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如何入鄉隨俗?

迪士尼全球首席執行官羅伯特•艾格2015年10月曾在上海表示:「我們花了很長時間討論,如何把迪士尼帶入中國內地,畢竟我們無法把迪士尼在美國奧蘭多、日本東京、法國巴黎和中國香港的做法完全複製過來。」在他看來,入鄉隨俗十分關鍵。「儘管在很多方面世界越來越平,但還有很多不是平的,尤其是文化產業。因此,你要進入一個市場,你就要尊熏本地的文化,能夠融入當地的文化。」

經過多年的努力,迪士尼在上海的本土化頗為成功。

尋找樹先生

1932年,迪士尼推出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動畫片《花與樹》(Flowers and Trees)。84年後的今天,「花與樹」在上海迪士尼樂園依舊佔據重要地位。無論什麼季節走進上海迪士尼樂園,來自中國各地的樹種和植被都把這裡裝點成鬱鬱蔥蔥的綠色世界。

不為人所知的是,上海迪士尼園林設計團隊對園區內樹木的要求有著嚴格而近乎苛刻的標準:胸徑周長必須在23到25釐米之間;樹幹必須筆直,不能有大於5%的傾斜度;每個樹冠必須有四枝形態優美的分叉;最重要的是絕不能有病蟲害。

根據迪士尼的首席景觀建築師約翰•索倫森(John Sorenson)的回憶:「我們花了三年的時間,去了中國很多的地方,希望能找到一些罕見又可以適宜上海氣候環境的植物品種。這是非常寶貴的一段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我去到了很多非常偏遠的中國農村地區,是一般外國人不會去的地方。當地的居民會好奇一個外國人跑到這裡來看各種各樣的樹?」

索倫森還表示:「華特•迪士尼先生的理念是希望在迪士尼樂園裡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地方的植物。因此,我們去挑選植物的時候,一般來說有90%的植物要確保能夠在本地健康成長和存活,10%的植物可以冒險嘗試培育。我們相信上海迪士尼樂園的環境很適宜種植,採用了我們特別研發的土壤,有很好的生長條件。另外,我們的排水系統也是專門設計的。」以「奇想花園」為例,不僅融入了很多季節性的植物,景觀會根據季節進行變幻。為慶祝中西方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萬聖節、耶誕節等,園方也會調整相應的植物色彩和種類。

五色「漫月軒」

當談到迪士尼是如何融入中國市場時,艾格提到四大要素:語言、娛樂、觀和食物。

而位於「奇想花園」的「漫月軒」,作為全球唯一一棟迪士尼樂園內的中國古建築,集中體現了三大要素——作為一個可以容納600人就餐的中式風格餐廳,「漫月軒」以中國具有代表性的高山、海洋、沙漠、森林和河流五大元素為主題,劃分為五個不同的就餐區;菜品也大改以往的美式風格,主打本土特色,七成為中國菜,包括米奇北京烤鴨披薩、米奇大圓蹄,還有米奇蝦仁滑蛋飯等。

事實上,早在上海迪士尼樂園籌畫階段,美國設計師就走遍中國,先後來到安徽宏村、甘肅敦煌、海南島、浙江等地獲取靈感,提煉出海洋、森林、高山、沙漠、河流五大元素,並以徽派建築為基礎,將五大元素融入其中,形成初步設計方案。

負責施工的中建八局項目團隊特別邀請了中國古建築專家,對飛檐鬥角等古建築細節進行設計,並製作樣板報批,然後再對圖紙所需材料、規格、施工方法作進一步深化。直到2014年9月,「漫月軒」的中國古建築圖紙才最終敲定。

為了體現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選材是專案團隊在施工過程中面臨的第二道難題。據悉,在材料強度、韌度、耐腐蝕等特性滿足要求的前提下,專案團隊盡可能從五大元素的原產地尋找建築和裝飾材料。為了還原屋瓦最原始的質感和色彩,項目採購人員多次和業主、設計師、專業分包單位等赴浙江等地挑選陶土,用傳統工藝燒製成所需的屋瓦;高山元素餐廳施工過程中,則是從數百公里外的安徽運送石材;而海洋元素餐廳的茅草屋頂,則是經過多次試驗後,用安全性和耐久度等更強的複合材料代替。

每一個元素的餐廳都有其自身主題,如海洋主題是「海闊天空」,森林主題是「萬木蔥蘢」、山川主題是「峰迴路轉」等。以山川主題為例,設計靈感體現在建築裝飾的紋理,甚至包括材料本身。設計師和各類藝術家、各種廠家合作,在就餐區創造一些獨特的織物和裝飾。而沙漠主題餐廳,迪士尼請來很多中國本地的藝術家創造了人物畫像、山水畫像掛在牆上。

在「漫月軒」內的牆上,不僅有古代字畫的仿製作品,以體現向廣袤中國大地上的文人墨客致敬的宗旨,譯有一些中國古典樂器的陳列。而一些小的裝飾,則會用到很獨特的迪士尼元素。比如掛燈籠的用到《花木蘭》裡面的木須龍。而且,「漫月軒」的位置非常重要,背景就是「奇幻童話城堡」。這讓遊客在就餐時有一種身處江南小鎮、抬頭看到窗外景色而恍然大悟自己還在迪士尼樂園的奇妙感覺。

接地氣的音樂劇《獅子王》

太陽自地平線升起,照亮了榮耀石。草原上的動物在一起高唱著《生生不息》。獅子王木法沙和他的王后沙拉碧站在榮耀石頂端。新生的王子辛巴被高高舉起,為眾獸所膜拜……

很多中國人都記得迪士尼動畫片《獅子王納這一開場鏡頭。作為第一部引進國內院線的美國動畫長片,《獅子王》1995年在中國內地創下4100萬人民幣的動畫片票房,這一紀錄保持了整整13年。

2006年,迪士尼英文原版音樂劇《獅子王》的亞洲首演在上海大劇院開幕。10年後的今天,在上海迪士尼樂園正式開園後,迪士尼全球首部普通話版本的音樂劇《獅子王》獻演於「迪士尼小鎮」的「華特迪士尼大劇院」。

自1997年在美國紐約百老滙首映以來,音樂劇《獅子王》已在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獻演,擁有超過8000萬觀眾,全球總票房達到62億匯最賺錢的舞臺劇,甚至是史上最賣座電影《阿凡達》的兩倍多票房,被稱為「百老滙驕傲」。該劇至今已獲得包括托尼獎最佳音樂劇、最余項重要藝術大獎。

在上演的第20個年頭,使用第9種語言也是全球第24個製作版本的《獅子王》在上海誕生。美國百老滙倪德倫環球娛樂公司副總裁馬敏輝表示:「之前上海演過英文版《獅子王》,但是巡演版。這次上海迪士尼樂園將是駐場表演,加入不少中國元素,很值得期待。」

看過彩排的人表示,無論是語言還是表演形式,這都是一部接地氣的音樂劇。

首先是全劇採用中文表演,這對於劇中的一些外籍演員而言是一大挑戰。動畫片《獅子王》中狒狒拉飛奇本應是一個男性角色,導演朱莉•泰莫(Julie Taymor)在音樂劇裡面把它塑造成一個女性薩滿的角色。服裝設計上,她身上掛著非常多的草藥瓶子,這也是從非洲的雕塑裡面獲得的靈感。此次中文版也是由一名黑人女演員飾演拉飛奇,她為此努力學習普通話,在劇中可以聽到她的清晰對白。

其次是中文臺詞的詼諧幽默。在原劇中,獅王身邊的犀鳥沙袓體現一個「雙重呈現」的概念,就是它既有動物的形象,又有人的形象。演員穿得像英式管家,手裡提著一隻木偶鳥。中文版的沙祖形象依舊,但說起話來如同「大內總管」——他追著辛巴叫「小主子」;被關在籠子裡的唱著《小白菜》來表現內心淒涼,當刀疤要求沙祖換個喜慶的歌,他張口就來《最炫民族風》,如同京劇中的丑角。最有意思的是土狼一口東北腔,有一種春晚小品亂入的感覺。

此外,京劇的因素在中文版《獅子王》裡也是可圈可點。可能2016年是中國猴年的緣故,當辛巴和娜娜為了甩掉沙祖而調皮玩鬧時,舞臺上突然出現了畫著京劇臉譜的孫悟空,一副大鬧天宮的樣子。而當辛巴的朋友貓鼬丁滿和疣豬彭彭需要用計引開土狼時,動畫片裡的草裙舞變成了中文版舞臺上的戲歌《說唱臉譜》——丁滿戴著花旦的頭飾開唱「藍臉的竇爾敦盜禦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嗤喳……」

馬敏輝指出,由於這是迪士尼第一次在百老滙之外蓋劇院天天演出,上海第一次有百老匯劇碼天天演出,中文版《獅子王》叫好之後能否叫座還是個未知數。據悉,目前的演出計畫是從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正式開園到9月30日,週二到周五每天演出一場,雙休日演2場,意味著要演滿120場。而華特迪士尼大劇院可以容納1200名觀眾,迪士尼樂園的遊客需要另行買票。上海迪士尼是否有足夠的客源呢?

幸運的是,上海擁有中國內地最成熟的音樂劇市場土壤。早在2004年,韋伯的音樂劇《劇院魅影》就在這裡上演了100場,可見這座城市音樂劇的喜愛。即便來自五湖四海的迪士尼遊客不買賬,去迪士尼小鎮看《獅子王》也可能成為一種上海人的休閒方式。

(金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