝長廷都無力再與之抗衡。隨著支持者將「民進黨的再造者」稱號扣在蔡英文頭上,她的政治生命就此與民進黨徹底綁在了一起。這是蔡英文自己做出的政治選擇。

喜歡冒險的單身女性

與目前活躍在臺灣政壇上的許多女性相同,蔡英文至今未婚,陪伴她的是一隻名叫「蔡想想」的虎皮斑紋母貓。這只貓早先是只無主的流浪貓,蔡英文收養之後,很快養了一身肥肉。

蔡英文倒也不是沒有感情經歷。據知情人說,她大學三年級當上班長後,「追她的人很多」,其中包括副班長邱晃泉。蔡英文還不顧父親「車子只能用來上學,不能用作他途」的嚴令,多次開車帶邱晃泉到臺灣南部遊玩。據說有一次,她開車帶著邱晃泉和另一個男同學去墾丁公園,收費站的人特別吃驚:「怎麼回事?竟然是小女生開車帶著兩個男生!」還有人說,邱晃泉曾到蔡家拜訪過蔡英文父母,至於兩人為何沒在一起,坊間傳聞不少,並無定論。只不過,邱晃泉現在是民進黨的鐵杆支持者,也是蔡英文的好友,這一點毋庸置疑。

蔡英文一生中唯一得到她本人承認的感情經歷,是她留學康奈爾期間,當時,有一個令她心儀的男生,兩人走得很近。但那個男生因意外喪生,蔡英文日後還「糾正」媒體報導,說該男生是登山意外身亡,而非外界說的車禍。

蔡英文在公開場合著意展現理性、文靜的形象,私下裏卻酷愛冒險。熟悉她的人都知道,作為職業女性的蔡英文一直開手動擋迷你車,不為別的,就為體驗開快車的感覺。她在朋友圈裏最出名的經歷,就是曾經從台南一路飆車開到臺北,短短2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一共收到4張超速罰單。另外,蔡英文還參加過島內法律界人士組織的重型摩托車隊,一身專業裝備,狂飆在環台海濱公路上。

喜歡冒險的蔡英文數十年來閃轉騰挪,不僅從民進黨一眾街頭經驗豐富的草莽豪強中脫穎而出,更在經歷了2012年的選舉失利後,最終登上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高位。俗話說,站得越高,摔得就可能越疼。在這個位置上,如果蔡英文在對待兩岸關係和「九二共識」的問題上依然抱著飆車冒險的心態,就不僅僅是自己摔得很疼了,還會傷及臺灣人民的福祉、大陸人民的感情,製造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又一個痛點。

(胡石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