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中國的機遇與挑戰

金融市場的震蕩可能是「黑天鵝」煽動翅膀弄倒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脫歐」的英國還將承受更多陣痛。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也將遭遇「脫歐」衝擊波。

作為英國歷史上最多人簽名的一個請願(截至6月26日已超過300萬人),希望對「脫歐」進行二次公投的原因,最直接的也許是3天前的公投結果讓英國民眾發現自己的財富迅速縮水——英鎊在「脫歐」消息公布當天貶值10%,觸及1985年以來最低水平。同樣為英國的「任性」付出代價的還有全球金融市場——全球股市一天內總市值蒸發逾2萬億美元,其中歐股表現最差,創2008年以來最大跌幅。

雖然在此次英國公投前,各專業部門和業內人士早已給出「脫歐」可能造成的經濟影響,但此前的多數民調顯示英國「留歐」機率大,因此這樣的結果甚至讓「脫歐」派都有些猝不及防。

金融市場的震盪可能只是「黑天鵝」煽動翅膀弄倒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脫歐」的英國還將承受更多陣痛。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也將遭遇「脫歐」衝擊波。

巨額「分手費」,後悔也要付

在公投前4個月,英國《經濟學人》就指出:「英倫三島真有可能在四個月後漂離歐洲大陸。脫歐最先傷害的是經濟。金融市場反應最為迅速。」沒想到一語成讖。對於很多英國選民而言,6月23日的公投本以為會以「留歐」結尾,誰知竟然「脫歐」成功,直接造成英鎊跌至1985年以來新低,英國股市也跌去7%,英國大銀行市值甚至因此蒸發了1,000億美元。

如果英國選民在公投前好好聽一下專家的話,也許就應該明白這樣的「自由」有多貴。多數經濟學家認為,「脫歐」將使英國經濟成長減緩。

英國財政部預計,「脫歐」兩年後,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下降3.6%,失業人數增長52萬,英鎊貶值12%。「脫歐」還會給每個英國家庭造成每年2600-5200英鎊的損失。另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算,在樂觀情形下,英國到2018年GDP會下降1.3%;而在悲觀情況下,這一數字將達到2.5%。

而許多「脫歐」派人士,只看到英國對歐盟的付出,卻低估了歐盟對英國經濟的重大意義。

英國在1973年加入歐盟前,為「歐洲病夫」之一,但加入後的43年間,經濟成長年增率從原本是全球七大工業國的末尾,一路躥升至首位。英國首席經濟史學家、華威大學教授克拉夫茨(Nick Crafts)預估,歐盟直接拉抬英國繁榮度約10%,主要歸功於競爭增加和更容易進入歐洲單一市場。

「脫歐」後,英國將無法繼續享受歐盟內部優厚的市場待遇,需要花費數年時間重新與歐盟談判,並將嚴重影響英對歐商品出口,大量企業將面臨生存危機。英國工商業協會2016年公布的一項調查表明,3/4的外國投資者認為,歐盟成員國身份是英國整體吸引力的關鍵組成部分,「脫歐」將影響英國對外國投資的吸引力。

英國樓市近幾年的「春天」也將終結。英國富時100指數(FTSE100)在6月24日重挫,其中房地產類股更是重災區,普遍跌了20%。雖然英國正式「脫歐」要在2年以後,但買家普遍會選擇觀望「脫歐」對英國經濟的影響,因此短期內成交量下滑在所難免。

此次公投中,倫敦地區的結果是留歐以59.9%的優勢勝出,可能是因為這座城市深深知道歐盟算是半個「衣食父母」。

例如,倫敦證券交易所交易的外國股票遠遠超出英國本土的股票。倫敦管理著幾乎一半的歐洲機構持股。英國基金經理們還為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的投資基金管理著7,000多億美元的資產。英國「脫歐」後,客戶流失、股票交易下滑、投資管理銳減將使倫敦全球資本首要門戶的地位受到嚴重影響。

又比如,金融業是英國經濟的支柱產業,2015年對英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高達40%。倫敦金融城有30多萬金融從業者。英國銀行所持總資產相當於英國經濟的近400%。「脫歐」的英國銀行業可能失去在歐盟其他成員國從事經營的執業牌照,從而流失歐洲客戶,歐洲市場份額萎縮。

不容忽視的是,英國有一半貿易額來自歐盟,「脫歐」意味著英國必須重新按照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貿易規則與歐盟各成員國重開貿易談判,進而影響到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及資金避風港的地位。

此外,外媒普遍認為,對創業者來說,鑒於倫敦的特殊地位,「脫歐」後的金融科技創業(Fintech)領域將會受到最大影響。2015年倫敦金融科技業吸引外資近7億英鎊,營業收入達66億英鎊,超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紐約金融中心。倫敦金融科技從業人員數超過了新加坡、中國香港、德國和澳大利亞的總和。

在「脫歐」前,英國的金融創業公司可以將產品銷往歐盟的任何一個國家,甚至很多公司將辦事處設在英國的最大考慮因素就是其高效的歐盟授權體系。一旦英國離開歐盟,科技企業就不得不向歐盟的每個國家提交操作申請,就連航空及航運成本都會顯著增加,這勢必會造成公司運營成本上升。

「脫歐」產生的焦慮也適用於英國的科技行業。倫敦創業公司的籌資及招聘難度將大大增加。因為倫敦在歐洲的金融中心地位、對歐洲年輕人的吸引力以及方便周轉於歐洲各國的「特權」將在英國「脫歐」後消失殆盡。

英國研究協會將「脫歐」看作對融資及科技創新的嚴重威脅。民意調查顯示,83%的英國科學家反對「脫歐」。因為歐盟為成員國提供了豐厚的科技創新資金。調查表示,2014-2020年,科技研究的預算就高達748億歐元。一旦「脫歐」,英國的科學家及科技工作者就會失去來自歐盟的資金支持。

歐盟對英國的支持不僅是科創方面。2016年5月,包括卷福在內的英國282位藝術文化界名人發表了一封聯名信,呼籲民眾在6月23日舉行的公投中支持英國留在歐盟。信中寫道:「對於英國數百萬名創意產業的工作者們和數百萬名國內外受益於英國文化產業活力與增長的工作者們來說,離開歐洲意味著走向陌生與未知。」事實上,如果當初沒有歐盟的支持,英劇《神探歇洛克》可能就不會誕生。這幾年英國向全世界成功輸出了很多文化作品,歐盟功不可沒。

「留歐」派此前表示,雖然英國每年向歐盟支付130億英鎊的會費,獲得的回報卻遠遠高於此金額。更為重要的是英國作為歐盟第二大成員國,可以分享歐盟統一大市場帶來的貨物、服務、人員和資金的四大自由流動,同時獨享邊境管控和英鎊發行等權利。「脫歐」後的英國,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人心散了,歐盟經濟還會好嗎

在「脫歐」結果一出來,歐洲股市值就蒸發了約1萬億美元,主要受銀行股指暴瀉15%帶動——愛爾蘭及希臘股市表現最差,曾跌17%及15.5%;德國股市暴跌近10%;法國股市暴跌11%;西班牙股市盤中跌幅更高達17%。

歐元最高下跌了4.1%,創2008年來最大跌幅。儘管英國一直沒有加入歐元區,但英國「脫歐」使人們對歐元乃至歐元區經濟前景喪失信心,導致資金轉向較為安全的美元或日元資產。歐元匯率的明顯下跌會給歐洲央行當前的擴張貨幣政策帶來挑戰。

歐盟經濟目前復甦緩慢且前景難料,英國「脫歐」更會弱化歐盟經濟復甦的動力。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認為,英國「脫歐」將削弱歐盟經濟增長。

根據摩根史坦利歐洲經濟團隊測算,「脫歐」後,在「溫和」和「高壓」兩種情形下,歐盟2017年GDP增速將可能下降0.7%和2%,並且區域內金融環境將出現顯著緊縮狀況。「投資者尤其擔心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和義大利等國受到的影響」,《華爾街日報》稱,愛爾蘭是英國的重要貿易夥伴;西班牙、葡萄牙和義大利的經濟則較為脆弱。

比利時前首相伏思達在德國《焦點》周刊撰文說,英國不僅人口占歐盟總人口的13%,而且是歐盟第二大經濟體,也是歐盟預算可信的純出資者。以2014年為例,英國對歐盟預算總貢獻113.4億歐元,占比9.7%。英國的退出,對於一直未走出債務危機陰影的歐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脫歐」後,歐盟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也將式微。歐洲智庫布魯塞爾歐洲與全球經濟研究所指出,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歐盟GDP占全球比重將從17%降至14.6%;在全球貿易中,按現行價格和匯率測算,歐盟出口份額將從33.9%降至30.3%。

英國決定「脫歐」後,法國、荷蘭、義大利和捷克等多個國家的部分政黨、民眾也開始呼籲效仿英國舉行公投。已有分析人士指出,這種歐盟內部分歧的顯性化,對全球服務、貨物貿易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增加交易成本,降低歐洲對資本和投資的吸引力。

「脫歐」引發了歐洲的分崩離析,少則引起經濟金融大動盪,重則歐盟逐步解體。如今,深陷難民危機和歐債危機泥潭的歐盟,被「傲嬌」的英國搞得焦頭爛額,更別提成員國紛紛效仿舉行「脫歐」公投了。

李嘉誠們哭暈在廁所?

由於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令人始料未及,全球金融市場也因此大幅波動。6月24日,日本股市盤中大跌超8%,日經指數期貨更是觸發熔斷機制,導致股票期貨交易暫停10分鐘;港股和美股期貨都跌了約3%;人民幣也下跌5.2%,可能是英國「脫歐」加大了中國央行承受的壓力。同時,避險資產受到追捧——美元上漲3%,日元升值6%、黃金價格一度攀升至近兩年新高的1358美元/盎司的水平。

美聯社認為,面對市場動盪,各國央行可能設法給銀行額外貸款以穩定局面,或者採取其他手段讓信貸更加充足。市場動盪可能促使美聯儲推遲加息,此前市場普遍預期的美聯儲年內加息可能要打上一個問號。其他一些大型經濟體央行可能會考慮降息等措施以應對風險。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倪月菊指出,「脫歐」還會使全球投資格局受到影響。最新的全球投資報告顯示,2015年已開發國家FDI(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量,特別是歐盟的FDI流入增長顯著。英國「脫歐」,可能使投資者對歐盟的投資信心受到影響,從而使這一進程受阻,投資可能更多流向美國或者其他新興市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問題專家魏亮認為,英國「脫歐」的舉動會帶來新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影響世界經濟的穩定性。

在英國「脫歐」結果出來後,相對獨立的中國A股也在6月24日下午開盤後的前5分鐘內下跌1.65%。雖然A股大跌被視作更像是一種悲觀情緒的傳染,但英國「脫歐」讓很多中國企業家損失慘重。網上甚至流傳「李嘉誠哭暈在廁所」的段子。事實上,李嘉誠在英國的總投資已達到520億美元,占比37%。長和集團2015年的年報顯示,公司近四成利潤來自英國。李嘉誠三個月前表示,萬一英國公投結果真的是脫離歐盟,他會減少在英國的投資。在公投前一周,長和的股價已經跌至4年來最低。野村控股指出,英鎊只要有1%的變動,長和集團的經常性盈餘就會有同方向0.5%的波動。

萬達也投了英國不少項目,截至2014年底,王健林在英國的投資已超過40億英鎊,其中包括斥資7億英鎊在倫敦核心區建設超五星級萬達酒店。王健林也在公投前明確表示:「若英國脫離歐盟,對中國遊客的吸引力將大減。」他還表示中國公司可能會考慮將其歐洲總部遷往別處。

目前英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則是英國在歐盟外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英國已經成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根據Dealogic的數據,截至6月21日,中企對英併購交易額在2016年達到36億美元,已經超出2015年全年28億美元的水平。

除了李嘉誠和王健林這樣的首富級大鱷,其他中國大佬也在英國頻頻出手——聯想的柳傳志2014年7月通過聯想旗下的股權投資機構弘毅投資,以9億英鎊收購了英國的餐飲連鎖品牌Pizza Express。三胞的袁亞非2014年以4億英鎊收購了英國百年老店House of Fraser(福來莎)百貨。復星的郭廣昌收購了英國旅遊公司ThomasCook5%的股份以及倫敦金融城Lloyds Chambers辦公樓。吉利的李書福2013年以1100萬英鎊將其全資收購。阿里巴巴的馬雲,在倫敦設立了他的歐洲總部。而泰康人壽、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等保險公司在英國也有數億美元的地產項目。

一旦英國「脫歐」,中國投資者和很多外國投資者一樣,可能要喪失對英國作為歐洲市場門戶作用的預期。

幾家歡樂幾家愁。在「脫歐」結果一公布,很多人就飛奔銀行換點英鎊或歐元,有些甚至去旅行社預訂英國遊,還有人開始網上海淘英國商品,畢竟英鎊31年來第一次那麼便宜,歐元也在貶值期間。

對於留學在外的人來說,「脫歐」後的英國物價可能會整體上漲,留學生生活費也就「水漲船高」,抵消了英鎊貶值而降低學費的這部分。

出境遊的遊客應該笑了。簽證方面,由於英國不是申根國家,前往英國需要申請簽證,因此不受此次「脫歐」影響。夏季,正是英國旅行最棒的季節。英鎊貶值可以部分沖抵旺季機票和酒店相對較貴的支出,加上英國的夏季甩賣季已經開始,在英國當地購物將能享受到更多的價格優勢。業內人士分析,英鎊匯率的下跌短期內將直接造成中國遊客赴歐購物消費成本下降,長期還將造成英國團隊、自由行等打包產品的價格下跌,對旅遊來說是一個較大的利好。

在英國物價尚未全面上漲之前,海淘也是得益的,因為個人通過轉運公司在當地購物網站購買商品的價格會更加實惠。而電商平台因為渠道和定價情況較為複雜,直接影響幾何尚難預測。鑒於英國人又在請願搞「二次公投」,英鎊近期還將有所波動,畢竟「不確定因素」是最大的「殺傷性武器」。

(金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