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東盟教育部長圓桌會議在貴陽召開

【中新社貴陽8月2日電】第二屆中國—東盟教育部長圓桌會議2日在此間召開。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為圓桌會議致開幕辭並作主旨發言。

他對近年來中國-東盟在教育領域交流合作取得的豐碩成果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一是雙方留學規模持續擴大,“雙十萬計劃”提前實現。截至2015年,中國在東盟國家留學生已超過12萬人,東盟國家在華留學生達到7.2萬餘人;二是合作平臺不斷完善,品牌效應日益凸顯。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為深化雙方人文交流,架設“心靈之橋、友誼之橋、理解之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合作機制靈活順暢,多邊互動日益頻繁。中國與東盟十國之間都簽署了教育交流合作協議,與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印尼之間簽有互認學歷學位協議;四是合作項目豐富多樣,務實合作紮實推進。中國政府支持高校開展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國高校已開齊所有東盟國家語種課程。

陳寶生指出,中國正在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社會緊密結合,加快培養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勇於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中國教育部願與東盟各國教育部及有關部門包容互鑒、合作共贏,共同打造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

陳寶生強調,2016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5周年,中國與東盟的關係已進入“鑽石十年”新階段。“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7合作框架”等重大倡議,為雙方開展寬領域、深層次、高水平、全方位合作注入新的強大動力。面向未來,加強教育交流合作,是打造中國—東盟關係新支柱的優先方向,是開闢中國—東盟關係新的不竭動力。

陳寶生表示,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代表中國政府提出了未來發展中國—東盟教育合作的四點倡議。中國教育部願與東盟各國一道,秉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理念,共同構建多元化教育合作機制,推動彈性化合作進程,打造示範性合作項目,滿足各方發展需要,促進共同發展。

本屆圓桌會主題為“教育優先•共圓夢想——教育、就業與創新”,通過了《關於中國-東盟教育合作行動計劃支持東盟教育工作計劃(2016-2020)開展的聯合公報》。東盟各國教育部長表示願進一步加強與中方在教育領域的合作,落實好行動計劃。

威海受惠中韓自貿 示範區效應顯現

【中新社威海8月2日電】記者2日從山東省威海市商務局獲悉,今年上半年,威海新批外資項目87個,實際到帳外資6.55億美元,其中到帳韓資近1.8億美元,同比增長兩成多,中韓自貿效應顯現。

韓國是威海外資主要來源地之一,今年上半年,威海新批韓資項目53個,占新批外資項目總數半數以上。目前,總投資6000萬美元的韓國CNT呼叫中心項目正在洽談中,即將落戶威海。

威海市商務局工作人員稱,中韓自貿協定簽署以來,中韓兩國企業在招商政策、推介渠道、金融支持等方面享受政策紅利,韓國企業到中國投資更加便利,同時也促進了中韓貿易往來。

2015年6月,中韓自貿協定正式簽署。該協定將中國威海市和韓國仁川自由經濟區選定為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威海成為中國目前唯一一個寫入中韓自貿協定的城市。

“90後”臺灣球員逐夢大陸綠茵場

【中新社北京8月2日電】“別人說臺灣是‘足球沙漠’。我只想證明,臺灣球員也能踢好球。”中甲北控燕京足球俱樂部的臺灣球員陳浩瑋,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陳浩瑋1992年出生於花蓮,2011年簽約北京八喜足球隊(北控燕京隊前身),是首位“登陸”中國足球協會甲級聯賽的臺灣球員。

五年來,這位率真的阿美部落青年的生活都是圍繞足球展開。“踢球狀態好時,心情自然好;踢得不好時,容易沮喪。”

陳浩瑋的中甲生涯跌宕起伏:2012年賽季,年僅19歲的他初生牛犢不怕虎,在聯賽和足協杯比賽中出戰18場,踢進5球;2013及2014年,他兩年共出場20餘場比賽,但遭遇進球荒;2015年他出戰19場,踢進4球;2016年至今,他出戰10多場,踢進3球。

作為職業球員,陳浩瑋的酸甜苦辣都與足球有關。2015年與貴州智誠隊的比賽,他上演“帽子戲法”,成為中甲首位在單場比賽中踢進3球的臺灣球員,這是他在中甲的“高光時刻”。

而今年4月的一次訓練,他扭傷腳休戰將近一個月。“狀態好時卻因受傷不能幫助球隊,實在令人沮喪。”陳浩瑋說,當球隊輸球時,自己很容易自責,甚至整晚都睡不好覺。

“教練讓我盡情享受足球帶來的快樂,不要有其他雜念。我也一直在調整自己的心態。”陳浩瑋坦言,在大陸踢球、生活,跟在臺灣不一樣,有不少挑戰,但他已習慣了。在臺灣心情不好時,他會到海邊聽潮水聲紓壓;而在北京,他通過看書、彈吉他放鬆心情。

成為職業球員五年,陳浩瑋已從當初別人眼中“瘦弱的毛頭小孩”,成長為身高1.72米、體重60多公斤的青年。